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种源地兴安落叶松种子播种品质及幼苗生长量的差异,以进行种源选择,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净度、优良度、生活力、千粒重、发芽率、苗高、基径、冠幅、根幅、2cm侧根数、主根长和须根长的种源差异,对播种品质及幼苗生长量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1)利用种子播种品质和播种苗生长量指标来进行种源选择是有效的,除基径、根幅外的其他各指标在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以须根长及苗高为主的兴安落叶松种源选择改良潜力巨大。须根长和苗高受高强度的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值分别为0.936,0.850;冠幅、2cm侧根数、主根长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基径和根幅受遗传控制的程度低。3)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黑龙江阿木尔、内蒙古金河、黑龙江呼中、内蒙古莫尔道嘎种源综合表现良好,具有发展潜力,但其结论尚需在今后的区域化造林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章古台地区的10~60a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的样地进行树龄、胸径、冠幅、枝下高等指标调查、观测,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枝下高高度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冠幅大小与林龄有显著相关性;各生长量两两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立地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延长或缩短这种进程,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胸径生长量、冠幅大小、枝下高高度随林龄变化的模型分别为y=e0.75+3.212/x、y=-0.085+0.344 x-0.008 x~2、y=e2.942-57.681/x;冠幅和胸径比随林龄变化的模型为y=0.382 73e-0.012 55 x。该研究揭示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及冠幅等指标的生长随林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生长较直立的3a生丹桂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主干高、主干数及拉枝、环割和环剥等技术措施对丹桂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主干高度的升高,桂花幼树树高和平均生长量升高,冠幅和总生长量降低;与主干高度正好相反,随着主干数的增加,桂花幼树树高和平均生长量降低,而冠幅和总生长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大部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树木成活率成为造林关键问题。在樟子松、云杉等树种造林中应用集雨托盘进行抗旱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集雨托盘显著提高了北山林场云杉幼树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及其存活率、高生长率、冠幅生长率;覆盖集雨托盘显著提高了平安县油松幼树当年高生长量及其生长率和存活率;覆盖集雨托盘显著提高了大通县樟子松苗木树高生长量、存活率和高生长率;覆盖集雨托盘显著性提高了都兰县枸杞苗木冠幅生长量,提高了其冠幅生长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10~60 a林龄样地进行树高、胸径等生长指标调查、观测,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树高与胸径、冠幅大小、第一活枝下高高度各生长量两两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林木树高与胸径、冠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树高生长量随胸径变化模型为y=0.405x1.104,树高生长量随冠幅变化模型为y=e2.895-2.836/x。  相似文献   

7.
俞欣妍 《绿色科技》2020,(5):112-113
试验采用竹柏5年生大苗在杉木林冠下进行了不同立地质量等级(Ⅱ级、Ⅲ级、Ⅳ级)造林效果的比较,根据造林3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竹柏造林保存率、胸径、高度、冠幅、分枝数5项指标均以Ⅱ级最高,平均造林保存率达92.6%,平均胸径达2.89 cm,平均高达270.1 cm,平均冠幅达175.6 cm,平均分枝数达44.4条;5项生长量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Ⅱ级﹥Ⅲ级﹥Ⅳ级。  相似文献   

