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植物精油是一类安全环保且具有抑菌特性的天然产物,在木材霉变防治领域的应用潜力很大。开展植物精油对我国常见木材霉菌及变色菌的综合抑菌效力的研究,可为天然环保型木材霉变防治剂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配制经植物精油修正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通过评价霉变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对比分析19种植物精油对6种木材霉变菌的抑菌效力。【结果】在体积分数为0.05%的条件下,19种植物精油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桔青霉Penicillam citri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效力分别为0~100%、0~100%、0~100%、0~100%、11%~100%和20%~100%。聚类分析表明,肉桂、丁香花和百里香精油的综合抑菌效力最高,在体积分数0.05%的条件下对6种霉变菌的抑菌效力均达到100%,而尤加利、甜橙和松树精油的综合抑菌效力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精油对6种霉变菌的抑菌效力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7~0.959。【结论】不同植物精油的抑菌效力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肉桂、丁香花和百里香精油是可以用于木材霉变防治的较优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木材变色防治用的天然环保产品,选用19种植物精油,依据精油的挥发速率及其对培养基中变色菌的抑菌效力,筛选综合性能较优的精油产品。结果表明,植物精油的挥发速率为7.9~550.8g·m^-2·h^-1,迷迭香和丝柏精油挥发较快,而雪松、肉桂和安息香精油挥发较慢。随着植物精油的体积分数由0.01%提高至0.05%,其对可可球二孢和串珠镰刀菌的平均抑菌效力分别由19%和21%增加至50%和59%,抑菌性能明显增强。以抑菌效力为变量的聚类分析表明,肉桂、丁香花、柠檬草和百里香4种植物精油对两种变色菌表现出较优的抑菌特性,其在体积分数0.05%条件下的抑菌效力达到100%。综合考虑抑菌效力和作用持久性,肉桂、丁香花和柠檬草精油是防治可可球二孢和串珠镰刀菌的较优品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法(太阳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对互叶白千层理化特性及精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风干燥互叶白千层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68±0.27)%;经冷冻干燥互叶白千层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最低,分别为(53.74±4.58)%、(71.63±2.95)%;经4种方法干燥后,精油提取得率下降,冷冻干燥所得互叶白千层精油提取得率最高(5.99±0.60)%,精油中松油烯-4-醇大于30%,1,8-桉叶素小于5%,符合ISO4790—2004及GB/T 26514—2011中的规定标准;且经太阳晒干与热风干燥后所得精油中松油烯-4-醇含量的差异显著,太阳晒干所得精油中松油烯-4-醇最高为(50.14±1.48)%,冷冻干燥所得精油中1,8-桉叶素最低,为(1.19±0.09)%。  相似文献   

4.
以4-松油醇型优良单株无性繁殖的互叶白千层苗木为材料,种植后,在施用N、P、K 3种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加施一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探索不同肥料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和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氯和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地径及有效生物量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径均比对照增加35.6%、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7.9%,有效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8.9%和27.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10.5%和9.0%。微量元素锌和铁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含油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加施前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3.1%(按精油计,下同)、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0%,加施后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4.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9%。微量元素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精油中的主要组份1,8-桉叶素的影响最大,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比对照低得多,仅为其它所有处理的1/2以下。  相似文献   

