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性诱剂连续7年诱测结果,桃潜叶蛾成虫在山东省烟台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除越冬代盛期不明显外,第1代至第3代有明显的盛发期,且发生历期渐次拉长,出现世代重叠;多数年份以第3代蛾量最多,第3代成虫至9月下旬终止;10月下旬性诱剂仍能诱到少量成虫,视为越冬代。建议生产上以第1代成虫或第2代卵孵化盛期为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在甘肃河西地区枣园内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翌年6月下旬,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8月中旬为第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不同产地诱芯年诱蛾数量差异不大;不同形状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船形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好,年诱蛾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204.6%;从节约成本及防治效果来看,设置450个诱芯/hm2,对桃小食心虫可以起到较好的迷向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苹果园金纹细蛾性诱剂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7年性诱剂应用试验,初步明确了金纹细蛾在山东省烟台市1年发生5代,第2代后存在世代重叠,但各代均有明显的高峰期,以第3代成虫数量最多,周年成虫高峰期以8月中下旬居多。诱虫结果表明,越冬代盛发期与3月下旬平均气温、第1代盛发期与6月上旬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代发生期与温度、降雨量有相关关系。第3代卵孵化盛期为重点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4.
上海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与危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上海地区危害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08~2010年利用性诱剂诱捕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危害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a间上海地区梨小食心虫1年均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第1代成虫、第4代成虫发生比较整齐,第2代、第3代成虫发生不整齐,并有世代重叠现象;而危害桃树新梢的高峰期多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京东板栗产区桃蛀螟发生规律及有机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研究了京东板栗产区桃蛀螟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进行了有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桃蛀螟在唐山北部山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堆果场、玉米茎、向日葵花盘、栗树皮缝和干栗苞等处越冬;5月5日以后出现越冬代成虫,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5月30日至6月9日,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7月19日至7月29日,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28日至9月7日;第2代成虫于8月中旬在栗蓬刺间产卵,以两蓬之间最多;第3代幼虫蛀食栗蓬,盛期在9月上旬。向日葵对桃蛀螟具有诱集作用,以6月15日种植的诱虫效果最好;最佳种植方式为板栗园每隔20m种植1行向日葵。频振式杀虫灯对该虫诱虫效果较好,挂灯区栗果虫果率仅为0.6%,比对照区低8.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赣中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总结了梨小食心虫在赣中地区梨园从生长发育期到采摘期的发生规律。比较了性诱剂与糖醋酒液、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效果,进行了梨小食心虫的预测发生期化学农药防治和幼果套袋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明显,采用预测发生期化学防治效果较好;第2代和第3代成虫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相互重叠,宜采用幼果套袋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逯改霞 《落叶果树》2014,46(5):40-42
应用性诱芯进行诱杀桃潜叶蛾成虫、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动态和防治技术研究.分析2011、2012年两年的试验数据表明,在甘肃秦安,桃潜叶蛾一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在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后的3~5天即第1代幼虫初孵化期喷1次药,以1%甲维盐3000倍液防治效果好,防效98.2%.在以后各代成虫高峰期后3~5天可择期喷药4次,适宜的喷药虫口密度临界值为666.7m2面积上5个诱捕器平均每天每个诱捕器诱得200头成虫时开始喷药.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苹果蠹蛾在果园内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期,我们采用苹果蠹蛾性诱剂诱集雄成虫方法,对其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5月上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为1、2代幼虫发生盛期,也是蛀果的两个高峰期。因此,5月上旬、7月上旬是苹果蠹蛾化学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豆野螟是荆州镇郊区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豇豆,其次为 害菜豆、扁豆等豆类。常造成落蕾落花和为害豆荚,不仅影响产量,而且 降低品质。我们於1985~1986年对其在当地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生活史及习性 (一)发生世代:根据1985~1986年观察,在当地豆野螟一年可发生7~ 8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上旬出现。