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走进六月的莲花山,满眼尽显绿意盎然,昔日云遮雾掩的山峦显得更加的俊秀挺拔,林木花草也更加的葳蕤葱茏,清澈的洮河水唱着欢快的歌蜿蜒流过。经过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代代务林人的辛勤耕耘,保护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莲花山保护局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加强保护、规范管理、务实创新、科学发展,开创了保护区各项工作新局面。科学管护卓有成效莲花山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169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6%。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种子植物745  相似文献   

2.
莲花山保护区林下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秀丽 《甘肃林业科技》2013,38(2):38-39,54
通过对莲花山保护区林下资源种类、利用价值、发展现状、当地群众收入状况、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对保护区今后可持续利用林下资源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莲花山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规范资源利用行为、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农家乐建设、加强民俗风情开发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甘肃林业》2012,(6):47-48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无线视频监控森林火灾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提高莲花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的预警处置能力和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水平,莲花山保护区多方申请和筹集资金,2012年3月19日通过公开招投标,经过工程人员的不辞辛劳,该工程于7月20日全面竣工,经过近两个多月的调试运行,于10月16日顺利地通过了工程检查验收,现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主要介绍了保护区基本概况以及林下资源的情况,阐述了现阶段林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广东省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及特点,并对资源的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资源丰富,区系典型,具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的优势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宁都县县城附近最高峰——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强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甘肃林业》2006,(4):5-7
2006年6月1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加强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保护区实际,制定  相似文献   

10.
结合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实际,在2007年社区调查的基础上,2013年用PRA调查方法进行了调查,在实地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摸清了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开展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特点,于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选取12条样线开展调查,每条样线至少重复3次.结果表明:该次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共监测到两栖动物31种,隶属于2目8科12属;其中包括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种,为虎纹蛙、香港湍...  相似文献   

12.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卫星影像资料分析了鸟类栖息地现状,表明该地区鸟类栖息地严重破碎化,严重威胁着保护区内珍稀鸟类的生存,提出了封山育林扩大保护区面积等加强珍稀鸟类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狍为鹿科反刍草食森林动物 ,全身是宝 ,狍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 ,能增强学习记忆力 ,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力 ,对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有调节作用 ,抗疲劳、抗衰老 ,强身健体。狍肉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 ,具有滋阴补阳双重保健功能 ,号称“瘦肉之王” ,中外驰名 ,古有“食狍肉成仙“之传说。狍皮可加工“狍皮绸”制作高档珍贵皮衣。狍血、心、肝、肾、鞭、骨等均有特殊补身益寿治病保健功能。狍粪可发酵加工优质花肥。野狍过去是贡品 ,当年乾隆皇帝过生日 ,有人献上一只狍子 ,乾隆高兴地御诗 :野狍跑如飞 ,食用人为仙……。建国后 ,…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狍养殖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狍人工养殖业给予政策支持、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产品研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等建议,对于狍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狍的生物学特征、狍的驯化和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为准备开展狍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自动相机拍摄技术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在65个样区运用130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照片资料44 688张。其中,野生动物照片8 838张,共鉴定出29种动物,拍摄率高的野生动物有猪獾、狍、野猪、猕猴等;保护区濒危等级最高的金钱豹实体照片66张,首次发现红腹锦鸡在山西省境内分布。最后讨论了红外自动相机技术在保护区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狍的人工驯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利用狍的觅食性、集群性、可塑性强等行为特征,通过建立野外模拟环境和驯化个体带动,对野狍的人工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狍可以适应人工圈养生活;通过模拟野生环境建立驯化圈、用已驯化个体对野狍进行带动示范,狍3d后可在圈内安静取食,7d后可跟随饲养员哨声采食,40~60d后狍的行为表现正常、不易受惊、乱跑乱撞现象消失、对人不再惧怕、喂食时能随其他已驯化个体主动接近饲养员,驯化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小五台山4个林区展开为期1a的调查,利用红外相机记录保护区野生动物,兽类5目9科16属16种,鸟类1目1科6属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为褐马鸡,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是斑羚和勺鸡,西伯利亚狍的相对丰富度13.60,是兽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环颈雉的相对丰富度21.15,是鸟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辉川林区的动物种类有19种,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物种种类最多的区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791,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种子植物1021种(含亚种),隶属133科513属;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泛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58%,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共有344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1.07%;中国特有属7属(占1.45%);该保护区与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自然保护区、梅县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和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互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  相似文献   

20.
林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信息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林业信息化系统、加快业务系统建设,强化服务流程管理和网站内容保障机制,从而加快保护区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初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