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总厚度范围为35~90mm,总蓄积量变动范围为34.93~62.93t/hm2;坡上样地Ⅰ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2.93t/hm2和361.71t/hm2,均远大于其他坡位样地;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94),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5)。  相似文献   

2.
以辽西半干旱区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的7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型下的枯落物持水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枯落物蓄积量大小顺序为榆树糠椴油松柠条山杨刺槐山杏,不同林型枯落物厚度基本是半分解层厚度未分解层厚度,枯落物未分解层为0.8~2.4 cm,半分解层为1.0~2.2 cm;各林分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平均持水速率皆大于未分解层,不同林型下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榆树糠椴油松柠条山杨刺槐山杏,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榆树柠条糠椴油松山杨刺槐山杏,有效拦蓄量的顺序和最大持水量的基本相同。综合分析表明,榆树林的枯枝落叶层具有较好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冀北山地油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规律,对其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枯落物的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蓄积量分别为2.95t/hm2和11.58t/hm2。油松林枯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持水量在浸泡6h和4h时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油松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8t/hm2、14.23t/hm2,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1.69t/hm2和10.77t/hm2。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太行山干旱片麻岩山地坡面枯落物特征及持水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枯落物总储量的变动范围在19.28 ~ 37.52 t/hm2,总储量大小依次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坡面枯落物层的有效拦蓄能力及最大持水能力的趋势为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坡面中部均最强,分别为45.32、62.67 t/hm2;坡面枯落物的持水量均在前4h内不断增大,10 h上升趋于平缓,24 h达到饱和,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承德地区北沟林场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厚度和现存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量和持水率。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明显高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9.02t/hm2和6.5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落叶松纯林略小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2.11t/hm2、2.41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达到最大持水量的时间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山主要造林树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北京西山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区内,刺槐、侧柏、元宝枫、黄栌、油松、栓皮栎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分别为油松26.01 t·hm-2,元宝枫10.95 t·hm2,栓皮栎10.82 t·hm-2,刺槐8.96 t·hm-2,黄栌8.90 t·hm-2,侧柏4.52 t·hm-2,其大小顺序为油松>元宝枫>栓皮栎>刺槐>黄栌>侧柏;2)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大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枯落物在水中浸泡8 h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0~2 h最快,在4~6 hA逐渐减缓,6 h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一致;3)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75.44%~278.65%,针叶树种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阏叶树种,但由于油松林下枯落物的蓄积量明显大于其他阔叶树种,故研究区内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油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黄栌>侧柏;4)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有效拦蓄深分别为栓皮栎2.33 mm,油松2.12 mm,元宝枫2.00 mm,刺槐1.19 mm,黄栌0.89 mm,侧柏0.23 m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林龄对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6月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4种林龄阶段(16、25、34、43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林分结构和测量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厚度、持水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差异。[结果]研究表明:(1)华北落叶松枯落物厚度介于4.5~6.0 cm,总蓄积量在29.08~33.21 t·hm~(-2),且半分解层蓄积量高于未分解层蓄积量,4种林龄枯落物厚度与蓄积量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2)各龄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介于79.47~110.05 t·hm~(-2),成熟林最大;最大持水率变动在273.32%~341.27%,中龄林最大。(3)各龄林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动态变化均类似,枯落物持水过程表现为浸水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4 h之后吸水速率趋于平缓,10 h后枯落物持水量基本饱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明显对数关系(R~20.92)。(4)各龄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在43.64~70.52 t·hm~(-2)之间,成熟林拦蓄能力最强。[结论]综合分析4种林龄枯落物水文效应,成熟林枯落物层水文功能最强。  相似文献   

8.
辽东地区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东地区几种主要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地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10.81~39.53 t/hm2,针叶林明显高于阔叶林,灌丛最少。针叶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枯落物蓄积量增大,阔叶林与之相反。测定了在不同的浸泡时间下,各类型枯落物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以及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Y=a+b/t下降。  相似文献   

