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指出了社区公园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也是城市社会景观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但是当前社区公园的发展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阻碍着社区公园的发展,具体如社区公园的垃圾无人处理、湖水污染等卫生问题。基于此,以社区公园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研究为切入点,对社区公园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以及社区公园的功能设计进行深入化探讨,提出了今后社区公园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区公园作为居民近距离户外活动空间,是社区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健康促进为评价导向的社区公园是实现新时代全民健康目标的重要支撑。以社区公园的健康作用评价为目标,基于循证的方法思路,结合社区公园的要素特征,分别进行了国内外健康城市和社区建设导则指标的比对提取、基于实证的景观健康循证数据库构建,以及本土化社区公园建设政策和导则的结合分析等研究。通过推导构建形成社区公园环境的健康作用机制,提出了本土化影响健康的八大模块评价要素框架,涵盖16类要素及35项具体指标,初步构建了社区健康公园评价的测度指标体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国内外导则、循证数据库和本土化需求三位一体的多层互构社区健康公园评价方法体系,为后续社区健康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深圳社区公园建设较早,结合当前“公园城市”建设的贯彻、开展,老旧社区公园亟需更新、提质。以福田区3个不同建设时段的社区公园作为调查对象,运用IPA方法进行分析,对社区公园植物景观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结合各阶段社区公园中乔木、灌木、地被的品种、群落及空间的研究,对各梯队的满意度-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各梯队中部分因子满意度较低的原因。最后结合各梯队满意度分析结论,提出社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营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邱雯 《广东园林》2022,(5):60-66
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趋老龄化的中小型城市中,如何利用城市自身景观资源,结合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加强建设中小型城市适老性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4个主要城市公园为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适老性景观评价体系,结合大量本地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对4个城市公园适老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适老性景观的改造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及滨水公园的适老性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区公园是城市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公园,也是老年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公园类型。在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背景下,在遵循一般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前提下,从老年人需求特征出发,分析总结老年群体对社区公园的特殊需求;通过对上海现有社区公园的问卷调查和实地勘察,分析上海目前社区公园的现状,寻找适宜老年人使用的社区公园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指导思想,以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为例,在保护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方法,对石峰公园进行景观差异性分析、客源市场分析、客源需求分析;以公园生态安全和市民需求为基础,结合公园景观资源特色,提出了规划理念、公园定位、功能布局和形象策划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石峰森林公园各个功能区的具体规划、建设构思。  相似文献   

7.
梳理了郊野公园景观规划研究理念与实践经验,利用Fragstats4.2软件对郊野公园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为研究区域,提出了郊野公园景观规划方案,以增加韧性,确保旅游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上,上海浦江郊野公园的景观形状较简单、略规则,受人为影响较大,土地利用类型较丰富,破碎化程度较高;在斑块类型尺度上,不同斑块类型具有不同景观格局特征,主要表现在水体、建设用地、绿地、农田的面积和斑块数量占主导,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较为简单。为此,分别对水体、建设用地、绿地、农田进行了规划。以丰富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也为今后郊野公园景观规划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浅谈庆元象山公园景观建设,对公园规划设计中诸如造景过于强调观赏性、天然排水系统和土壤稳定性遭到破坏等问题进行剖析,通过结合植物造景、垂直绿化等措施,弥补不足,提倡“因地制宜、乡土化复绿、贴近自然、经济可行”为公园设计建设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益严峻的居民身心健康问题,从潜能发掘和景观营造两方面出发,总结了社区口袋公园景观疗愈力的提升策略.综合分析了社区口袋公园的特点及作用,基于文献研究和现状调研分析其与疗愈景观结合的方式,并以聊城市阿尔卡迪亚社区口袋公园景观更新为例,提出了根据疗愈性环境的特征需求合理选址、划分空间、提升绿化、丰富体验等,创造出功能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济南、北京及西安三城市及周边老龄人口对养老社区景观需求的情况并提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400位被调查者种包括老龄群体及即将步入老龄的群体,收集有效问卷369份。运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般资料中老龄群体的在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与子女是否同地、养老倾向五项与养老社区的景观需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非城市、性别、收入情况及子女数量方面的老龄群体养老生活状况与景观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的自身因素对养老社区中的景观需求存在部分差异且影响较大,进行养老社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从不同老龄群体对景观的需求出发,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进行室外景观环境的设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当代城市公墓分布随意、形式简陋,且易对景观环境造成视觉污染的状况,采用实地勘察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和林格尔县郁松园公墓景观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以打造生态环保的感悟性空间为主导思想,通过合理化利用地形、带入当地人文元素、景观空间的情感化处理等园林设计手法,利用"一轴三点四区"的整体景观布局形式对全园进行结构性的区域划分,重点在于利用不同的竖向场地类型来塑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墓区景观,将景观与生态融为一体,旨在打造出符合"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墓园景观。  相似文献   

12.
