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棉所4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成功的大铃型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笔者根据3年的试种示范,结合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几年种植情况,总结了一套该品种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1群体结构中棉所48在长江平原最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5万株,株高110~130cm,果枝23个,单株成桃40~50个(其中伏前桃占5%~10%,伏桃55%~60%,秋桃35%~40%),每公顷总桃82.5万~97.5万个,铃重6.5g以上,衣分38%~40%,每公顷产子棉4500~6000kg。如果天气合适,栽培技术、肥力能够到位,成桃可达112.5万个左右,产量可高达7500kg左右。2栽培技术2.1苗期4月10…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宜城市棉花研究所引进中棉所 48,在璞河镇武湖村、王岗村、于河村 3个村进行试验示范 ,采用麦套和油后移栽两种方式。在 2 0 0 4年度阴雨多、寡照少的条件下 ,每公顷子棉产量达 375 0~480 0 kg。1生育特点及丰产性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杂交优势强 ,品质优良、色泽好、衣分高、抗虫抗病、产量高。据田间调查 ,6月 2日现蕾 ,比荆楚 1 80提前 7~ 1 0天。脱落少 ,脱落率 9%~ 1 5 %左右 ,单株三桃平均 5 8.5个 ,比当地推广的荆楚 1 80、德棉等品种多 5~ 1 2个。该品种适合单行种植 ,行距在 1 .3m、株距在 67cm以上 ,果枝长达 1 m,株…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4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1年引入我市小面积试种表现较好,2002年大面积生产示范,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当地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2003年重点推广,2004年达到2万多公顷,成为漯河市棉花生产的当家品种。1产量表现2001年在大区品比试验中,在未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中棉所43霜前子棉产量每公顷4385.6kg,比对照新棉33B增产29.6%,子棉总产每公顷4789.3kg,比对照增产20.5%。大田示范6.6公顷,4月3日方块育苗,5月6日移栽,每公顷4万株左右,常规管理情况下,平均单株成铃22.8个,子棉产量每公顷4712.…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对科棉1号成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品质杂交棉科棉 1号品种兼具抗虫、优质、高产等优点 ,几年来在江苏省不同生态区多点试种、示范表现良好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品种在不同群体水平下的成铃特点及产量表现 ,确定该品种在本地区的适宜密度。1试验方法2 0 0 1年在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地进行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 4月 1 1日播种 ,5月1 3日移栽 ,试验设 5个密度水平 ,分别为 2 .2 5、3.0 0、3.75、4.5 0、5 .2 5万株· hm-2 ,等行距 80 cm种植。重复 3次 ,小区面积 2 8.8m2 ,全生育期每公顷施纯氮 30 0 kg。其它栽培管理参照高产田要求进行。6月上旬选取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5.
南农 98 - 7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组合 ,2 0 0 3年在本地试种 ,表现良好。1生育特性。植株呈塔形 ,长势稳健。生育期 1 30天左右 ,株高 1 5 0 cm左右 ,叶片中等 ,色深 ,皱折明显 ,结铃性强 ,铃卵圆形有铃尖 ,吐絮畅。2产量表现。经测定 ,2 0 0 3年平均种植密度为每公顷 2 .73万株 ,单株结铃 1 8.8个 ,铃重 4.6~5 .3g,衣分 40 %以上。公顷产皮棉 1 0 0 7kg,比中棉所 2 9( 941 kg)增加 66kg,增产 6.5 %。3抗性强。抗虫性较好 ,抗渍性、抗病性好。4栽培要点。 ( 1 )适期播种。播种期宜在 4月上旬双膜育苗 ,5月中旬移栽…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如东县从优质、抗虫、集约化栽培入手 ,引进高品棉渝棉 1号 ,示范面积 667公顷 ,集中种植在苴镇镇。2 0 0 2年全县示范种植了 1 1 5 7公顷 ,分布在环港、长沙、茶、掘港、苴镇五镇。其中掘港、长沙种植方式为西瓜棉花立体种植 ,种植面积 1 0 0 0公顷。于 4月 6~ 8日播种育苗 ,5月 1 4~ 1 8日移栽 ,平均每公顷 2 .5万株。环港、茶、苴镇为麦后棉 ,4月8~ 1 2日播种育苗 ,5月 2 5~ 2 8日移栽 ,平均密度 3.3万株。1种植表现1 .1出苗易 ,苗势强。科棉 1号子指大 ,发芽势强 ,出苗整齐 ,出苗率高达 95 %~ 98% ,子叶肥大 ,茎杆粗 ,…  相似文献   