9.
百花山5种典型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殷婷 《林业资源管理》2019,(3):113-117,146
以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的蓄积量及持水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中华北落叶松林(15.75t/hm^2)>核桃楸林(9.99t/hm^2)和白杄林(10.27t/hm^2)>蒙古栎林(7.34t/hm^2)>黑桦(7.04t/hm^2),针叶林枯落物层中未分解层蓄积量占比明显高于阔叶林分;枯落物蓄积量总持水量中华北落叶松林(2.91mm)>核桃楸林(2.77mm)>黑桦(1.90mm)与蒙古栎林(1.83mm)>白杄林(1.29mm),针叶林枯落物层中未分解层持水量大于半分解层,而阔叶林枯落物层则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针叶林未分解层枯落物的蓄积及水文效应高于半分解层,而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的蓄积及水文效应高于未分解层。  相似文献   

10.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考虑不同林型下枯落物的特性和降雨特性,采用现场模拟方法观测枯落物截留,以浸水法观测枯枝落叶层的最大持水量,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暗针叶林群落林内枯落物的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群落的枯落物截留降水量与林外降雨量有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林内降雨量与枯落物截留量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同林型内,由于枯落物数量与组成成分、分解程度等不同,其持水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过熟林中枯落物吸水饱和时间最短,最大持水率最低,枯落物与林下厚厚的苔藓层混杂在一起,截留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弱;幼龄林中枯落物饱和需要时间最长,最大持水率也最高,对林下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也相应最大.同时,枯落物层的截留作用及截留量的大小,除去枯枝落叶层的数量和质量外,与枯落物的湿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特性,以保护区9种不同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在1.15-4.57cm之间,大小顺序为落叶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麻栎林竹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杨树林华山松林;枯落物蓄积量为1.13-11.36t/hm~2,大小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麻栎林灌木林华山松林杨树林。(2)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在3.817 9-21.405 3t/hm~2之间,其大小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麻栎林针阔混交林华山松林灌木林杨树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36.46%-460.45%,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马尾松林华山松林麻栎林灌木林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杨树林。(3)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分别在12h和1.5h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前5min内速率最大,而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速率分别在12h和1.5h之后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于2015年7月对北京寨儿峪小流域内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栓皮栎纯林和混交林进行森林调查,采用浸泡法测定每种林分下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分析比较了4种常见林分类型枯落物现存量与持水过程。结果表明:1枯落物平均现存量为侧柏(18.44t/hm2)>油松(17.65t/hm2)>针阔混交林(15.76t/hm2)>栓皮栎林(11.59t/hm2)。24种林分枯落物层持水能力为:栓皮栎>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3样地最大持水量为侧柏纯林[(46.27±4.26)t/hm2]>油松纯林[(42.79±3.94)t/hm2]>针阔混交林[(39.10±3.69)t/hm2]>栓皮栎纯林[(33.22±3.24)t/hm2]。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省莱芜市石质山地生态修复区,对5种人工林分枯落物层涵蓄水分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枯落物层的蓄水保水功能具有明显差别①5种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在95.0%~208.2%之间,以阔叶林明显高于针叶林。②不同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在8.8~19.6t/hm2之间;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较大,因而持水量较高;5种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在1.8~2.6mm之间,针阔叶混交林依次高于针叶林、阔叶林。③不同林分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水深在0.8~1.6mm之间,依次为针阔叶混交林大于阔叶林、针叶林(具体为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单纯林>麻栎单纯林>赤松单纯林>赤松×侧柏混交林)。④在石质山区生态修复的林业工程中,应尽量增加针阔叶混交林分或阔叶林分的培育、减少针叶林分,以提高人工林分枯落物层在防止土壤侵蚀和涵养水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森林枯落物水文过程及规律,对滦河上游3种不同类型林分枯落物及其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水文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油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12.03t/hm2,最大持水量为19.4t/hm2,有效拦蓄量为23.52t/hm2;落叶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9.51t/hm2,最大持水量为11.9t/hm2,有效拦蓄量为17.03t/hm2;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5.54t/hm2,最大持水量为13.0t/hm2,有效拦蓄量为13.7t/hm2。2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需浸泡10h,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式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4h左右时吸水速率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枯落物层持水性能是林地水文效应评价的重要内容,定量评价黄土梁状丘陵区比较稀疏的典型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特征指标,可为研究区林草植被的生态重建、结构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山杏、山桃、柠条纯林与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山桃-山杏-苜蓿混交林6种人工林,分别设置20 m×20 m的标准样地,在四角及中心设5个1 m×1 m的样方收集枯落物样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分析保存在地表及混入土壤中的所有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性及持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研究表明:1)6种林分枯落物总蓄积量范围在1.05~4.01 t·hm-2,其中山杏纯林最高,山桃纯林最低。土壤中枯落物蓄积量占枯落物总蓄积量的比例变化范围在11.43%~25.00%。除山杏纯林外,混交林分的总蓄积量均大于纯林。2)综合6种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中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来看,最大持水量为山杏纯林(15.75 t·hm-2),最大持水率为山杏-柠条混交林(264.65%)。3)6种林分枯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均表现为在浸水初期迅速变化,24 h时达到饱...  相似文献   