分析月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神性”、“人性”和“物性”3方面。对明月山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明月山月文化的景观主要体现在“神性”月文化和“人性”月文化景观2方面,“物性”月文化景观几乎处于空白。基于此,对月文化景观的不足和进一步开发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将人的视觉感受与园林组景共同考虑,以25~30 m作为组景转换的理想距离,对游路结构进行反复烘托与不断强化,从而形成柔和、丰富的“构景曲线”。选择南北方各具代表性的苏州沧浪亭和北京恭王府花园,分析其园林的景观布局,对比园林空间序列的“起”“承”“转”“合”间距。结果表明,“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在南方私家园林及北方皇家园林中同样适用,为今后的游线组织与组景布设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刘萍 《广东园林》2020,42(1):36-40
基于"境"理论,提出"植境"概念,探讨"境"语境下的教学实践。通过阐明"植境"基本特性、景观单元类别及适应机制,明确"植境"是融合"人-空间-时间"的复合整体。进而分析现有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的整体性思维不足,提出以"植境"为纲、"入境"为法、以"空间-氛围-时间"为核,转变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思维,构建对接"境"理论的"植境"设计教学框架,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古德泉 《广东园林》2020,42(1):27-30
通过梳理中国文艺创作中的意境理论体系,"意"与"境"因契合程度不一而出现"物境""情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阐明风景园林中意境思维与方法在当代风景园林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论述意境理论体系下风景园林创作逻辑。同时着重研究了立意与营境在风景园林创作中互构机制及其实践价值,并提出发展营境理论,只有回到东方文化源头探寻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才能够在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中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重复照相法”能可视化地记录区域生态环境变迁,在植被生态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其在景观、群落等不同尺度和气候变化领域等的应用;阐述了“历史照片重拍”和“重复照相监测”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整理了与生态研究相关的部分历史照片来源;就未来其与遥感学、物候学等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基于重复照相法、移动互联网公众平台和WebGIS技术构建“公众参与式重复照相监测平台”的新构想,可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学生课程设计中"懂而不会"的现象,以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提出了"说设计"的教学理念,即由教学生"设计方法知识"转向教学生"说"出设计问题解决的程序、途径和方法等;以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方案理论评价加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试图培养学生掌握元学习能力、养成专业设计思维方式和掌握设计方法等;利用智慧技能培养的3个阶段理论,构建出了"3阶段5环节"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婷  陈月华  陈述 《绿色科技》2014,(9):147-149
探讨了在构建“两型社会”与“宜居城市”下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园林”,以园林植物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现代城市园林工程实况,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核心内涵与意义,并提出了植物景观构造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竹类植物造景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查阅中国古今丰富的竹子造景文献基础上,总结了竹子造景的变化统一、对比调和、尺度比例、均衡稳定、韵律节奏等美学原则,竹里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石小品等竹子造景经典手法,及规则式、自然式、集锦式等园林竹子配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