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为了研究寒地水稻直播的高产栽培模式,选用龙粳31和牡丹江28为试验品种,采用撒播和条穴播两种播种方式,分别以芽种子量100kg/hm2、125kg/hm2、150kg/hm2为3种播种量进行直播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作用都极显著,播种量对产量的作用显著,播种方式×播种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品种×播种方式互作对产量的作用显著。试验中龙粳31×撒播×播种量150kg/hm2模式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寒地的生态特点,认为寒地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模式是当地主栽的中等分蘖型水稻品种×撒播×播种量150kg/hm2。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调查黑龙江省次生林下大叶芹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对大叶芹生长的影响,目的是筛选出次生林下大叶芹的高质量种植模式。结果表明:4种林下栽培模式对于大叶芹株高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不同样地条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展叶数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生长中期林下各样地之间的株高排序为:2号>1号>4号>3号,生长后期2号样地株高也是最高,次生林地阳坡栽培模式下大叶芹的株高和展叶树最大、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老山芹为研究对象,探讨播种密度、播种时期、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和不同处理对老山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播种时期对老山芹出苗影响显著,秋播明显好于春播;②播种密度对老山芹出苗率的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为20 g/m2时,出苗率最高为27.44%。③6种处理对老山芹出苗率影响显著,使用GA3浸种后窖藏,老山芹出苗率最高为34.57%。④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老山芹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NAA浓度为10 mg/L时,出苗率最高为26.83%。  相似文献   

4.
选择适合黄芪机械穴播的用种量是提高质量和保证高产的关键。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黄芪地膜覆盖机械精量穴播产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定西地区黄芪机械穴播时种子播种量对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在40kg/hm2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大出苗率连续提高,产量先显著提高后下降,但根长、根粗等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播种量为60kg/hm2时产量最高,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适中,从直播质量和效益综合考虑,定西地区黄芪地膜覆盖机械精量穴播适宜种子播种量为60kg/hm2。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叶芹在引进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过程中,对平地栽培日本大叶芹的高棵农作物遮荫、高棵农作物的间距、栽植密度、采收高度、人工甩籽繁育、本地防冻措施的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日本大叶芹的品质与产量,都比没有采取这些措施时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地区常见野生芹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糖(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总氨基酸含量、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其影响)、硝酸盐含量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①四种野生芹菜与家芹相比而言,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维生素C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家芹;②四种野生芹菜矿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家芹中矿质元素含量;③拐芹、大叶芹、棱子芹中氨基酸含量和家芹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碎叶山芹中各种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芹菜。  相似文献   

7.
大叶芹反季节生产能否取得成功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大叶芹种苗的繁育、移栽时间、温室扣棚时间、温室内大叶芹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温湿度,主要表述了温室内大叶芹不同生长时期昼夜所需要的温、湿度、光照等关键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同鱼腥草生物特性及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鱼腥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观察,特别对鱼腥草的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收集鱼腥草种质资源23个,进行种植保存;并建立30多亩生产示范基地。结果:不同种源鱼腥草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地上茎叶产量以11号处理最高干品产量达0.93kg/m^2,比最低的10号处理0.38kg/m^2高144.74%。地下根鲜产量以处理4最高达5.5kg/m^2,比最低的17号处理1.7kg/m^2高223.53%;通过对23个种源地上干品产量、地下根鲜品产量统计比较结果,可选用11号、17号、16号等作为售茎叶为主的药用栽培品种,3号、4号、13号等作为售鲜根为主的菜用栽培品种。在栽培地上套种吊瓜可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5个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类型的山地红麻不同密度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海拔在2377m以上的山地黄棕壤地带不宜栽植红麻;海拔450m至1950m的山地燥红壤、山地砂壤、山地红壤地带种植的红麻能正常生长;红麻的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密度为20-50株/m^2时,产量最高达1.65-1.71kg/m^2(干重),种植密度宜选择20-50株/m^2。  相似文献   