7.
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种推广现状棉花生产对棉花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 ,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周期短、应变能力强 ,容易集优良性状于一体 ,亲本数量少且容易保纯等。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已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印度等主产棉国广泛应用。我国 1 990年杂交棉仅1 .47万公顷 ,占当时全国棉田面积 0 .3% ;1 999年杂交棉已发展到 37.93万公顷 ,占全国棉田的1 0 .3% ,其中仅湖南省就 1 3.6万公顷 ,以人工制种利用二代为主 ,面积占该省棉田的 91 % ,基本实现棉花品种杂交化。近几年来 ,抗虫杂交棉尤其是“中棉”系列品种如中棉所 2 9、中棉所 38、中棉所39发…  相似文献   

8.
鄂北岗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区 ,常年种植棉花品种主要是鄂棉 1 8、鄂棉 2 2。近年来因棉铃虫猖獗为害 ,我们于 1 997年从中棉所引进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2 0 0 0年种植面积达到 1 .0万公顷 ,约占全市棉田面积的 1 /4。在种植中有公顷产量达到 2 2 50 kg的高产田块 ,也有不足 750 kg的低产田 ,差异十分悬殊。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该品种特点的栽培技术。1培育壮苗年前备好钵土、钵肥 ,肥土配比 1∶ 1 ,钵肥选用腐熟农家肥 ,过筛后与钵土混合均匀备用。采用精量播种技术 ,中钵 (钵径 5~ 6cm)育苗 ,一钵一粒 ,于 4月上旬播种 ,5…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植棉老区。近年来,随着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植棉大县射阳抗虫杂交棉面积达5.7万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的96.2%,品种以中棉所29、鲁棉研15号、科棉1号为主,平均每公顷皮棉1635kg,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也成为沿海棉区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栽培技术也因此倍受沿海棉区广大棉农所关注。因此,对射阳县大面积夺取抗虫杂交棉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实践和探讨。1适宜密度。抗虫杂交棉个体发育优势强、植株高大,宜等行种植。一般…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 41是中国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性强等特点。 2 0 0 2年引进镇平试验、示范、表现突出。2 0 0 3年镇平生产试验及较大面积试种后 ,综合性状表现良好。1田间种植表现1 .1产量表现2 0 0 2年镇平县棉花品种比较试验 ,每公顷子棉产量 31 42 .5 kg,皮棉 1 2 75 .8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2 9增产 4.0 %和 2 .4% ,居 1 2个参试品种第 3、第 2位 ;2 0 0 2年在镇平县良种场示范的 6.67公顷中棉所 41 ,每公顷子棉 30 87kg,皮棉 1 2 4 1 kg,分别比中棉所 2 9增产 3.7%和 1 .9% ;2 0 0 3年镇平县棉花…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Bt棉种植现状与表现1 .1 品种。 1 995年本植棉区引种了中棉所 2 9试验、示范。 1 996~ 1 999年在射阳县棉花原种场开展了转 Bt基因棉的品比试验和常规治虫与少治虫的试验。具体品种有转 Bt基因棉苏抗 6号、转 Bt基因棉泗棉 3号、中棉所 3 0、R— 6 8、省抗 1 0 3、省抗 1 0 1、省抗 3 0 1、盐抗 1 2 0 5、盐抗 1 2 1 1、中棉所 2 9、中抗杂2号、山东 951 3、黄杂 1号、黄杂 2号、惠抗 2号、新棉 3 3 B等 1 0多个品种 ,其中以中棉所 2 9为代表的抗虫杂交棉的应用速度最快、面积最大。1 .2 分布与面积。起初本地区的抗虫杂交棉主要…  相似文献   

12.
1 种植表现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H9513)是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最新育成的抗虫杂交棉品种.1998年开始在江苏省射阳县小面积试种,表现突出.此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现将该品种在射阳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两年品比试验结果平均,鲁棉研15号全生育期146.5天,株高100.9cm,果枝15.4个,单株结铃34.9个,单铃重5.62g,衣分为41.62%,公顷子棉产量4711.5 kg,皮棉产量为1962.3kg,比对照中棉所29增产达12.45%,霜前花率达85.13%.在参试的品种(1999年5个,2000年10个)中,鲁棉研15号子、皮棉及霜前子、皮棉产量均居第一位.大面积示范出现了不少公顷产量在2250kg以上的高产田块.  相似文献   

13.
江天程  王敏 《中国棉花》2004,31(4):26-27
湖南亚华种业棉种公司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湘杂棉 3号 ,2 0 0 1年九江市开始引进试种 ,并参加全市杂交抗虫棉品比试验 ,子棉产量每公顷4389.2 7kg,居第一位 ,比对照品种增产 37.6%。2 0 0 2年九江棉区试种 70公顷 ,2 0 0 3年示范 2 0 0 0余公顷。1种植表现1 .1抗高温、耐旱性强。 2 0 0 3年 7- 8月份九江日平气温 35℃以上的天数为 37天 ,其中 7月 31 - 8月2日最高气温 41~ 42℃ ;7月上旬初 - 8月上旬末近 40天未见雨 ,湘杂棉 3号抗高温、耐旱性表现较好。据调查 ,9月中旬吐絮的湘杂棉 3号每瓣花内子粒数量比正常年份平均减少 1 .0~ 1 …  相似文献   

