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硫磺菌液体培养基及pH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硫磺菌菌丝体的生物量为测量指标,对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基配方以及初始pH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MgSO4.7 H2O0.05%,KH2PO40.2%。液体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的VB1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山茶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 Miyaka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该病菌最适生长条件为PDA、28℃、p H7;能在多种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生长,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以蛋白胨最适。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邛崃市的慈竹蔸桩上多次采集到一个野生大型炭角菌标本,经分子系统和形态学鉴定该标本为薛凡尼氏炭角菌(Xylaria schweinitzii)。该文描述了该物种的子实体、菌丝体、菌落、无性型特征。以菌丝生长速率和长势为指标,探讨了7种碳源、7种氮源和不同p H、温度对薛凡尼氏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薛凡尼氏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佳p H为5,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4.
以引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菌种资源库的7个松乳菇菌株为材料,通过筛选出的碳源、氮源基础培养基,对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进行观察,确定出适宜的松乳菇菌种和固体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其最适碳、氮源亦有所不同;添加松针水可以有效提高菌种菌丝的生长速度。83417菌株为较适宜培养的菌株,其最适固体培养基组成为KH_2PO_4(0.3 g)、MgSO_4(0.5 g)、FeSO_4(0.5 g)、蔗糖(19.9 g)、琼脂(20 g)、蛋白胨(1 g)、VB_1(0.1 g)、松针水(1000 mL)。  相似文献   

5.
以1株野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Imbach]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及适宜碳源、氮源、温度及酸碱度的筛选,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经鉴定为双孢蘑菇,其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乳糖、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适宜的pH值为7.0。研究结果可为野生双孢蘑菇的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液体菌种是黑皮鸡枞产业迈入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的必由之路,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对黑皮鸡枞液体培养扩繁菌丝体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的液体培养基配方:玉米粉3 g/100 mL、蛋白胨0.4 g/100 mL、KH_2PO_4 0.1 g/100 mL、MgSO_4 0.03 g/100 mL、NaCl 0.01 g/100 mL、VB_10.002%。  相似文献   

7.
对高毒BT菌株——CF1263进行液体振荡培养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依据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芽孢产量的影响,对液体培养基进行成分优化组合,在碳源和氮源中分别筛选出最佳因子,淀粉、蛋白胨、牛肉膏、麦麸、酵母粉,从无机盐中筛选出KH2PO4和MgSO4.7H2O。运用以上7个因素进行L18(37)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从而得出CF1263最优配方为1.5%淀粉、2%蛋白胨、0.2%牛肉膏、0.3%麦麸、2.0%酵母粉、0.1%KH2PO4和0.2%Mg-SO4.7H2O。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一株野生大型真菌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Fr.) Singer]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结合形态鉴定法及ITS分子序列鉴定法对菌种进行了鉴定,并对该菌种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rDNA ITS片段长度为651 bp,测序结果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菌种进行BLAST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7%~100%之间,下载相似高的ITS序列,用Clustal W进行序列比对,MEGA 2.0软件构建系统树,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分离菌种为花脸香蘑纯菌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的氮源为硝酸铵,适宜的pH值为7.0,菌丝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9.
在温度、营养、酸碱度等不同培养条件下,通过观测羊肚菌M6613菌株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情况,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7种复合培养基中梯棱羊肚菌M6613菌株的菌丝均能正常生长且都能形成菌核,最适菌丝生长的复合培养基为PDA综合培养基和PDA土壤培养基,最适菌核形成的复合培养基为PDA麸皮培养基;M6613菌株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20 ℃,最适酸碱度为pH值6.5;最适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尿素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NH_4)_2SO_4和NaNO_4等铵盐存在时,菌丝生长缓慢;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KNO_3,最适菌核形成的氮源为KNO_3和蛋白胨,氮源为(NH_4)_2SO_4和NaNO_3等铵盐时,不形成菌核。  相似文献   

10.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柏树的病原菌物,是中国和亚洲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本文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树火焰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对其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Fe、Zn对其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生长曲线试验得到Logistic方程:y=0.22/(1+ 1.019 e-0.013x),菌丝体干质量为0.22 g·100 mL-1。  相似文献   

11.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1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对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液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蔗糖2%、玉米粉2%、黄豆粉1.5%、酵母膏0.5%、MgSO40.05%、KH2PO40.1%。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硅类消泡剂对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生长没有影响;液体发酵的适宜初始pH为5~6;液体培养周期为10 d,菌丝体生物量可达5.7 g/L。  相似文献   