5.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一种药用和香料植物,其精油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大。本文从互叶白千层栽培密度、施肥、水分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互叶白千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用以总结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将促进互叶白千层林分产量的提高,为白千层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小茴香籽精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小茴香籽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GC-MS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较好地鉴定了该精油的化学成分。小茴香籽精油的主体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0.78%)、爱草脑(7.78%)、小茴香酮(5.87%)、柠檬烯(5.85%)和δ-3-蒈烯(2.01%)。对受试的7种食源性致病菌和2种腐败性真菌,小茴香籽精油表现出优良的广谱性抗菌活性,其中黑曲霉和副溶血性嗜盐菌对该精油最为敏感,最小抑菌量(M IC)分别小于0.004%和0.015%(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广西5地互叶白千层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样品用盐酸-甲醇(体积比5∶100)混合溶液水浴加热回流提取,C18柱色谱分离,以甲醇-乙腈-0.4%磷酸(体积比21∶21∶58)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7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1 mL/min。测定了不同产地互叶白千层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质量分数,其中邕宁南晓的槲皮素和山奈酚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5.151和2.530 mg/g,邕宁的槲皮素和山奈酚的质量分数为最低,分别为2.386和1.658 mg/g。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新疆塔城地区杨树发生大面积杨树枝干病害,给杨树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研究俄罗斯杨枝干病害时,以5年生新疆塔城地区俄罗斯杨枝干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了一株链格孢属真菌,根据其菌丝及孢子形态结合ITS序列进行了菌种鉴定,因链格孢属真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采用5种常用的杀菌剂对其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链格孢属真菌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10%多抗霉素对供试菌株毒力最强,EC50值为0. 035 1mg/m L,其他依次为80%代森锰锌、65%代森锌、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  相似文献   

9.
盘龙参内生真菌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盘龙参[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3目、4科、9属。其中曲霉属、镰刀孢属、丝核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已分离菌株数的16.3%、14.3%和14.3%。不同组织部位所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在种群及数量上都存在差异:根中的优势属为镰刀孢属,占到了根中分离菌种数的23.5%;叶中的优势属是链格孢属,占到叶中分离菌种数的26.3%;茎中的优势属为长蠕孢属,占到叶中分离菌种数的23.1%。表明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专一性。  相似文献   

10.
互叶白千层大棚引种育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叶白千层 (Melaleucaleucaden dron)属桃金娘科白千层属植物 ,原产于澳大利亚南纬 2 3.5°沿海地区及北方领地的北部等地区。其树高可达 6m ,树干突瘤状弯曲 ,树皮多层、柔软、具弹性 ,似海绵 ;叶互生 ,呈披针形 ,酷似相思树叶 ;夏到秋季开花 ,圆柱形穗状花序顶生于枝梢 ,小瓶刷状 ,乳黄色 ,是优美的庭院树、行道树和防风树。互叶白千层还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 ,其新鲜枝叶可提取精油 ,称茶树油 ,它可以高效、无毒、无刺激地杀死人体皮肤表面的真菌与细菌 ,并对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其杀菌效果是石碳酸的 11~ 13倍 ,因而在医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健杨94(转基因抗虫杨94)、三倍体毛白杨2个杨树品种干部树皮内生真菌区系及其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2个杨树品种996块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1 175株,健杨94和三倍体毛白杨分别分离612、563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5个属、35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1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4个分类单元.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属真菌、间座壳属真菌等,其中,仅有链格孢、葡萄座腔菌和桑砖红镰孢是两品种共有的优势种群种类,而且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两品种的内生真菌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球孢白僵菌YFCCFQ001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其抗菌效果的影响,用乙酸乙酯萃取球孢白僵菌YFCCFQ001发酵液,旋干后得到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6种耐药性人体致病细菌以及8种普通人体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并通过单菌多产物策略,改变培养基碳氮源,检测抗菌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YFCCFQ001提取物对4种耐药性致病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种普通致病细菌均有抗菌活性(其中关于球孢白僵菌对副溶血性弧菌、短小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未见文献报道)。不同氮源对其抗菌活性影响显著,其中胰蛋白胨抗菌效果最好,对3种耐药性致病细菌和6种普通致病细菌均有活性。研究发现了球孢白僵菌对耐药性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影响,为真菌中新型抗菌天然产物的寻找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植物精油对木材变色菌的抑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基和木块2种介质研究14种植物精油对常见木材变色真菌(木霉菌、长喙壳菌、黑曲霉菌)的抑菌效力和作用浓度。结果表明:5%肉桂精油、5%俄勒冈香桃木精油以及10%壮丽冷杉木精油A同时对3种变色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显示出这3种植物精油作为新型木材保护制剂的应用潜力和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山桐子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叶片是山桐子植株的一个关键器官,分析健康与感病山桐子叶际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功能预测,为探明山桐子病害特征及发病机理,科学开展山桐子林地抚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平台对健康与感病山桐子叶际微生物群落DNA片段进行双端(Paired-end)测序。通过Vsearch软件聚类获取OTUs,根据其在不同样本的分布,评估每个样本的Alpha多样性水平,进一步衡量不同样本间的物种丰度组成差异;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预测菌群代谢功能。【结果】1)健康山桐子和感病山桐子的叶际细菌运算分类单位(OTUs)分别为212和198个,叶际真菌OTUs分别为101和79个。针对山桐子叶际微生物的研究表明,健康山桐子叶际细菌及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感病叶片。2)山桐子叶际细菌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菌属,在健康和感病植株中相对丰度分别为32.67%和24.90%;健康山桐子叶际真菌以链格孢属Alternaria(17.41%)、亚隔孢壳属Didymella(15.44%)为优势菌属,感病山桐子叶际真菌以链格孢属(...  相似文献   