10.
分别2、3、4年生银杏苗木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3年生叶苗两用园的合理密度为10000株/667m^2,干叶产量可达209.83和533.68kg/667m^2,4年生的合理密度为8000株/677m^2,干叶产量可达583.65kg/667m^2,苗木高径生长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辽东地区4种林下经济植物光能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东部地区林下生长的大叶芹、移山参、五味子和穿龙薯蓣4种主要经济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与分析了这4种林下经济植物在不同遮阴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得出这4种林下经济植物对光能利用能力最高的遮阴梯度分别为:大叶芹52.5%;移山参77.6%;五味子25.2%;穿龙薯蓣64.5%。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盐源县玉米需肥规律,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生长性状之间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玉米的实际产量与氮、磷、钾的施入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效益最好时产量为646.3kg/667m^2,最佳施肥量纯氮31.965kg/667m^2、P2O317.502kg/667m^2、K2O2.788kg/667m^2,投入产出比达到了5.31。  相似文献   

13.
川中丘陵地玉米避灾减灾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中丘陵的典型地三台为基点,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子——干旱着手,对品种、播期、密度、肥料投入四因素进行不同生态区品种同田展示、播期试验、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试验、三元二次正交回归通用设计试验研究,结果经计算机分析,将玉米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得出,根据不同种植地所处的生态区域和台位分布选择相应的品种;谷雨节前后播种,叶面积系数与单株生产力协调一致达最佳,玉米产量最高,既能抗夏旱又能避伏旱;每667平方米种植3500~4000株、施纯氮20公斤以上、施氧化钾9公斤、单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单产600公斤的栽培方案为每667平方米种植4673株、施纯氮26.73公斤、施氧化钾9公斤。  相似文献   

14.
皇竹草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瘠薄的山地种植皇竹草,对密度因素而言,以每亩种植密度3000株的最佳,对施肥量而言,以每亩180 kg的为佳,对肥料N、P、K配比因素而言,以2∶1∶2的为最好,试验组合以Ⅲ-3-B为最优。从不同土壤栽培对比试验可以看出,皇竹草适应性很强,在农田、瘠薄的山地红、黄壤种植均能正常生长,但要获得高产,必须做到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设计进行基质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施肥极显著地影响苗木密度、地径、苗高和侧枝萌发;②苗木密度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③施肥量为0.0~3.0 kg/m2时,地径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3.0 kg/m2时,各处理间的地径无显著性差异;④0.0~7.0 kg/m2施肥范围内苗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长,施肥量大于8.0 kg/m2时抑制苗高生长;⑤施肥量0.0~7.0 kg/m2时,侧枝数与施肥量正相关,施肥量>7.0 kg/m2时,侧枝发育受到抑制;⑥除密度与侧枝数间未达到显著相关外,其余指标两两间相关极显著,其中密度与苗高、地径呈负相关,而地径、苗高与侧枝数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四川省中江县引进丹参种苗和种根扦插试验134 m2。经过整地、移栽、除草追肥、除花薹、排灌水等田间管理,共产干根42 kg,单位面积产量可达210 kg/667 m2,引种研究获得成功;2010年种根栽植1.33hm2,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太谷县小白乡、明星镇、侯城乡等9个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开展优树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复选出的12株壶瓶枣优树在产地具有典型代表性。在丰产指标上,12株优树的冠幅产量达0.28 kg/m2,平均株产47.63 kg,表现出优良的丰产性状,其中,2号和11号的冠幅产量较高,均在0.5 kg/m2以上;在果实经济性状上,12株优树枣果的平均糖含量为28.11%,平均VC含量为462.86 mg/100 g,平均可食率为97.71%.对入选的12株壶瓶枣优树的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优树表现出显著的变异特征,这种变异将为优树的综合评价、优中选优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毛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竹林氮、磷、钾、锌正交设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施肥量能显著增加毛竹林出笋数、退笋数和新竹株数,对新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磷肥和氮肥,其后依次是钾肥和锌肥。毛竹林第一次施肥用尿素600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硫酸钾375kg/hm2、硫酸锌6kg/hm2时新竹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