12.
以筛选到的一株高效产几丁质酶的粘质沙雷氏菌MEW06为材料,为了提高该菌产几丁质酶的能力,对MEW06产几丁质酶的发酵培养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试验,得到了MEW06产几丁质酶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实验表明:在MEW06菌株在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条件(pH 7.0、温度31℃、接种量3%、装液量35%、摇床转速150rpm和培养时间为48h)的基础上,优化出来的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7.5g/L、胶体几丁质8/1000(wt/vol)、蛋白胨20g/L、K_2HPO_4 0.56g/L、KH_2PO_4 0.375g/L、MgSO_4·7H_2O 0.5g/L、FeSO4·7H_2O 0.01g/L、ZnSO_4 0.01g/L。优化后MEW06发酵产几丁质酶活达197.32 U/mL,相比于初始培养基酶活提高了2.58倍。可为MEW06菌株在农业生防方面的应用以及在降解几丁质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2种木材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木材蓝变菌松球壳孢(Sphaetopsis sapinea)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蓝变菌菌株适宜温度均为30℃;适应的酸碱度范围均为5.0~9.0;两者都属于喜光菌;松球壳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可可球二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  相似文献   

14.
石斛菌根真菌液培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斛菌根真菌液培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F990 3菌株最适增殖生长温度是 30℃ ,其菌丝体平均每天生长速度最快 ,达 1 2 2 2cm ;培养液pH 3~ 8范围内F990 3菌株均能生长 ,以pH值 7时菌丝体增殖效果最好 ,干菌丝质量 1 4 5 0mg·mL- 1,增殖 131 8倍 ;提供的 8种N源 (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钾、脲、酒石酸铵、甘氨酸、谷氨酸 )中 ,吸收利用效果最好的是酒石酸铵N源 ,菌丝体干质量1 6 84mg·mL- 1,增殖 15 3倍 ,谷氨酸次之 ;提供的 8种C源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乙醇、甘露醇、糊精、可溶性淀粉 ) ,F990 3菌株均能吸收利用 ,尤以果糖C源增殖效果最高 ,菌丝体干质量 1 5 0 1mg·mL- 1,增殖 136 5倍 ;培养液中不同含量的速效P对F990 3菌株菌丝体增殖效果 ,以处理 3(磷酸二氢钾 1mg·mL- 1)最佳 ,菌丝体干质量 1 2 5 6mg·mL- 1,增殖达 114 2倍  相似文献   

15.
桑树轮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8月,通过对桑树轮纹病病原菌分离、田间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观察,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桑膝节霉,并对此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酸碱度、碳源、氮源、光照对桑树轮纹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理查培养基,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是7.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菌丝的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5℃和10 min。对该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云南首次报道,对桑树轮纹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来源于危害石榴枝干部和果实部的疮痂病病原菌Dothiorella sp.菌株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菌株的菌丝体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在pH3~11均可生长,最适酸碱度为pH4,pH6~7时生长较为迅速;在不同碳源中,多糖生长最好,其次为单糖、二糖;在不同氮源中,以牛肉膏和蛋白胨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多糖中萌发最好,其次为单糖、二糖;而在氮源中以硫酸铵萌发最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湿度为100%。两菌株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根瘤切片法和根瘤均浆法,从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根瘤中分离出2株根瘤内生菌,并对其形态观察、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C0812S009和AC0812T017的形态特征、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相似。菌株具有典型的弗兰克氏菌菌丝体形态,初步判定为弗兰克氏菌,菌株生理类型为B型,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吐温—8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8.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SB-4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其菌落形态和菌丝及孢子显微镜观察,结合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分析,探究其理化特性及产酶最优条件。结果表明:SB-4菌株能缓慢胨化牛奶、水解淀粉、产生硫化氢和黑色素,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初步鉴定其为放线菌节杆菌属。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SB-4产酶发酵最适单一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单一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碳源,装液量为200 m L/500 m L,发酵时间为72 h,在此条件下SB-4菌株的内切葡聚糖酶(CMC)、滤纸酶(FPA)和β-葡萄糖苷酶(Cx)酶活性分别为47.09 U/m L、41.81 U/m L和28.62 U/m L。  相似文献   

19.
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幼苗期易发根腐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在实验室内纯培养条件下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值为6.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5℃,最佳光照条件为12∶12光暗交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鉴定引起万州区香樟叶斑病的病原菌,明确病原菌菌丝生长特性,筛选出有效抑制叶斑病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和纯化病原菌,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及ITS、tub2、GAPDH、ApMat多基因联合分析鉴定其病原菌种类;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其菌丝生长特性,并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 ]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呈现灰褐色,边缘灰白色,后期有橘红色孢子堆出现,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两端钝圆、透明无色、为独立的单胞,测量其孢子大小为(9.8~18.6)μm×(4.2~6.0)μm;用两种方法对优势菌株ZT-1进行致病性检验,均能引起香樟叶片发病;代表菌株ZT-1和ZT-5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支,支持率达100%;菌落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甘氨酸,最适的光照条件是全黑暗;在化学和生物杀菌剂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的室内毒力较强,对C. gloeosp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