16.
选择甘肃祁连山和云南省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枯落物平均厚度3.17cm,平均蓄积量为27.67t·hm-2;元阳梯田枯落物平均厚度2.33cm,平均蓄积量为6.86t·hm-2;前者比后者的枯落物平均厚度大1.4倍,平均蓄积量大4倍。(2)祁连山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为79.01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94.05%;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为4.76t·hm-2,平均持水率为173.46%;前者比后者的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大16.61倍,平均持水率大1.7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地、样方调查等方法,以黑松纯林为对照,研究了包括对照在内的9种临沂市云蒙湖湖区周边主要人工水源涵养林林枯枝落叶层和土壤的持水能力,结果为9种林分枯落物层自然含水率、饱和持水率分别为6.34%~23.27%和114.92%~318.23%,最大拦蓄率、最大拦蓄量分别为108.58%~294.96%和2.12~9.63t·hm~(-2),有效拦蓄率、有效拦蓄量分别为91.34%~247.23%和1.78~8.08t·hm~(-2),这4个指标侧柏×刺槐林都最高,黑松×侧柏林都最低,差异显著(P0.05);土壤贮水量为206.11~685.32t·hm~(-2),白蜡×山杏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垂柳×刺槐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差,差异显著(P0.05),从枯落物持水能力和土壤持水特性综合来看,核桃×板栗混交林地持水能力最好,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中南部几种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中南部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叶林中杉木(CK)枯落物的厚度最大,达到95mm,针阔混交林的蓄积量最大,为21.94t/hm2,马尾松枯落物的厚度较低,苦槠蓄积量最低。②马尾松×枫香的最大持水量为12.62t/hm2,其他林分的最大持水量均在10t/hm2以下,其中苦槠最低,为2.04t/hm2。③针阔混交林的有效拦蓄能力明显高于阔叶林和针叶林,有效拦蓄量最高的是马尾松×枫香,为17.69t/hm2.苦槠的有效拦蓄量最低,仅为2.47t/hmz。两种不同杉木林分有效拦蓄量均达到10t/hm2左右。可见针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益优于阔叶纯林和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蓄积量的典型天然次生林的枯落物层、土壤层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位面积蓄积量的不断增加,枯落物层、土壤层的有效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单位面积蓄积量对枯落物层有效持水量的影响稍弱,但整体基本保持蓄积量增加、有效持水量也增加的趋势。通过指数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在林分静态持水各项能力指标中,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对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影响最为显著。当蓄积量为241.56-369.95 m3.hm-2时,林分静态持水能力趋于稳定,水源涵养功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四川省沐川县天然林和人工林开展了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5.7 t·hm 2>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75.0t·hm-2>47.0t· 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8.6 t· hm-2>17.0 t· hm-2.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