6月上旬为第五代成虫盛期,黑光灯诱蛾及 室内饲养中,从6月下旬至9月可观察到5次成虫盛期和成虫高峰日,应分属 第2至6代,10月上旬初还出现一次成虫高峰,应为最后一代前期成虫,故 在本地一年可发生7~8代.6~9月灯下诱蛾及室…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金纹细蛾性外激素诱捕器监测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金纹细蛾在本地1年有5次成虫发生高峰期,即1年发生5代;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期很明显,从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在每代成虫高峰日出现后2~3天喷药防治,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性诱剂分别对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在红富士苹果园和香梨园进行监测,经过测定,初步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5代;苹果蠹蛾1年发生3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4代。通过诱捕成虫数量调查发现两种食心虫的越冬代成虫羽化期时间长而且数量最多,化学防治的关键为越冬代的成虫和第1代幼虫;通过对红富士苹果园、香梨园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捕效果对比,初步表明梨小食心虫为我区蛀果害虫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捕成虫,观察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并进行喷药防治,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泰安1年发生4~5代,当连续诱得成虫2~3天后喷药防治,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优于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药剂持效期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适期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寻找防治最佳时期。该研究以安徽北部亳州市和中部合肥市为监测点,利用黄板诱集监测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确定韭蛆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大棚内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6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露地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5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和第1代。此外,韭蛆成虫高峰期后1周施药处理防效最高,施药后2周和4周防效均在90%以上。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的发生,呈春秋两季多峰型,大棚内韭菜防治关键期为当年11月,翌年2月中下旬及4月上中旬;露地韭菜防治关键期为11月及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桃潜叶蛾成虫动态及发生世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在滦河三角洲地区的丰南用性诱剂水盆监测桃潜叶蛾季节动态和发生世代,结果发现,1999年滦河三角洲地区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5月上句,终见期在9月下旬,全年共发生5代成虫,可见滦河三角洲地区桃潜叶蛾全年活动期可长达5个月,最后3代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规律 在我县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老翘皮及根颈部土缝中结茧越冬。4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出现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中旬1代幼虫发生,发生盛期在5月底。6月初发生第2代幼虫,7月下旬发生第3代幼虫,8月中旬发生第4代幼虫。越冬代蛹期11~19d,1~4代蛹期7~10d,成虫寿命5~6d,卵期8~10d,其余各代3~7d。  相似文献   

16.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果实的主要害虫,在济南市章丘地区1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第1代成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2代成虫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每代发育历期40天左右。以老熟幼虫在落果内、落果与土表层接触处、土缝中、土层下1~2cm、枯枝落叶下等处结茧越冬,幼虫危害期12天左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性诱芯诱捕的方式监测了金纹细蛾成虫的消长动态,同时研究了3种类型诱芯对金纹细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金纹细蛾在太谷县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始发于4月份,7月份为其高发生期,一年发生5代。单一诱芯对金纹细蛾的诱捕效果明显,复合诱芯易产生拮抗作用。建议在治理金纹细蛾的过程中,以性诱芯诱捕为主并配合以适当的农业防治措施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8.
在早春、初夏诱集越冬代及第1代矢尖蚧雄成虫,预测第1代幼蚧的发育程度,从而推断喷药防治时间的方法,笔者等已在《中国柑桔》1990年第1期上作了报道。现将诱虫盒的制作、使用方法及不同光源的诱虫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梨园间作黑麦草对梨木虱种群数量的影响,2012年调查了山西省太谷县梨园间作黑麦草和清耕2种模式下梨木虱的发生动态.结果显示,与清耕梨园相比,间作黑麦草梨园能明显降低梨木虱第2、第4代若虫和第1代成虫的发生高峰值,且推迟了第2、第3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7天,推迟了第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18天.梨木虱的发生数量在玉露香和砀山酥梨品种上无显著差异.由此认为,梨园间作黑麦草是有效减控梨木虱种群发生数量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吸果夜蛾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一类重要果实害虫 ,均以成虫吸食柑桔果实汁液。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被害损失率高达 70 %。笔者于 1 998年至 2 0 0 2年对柑桔吸果夜蛾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观察 ,报道如下 :1 生活习性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 4~ 5代 ,以成虫或蛹在松土块下、杂草丛中或野生寄主 (如木防己、汉防己 )基部卷叶内越冬。生活史极不整齐。第 1代发生在 5月下旬至 7月下旬 ,第 2代发生在 7月上旬至 9月上旬 ,第 3代发生在 8月下旬至 1 1月中旬。越冬代自 9月上旬至翌年 5月。成虫 8月上旬进园为害 ,9月进入为害盛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