14.
新陆中28于2006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新疆兵团农一师2005—2007连续3年示范种植,成为主栽品种。1示范种植表现2005年农一师十六团引进新陆中28种植两个连队,面积15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子棉6300kg,比中棉所35增产12%,比新陆中17增产17%。2006年扩大种植1560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385kg,比中棉所35增产10.6%。2007年全团种植陆地棉0.4万公顷,其中新陆中28号0.3274万公顷,成为主栽品种。2005—2006年两年定点取样测定,新陆中28全株平均铃重5.5~5.7g,比中棉所35高0.2~0.3g。衣分42%~43%,比中棉所35高3%~4%。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  相似文献   

15.
中棉所1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铜山县1993~1994年引进种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应用表明:该品种在徐州地区无论作春棉还是作麦套棉种植,均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和兼抗病虫等特性,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1 种植表现1.1 产量。1993年铜山县棉花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19名列6品种产量第一位,较对照品种苏棉5号增产8.32%。1994年获徐州市政府一等奖的铜山县郑集镇张湾村麦套棉68公顷,采用该品种每公顷产皮棉1831.5kg,比全镇推广品种苏棉5号平均每公顷多产皮棉570kg。其中0.3公顷高产攻关田,单产皮棉2130kg。1…  相似文献   

16.
集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优良性状于一身的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38于1 999年通过全国审定。为了充分发挥新品种的增产作用,于1 999-2 0 0 1年研究了该杂交种的配套栽培技术。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山东中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良繁农场一分场进行。试验田为壤土,耕层土壤含有机质0 .96% ,全氮0 .0 80 % ,速效氮1 .46mg·kg-1,速效磷1 4.7mg·kg-1,速效钾1 2 8mg·kg-1。深冬耕,3月中旬灌水,基肥每公顷施鸡粪1 5 t,尿素1 5 0kg,磷酸二铵2 2 5 kg,硫酸钾1 5 0 kg。选用中棉所38一代杂交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等行距1 m。试验设计为5因子、2~4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在赣北地区采取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江农棉2号进行高产示范种植。结果表明,江农棉2号大田综合表现突出,实收籽棉产量为5379 kg/hm~2,皮棉产量为2264.55 kg/hm~2。并结合示范实践总结出该品种在赣北地区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8.
棉花是宁海县大宗农作物之一 ,“九五”期间全县皮棉单产已达每公顷 1 1 2 5 kg水平 ,比“八五”期间提高 1 95 kg,提高 2 1 %。为进一步提高皮棉产量和效益 ,使宁海县棉花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1 998年 ,我们从湖南引进杂交棉湘杂棉 2号进行试种 ,试种面积 0 .1 hm2 ,平均皮棉单产 1 888.5 kg,比当地常规棉增产 30 %。杂交棉试种成功 ,使我们认识到 ,推广应用杂交棉 ,提高棉花品种上的科技含量 ,这是今后宁海县棉花单产水平提高的突破口。1试验方法参加试验的杂交棉品种共三个 :( 1 )湘杂棉 2号 (湖南棉花研究所育成 ) ,( 2 )中棉所 2 8(中…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 35引入莎车后 ,1 997、 1 998年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和高倍繁殖 ,1 999年进行大面积推广 ,三年种植面积为 370 0公顷 ,2 0 0 0年 2万公顷 ,占全县棉花面积 50 % ,喀什地区 3.4万公顷 ,占全区棉花面积 2 0 %。1 搞好试验、示范1 997年自治区种子站安排了棉花抗病区试引种 ,通过观察中棉所 35产量性状较优 ,每公顷皮棉 1 575kg,比对照新陆中 3号增产 2 8.6% ,生育期比新陆中 3号早熟 3~ 5天。 1 998年进行了小区试验 ,中棉所 35参加了自治区主持西北内陆棉区试 ,公顷皮棉 1 755kg;喀什地区抗病区试公顷皮棉 1 995.4kg;莎车县抗病区试…  相似文献   

20.
湘杂棉3号生育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抗虫杂交棉湘杂棉3号的生长发育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观察,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设计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密度设每公顷为1.60万株和2.40万株两个水平,以A1、A2表示,施氮量为每公顷225kg、345kg和465kg,以B1、B2、B3表示。按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7m2,5行区。1.2栽培技术应用情况试验于4月6日播种,5月17日移栽。氮肥施用按处理设计用量进行,移栽时施用安家肥,氮占20%,磷肥、钾肥各占50%。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