8.
林分密度对油松中龄林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顺县和太原东山25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研究林分密度对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特征的影响,以及生长特征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枝下高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冠幅、胸径均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950株/hm2时,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林分密度为3 05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冠幅、冠幅与枝下高显著相关;林分密度为5 6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冠幅、枝下高,树高与冠幅、枝下高及冠幅与枝下高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不同林分密度的标准样地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对标准样地每木调查,测量出树高、胸径、枝下高、第一活枝高、冠幅等,再对这两种不同密度的标准地兴安落叶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密度4500株/hm2比5400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平均枝下高增加,平均第一活枝高降低,表明密度4500株/hm2林分树木生长和自然整枝较好,是比较适合研究地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0.
干扰树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目标树生长的初期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7年10月在相同林分条件的14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进行干扰树间伐,在间伐和对照地块各建立固定样地20块,并于2010年11月进行复测。基于间伐试验后的3年数据,研究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树间伐前后,目标树生长均明显快于非目标树;干扰树间伐后3年,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高于未间伐林分目标树的80%和55%,树高生长则差异较小,枝下高生长明显减慢,冠幅直径生长年均提高0.44 m,同时林分内较大径级的林木数量增加;随着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数的增加,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增加,树高和枝下高生长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决定因素是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数。因此,间伐不应该仅仅注重间伐强度,而且要注重哪些林木(即干扰树)应当被间伐,以便目标树生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福建“杉木王”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取44株福建省杉木王进行种质资源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杉木王主要分布在杉木一般产区,闽西中心产区和闽东南边缘产区内杉木王的数量较少。福建杉木王平均分布海拔为759 m,平均活枝下高5.8 m,平均树高32.3 m,平均冠幅12.98 m,平均胸径1.35 m,平均单株材积18.68 m3,显示出很强的生长能力。杉木王样本间活枝下高、材积、冠幅等指标均呈现出较大的表型差异系数。与30年前的调查相比,福建杉木王生长量较低,生长速度缓慢,后期能否保持较高生长量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以关帝山国有林场3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因子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枝下高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树高有微弱增大的趋势,而冠幅、胸径均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2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冠幅显著相关,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725株/hm2时,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各生长因子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1 4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极显著相关,胸径与冠幅,胸径与枝下高,树高与冠幅、枝下高,枝下高与冠幅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在新疆尉犁县的苗圃地,通过测定不同咸水滴灌量(3000,4 500,6 000 m3·hm-2·a-1)下5种植物的主要形态指标的生长量,包括株高、地径、冠幅和根冠比,确定了各植物合适的咸水滴灌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3个咸水滴灌量中,多枝柽柳和银新杨的合适咸水滴灌量为6000m3·hm-2·a-1,9月份时该咸水滴灌量下多枝柽柳的株高生长量为26.2 cm,冠幅生长量为9 925.7 cm2;银新杨的株高生长量为8.3 cm,地径生长量为0.242 cm,冠幅生长量为605.0 cm2;中天杨和四翅滨藜的合适咸水滴灌量为4 500 m3·hm-2·a-1,9月份时该咸水滴灌量下中天杨的株高生长量为23.5 cm,地径生长量为0.269 cm,冠幅生长量为4 560.0 cm2;四翅滨藜的株高生长量为50.8 cm,冠幅生长量为24 900.0 cm2.不同咸水滴灌量下,土壤表层0~5 cm的含水量最低,而含盐量最高;当土壤深度超过10 cm时,土壤的水盐变化已经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人工幼龄林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缓坡造林,8 a生胸径最大值为6.0 cm,树高最大值为6.5 m;轻微水湿地造林,经2次施肥后,12 a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生长量较缓坡造林的8 a生水曲柳仅具有微弱生长优势,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枝下高低于8 a生缓坡水曲柳幼龄林;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龄林平均树高为4.50 m,为其他立地的150%,最大值为6.8 m,胸径最大值为7.3 cm,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他立地的158.3%。水曲柳造林后第四年开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快,胸径连年生长量由0.65 cm增至0.80 cm以上;树高生长量在4~6 a增长最大,连年生长量达1.00 m,平均生长量也持续在0.60 m以上;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自第四年开始,增幅较大,第六年连年生长量为第五年的1.92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埋设深度的固定、流动两种沙地条件下植物沙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固定沙地条件下,随着埋设深度的增加,植物沙障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和冠幅明显增加。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的黄柳成活率是埋设深度40 cm的8.4倍和12.6倍,当年高生长量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1.1倍和2.0倍,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踏郎成活率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2倍和2.1倍,不同埋设深度踏郎当年高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沙地条件(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边缘)对植物沙障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流动沙地边缘生长的植物沙障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固定沙地。黄柳生长对沙地条件较踏郎敏感,更易受其影响。踏郎对不同沙地条件的适应性较黄柳更强。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前庄区域,将大棚内培育的南方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定植到圃地后,对其株高、地径、发枝数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定植3a后,幼苗的株高、地径和发枝数在2个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苗的株高、发枝数均高于实生苗,实生苗的地径生长量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17.
利用引进的锦州、沈阳、大连、鞍山4个产地朝鲜黄杨(Buxus microphylla var.koreana)种源进行播种试验,对幼苗出苗率、保存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冠幅调查测量。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出苗率、当年苗高、分枝数、冠幅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差异不显著。沈阳种源播种出苗率最高,为75.48%;沈阳、大连种源当年苗高14.53 cm、14.08 cm,分枝数9.43条、9.21条,冠幅12.02 cm、10.00 cm,显著高于鞍山、锦州种源;苗木越冬保存率均在90%以上。沈阳种源表现最好。鞍山和锦州种源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8.
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推广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技术,调查、观测半固定沙丘迎风坡、半固定沙丘坡顶、固定沙丘迎风坡、固定沙丘坡顶、丘间地等5种立地类型造林成活率、幼树新梢生长量和冠幅,结果为在5种立地类型"六位一体"技术造林成活率平均为92.1%,高于传统技术造林9.2百分点;栽植当年(2015年)"六位一体"技术幼树新梢生长量平均为10.8cm,高于传统技术1.3cm,栽植第二年(2016年)"六位一体"技术幼树新梢生长量平均为9.6cm,高于传统技术2.4cm;在栽植第二年(2016年)5种立地类型"六位一体"技术幼树冠幅平均为57.3cm,比传统技术高5.7cm;"六位一体"技术在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高生长和冠幅生长的效果显著性尽管不尽一致,但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兴安圆柏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木装袋前用生根粉处理苗木对育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春季装袋和秋季装袋均可,春季装袋不需防寒,程序简化,秋季装袋需要防寒,但生长量大;不同营养土对兴安圆柏容器育苗成活率影响不大,均能达到97%,但其对兴安圆柏生长量影响较大,以营养土配方B(70%的苗圃地土,15%森林草炭土,15%的腐熟农家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成活率达98%,最长枝平均生长量13.5cm,平均高生长量为10.5cm。  相似文献   

20.
通过曼地亚红豆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试验表明:当年嫩枝扦插的成活率比硬枝扦插的成活率高58.7%,嫩枝扦插的新枝生长量比硬枝扦插多长7.17cm,说明嫩枝扦插无论是成活率还是当年生长量均比硬枝扦插要高(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曼地亚红豆杉进行无性繁殖时,应采用嫩枝扦插进行繁殖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