15.
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异樟叶精油,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异樟叶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七叶树壳梭孢和拟茎点霉均具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达到42.64%,57.50%和64.30%,对拟茎点霉的抑制效果最好;从异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1种物质,包括烯烃类物质20种,酮类物质1种,酯类物质3种,醚类物质3种,氧化物类物质1种和醇类物质13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寻引起枣缩果病的潜在侵染性病原,为枣缩果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潮霉素B的敏感性后再进行GFP标记,并以枣缩果病互隔链格孢菌作为对照,将通过稳定性测试的菌株进行幼果刺伤接种和枣树花期喷雾接种试验,探明它们在枣树上的侵染途径。【结果】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对潮霉素B均较敏感,其有效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1.489、2.241、3.299和2.873μg·m L~(-1),4种链格孢菌均被GFP成功标记且其稳定性均良好;林间刺伤接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番茄黑斑病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对照)的枣果均发病且其症状相同,其发病率分别为75.0%、87.5%、81.3%、83.3%与93.8%;将各处理病果的病组织放在含有10μg·mL~(-1)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其均有菌丝生长,且均可观察到带有荧光的菌丝;花期喷雾接种4种链格孢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后,枣果均发病,将其病组织分离培养后均有菌丝长出,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荧光。【结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均能侵染枣树,都有可能成为枣缩果病的潜在病原菌,因此,在枣树周围应避免种植上述易被链格孢菌危害的果树和作物,这样可以阻止链格孢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7.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 μL/mL,2.500 μL/mL,0.625 μL/mL,1.250 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Lm/L,2.50 μL/mL,5.00 μL/mL.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无性系植株精油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连续15个月取2年生互叶白千层无性系植株带叶枝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月份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无性系植株为4-松油醇型优良品系,4-松油醇平均含量高达38.39%,1,8-桉叶素含量仅为1.05%。随砍伐时间间隔的延长,得油率、4-松油醇、γ-松油烯和α-松油烯含量呈上升趋势,1,8-桉叶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间隔5个月后各成分指标均符合ISO 4730:2017标准,因此建议砍伐间隔至少保持5个月以上。得油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受收获时间影响,9月至次年2月得油率较高,尤其是次年1-2月,此时4-松油醇含量高,1,8-桉叶素含量低,所得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臭蒿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孢子萌发法对抗菌流分进行活性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析抗菌流分的物质组成。结果显示:臭蒿粗提物分离纯化得到13种流分(Fr.1~Fr.13),其中流分Fr.5抗菌活性最好,对流分Fr.5进一步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种流分(Fr.5.1~Fr.5.4)。臭蒿粗提物对烟草链格孢菌孢子的EC50为5.04 g/L,流分Fr.5.2的EC50为0.57 g/L。LC-MS分析出流分Fr.5.2主要由去氧双羟基蒿甲醚(17.00%)、去氧双氢青蒿素(43.65%)、去氧青蒿素(16.15%)组成。以双氢青蒿素为标准品,测得流分Fr.5.2中双氢青蒿素的质量分数为40.95%,双氢青蒿素对烟草链格孢菌孢子的EC50为2.70 g/L,表明流分Fr.5.2中主要抗菌物质为青蒿素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