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本项试验是1980年参加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白榆种源研究协作课题,1983年列入区内白榆种源试验研究。区内在呼市、乌盟、伊盟三处组织了二级白榆区域协作试验。六年来已看出不同种源苗期到幼林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山不同施肥处理对3个树种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矸石山地,通过对树木进行施肥处理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榆、臭椿和沙棘等3个树种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树木施肥1年后,地径和树高生长速度要快于对照,以施过磷酸钙100g 株^-1处理效果最好;但施肥2年后,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施肥能够促进矿区废弃地人工幼林的生长,并且磷肥效果好于氮肥,但速效化学肥料极易被淋溶,第2年化肥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在矿区废弃地对幼树施肥,应少量、多次使用速效化肥或选用-些分解缓慢的长效肥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北平原区白榆连续4年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白榆苗木栽植当年及第2年施肥无效;肥料品种对白榆的作用依次为N、P;磷肥处理明显抑制林木根系吸收利用土壤中的Zn;Z_2·P_1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林木根系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P、K、Cu、Zn、Fe、Mn;肥料的最佳配比为N_2·P_1;根据白榆生长节律,白榆施肥时期应确定在6月下旬前。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煤矸石山白榆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矸石堆积地N、P肥不同的配比施肥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T检验,得出煤矸石堆积地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白榆生长量影响结果,各个处理中以P100施肥处理对白榆的地径和树高影响最大,说明在阜新废弃矿区困难立地条件下施用磷肥最能促进白榆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 林地施肥是调节林分生态系统中矿质营养元素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轮伐期短的速生用材林,幼林施肥能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提早成材。据报道,日本很重视幼林施肥,如对柳杉幼林施肥,可以将40年的轮伐期缩短到35年。在国内,幼林施肥尚处试验研究阶段。为探讨人工幼林施肥技术,给今后大面积开展幼林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择速生的小黑杨人工幼林,进行了定量施肥的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白榆幼林叶片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榆叶片养分含量在一个生长季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之叶片N、P、K含量在生长季内,随时间的延长呈线性规律递减。处理不同,斜率不同;斜率的大小,既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某养分的转移数量,也是对土壤养分丰缺的综合反映。因此,通过比较斜率值的大小即可确定限制林木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达到对白榆进行营养诊断的目的。据此诊断结果为:限制白榆幼林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是氮,其次为磷;肥料的最佳配比为N2·P1,施肥量为N200kg/hm2、P2O5100kg/hm2。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幼林定量施肥试验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林地施肥是调节林分生态系统中矿质营养元素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轮伐期短的速生用材林,幼林施肥能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早郁闭,早成材。为探讨人工幼林施肥技术,给今后大面积开展幼林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我选择了速生的杉木幼林进行了定量施肥试验。现将同种常量营养元素试验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元谋干热河谷印楝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幼林经22个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增益效果。综合N、P、K肥各水平对幼林生长的反应,N150P150K50是印楝幼林比较优越的施肥配方,该处理的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2.7倍;施肥处理的肥效指数达到2.86~14.17,树高、胸径生长对P、N肥反应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N、P、K肥与幼林各生长性状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但只有N、P肥对幼林生长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9.
白榆生长快、材质好、分布广、适应性强,是我国常见的速生阔叶用材树种,也是甘肃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本省的白榆,普遍表现为生长缓慢、树冠扩展,干形弯曲,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榆的利用和发展。苗期试验初步探讨和掌握了白榆不同地理种源生长、形态以及抗性等方面的差异。但是要选择最佳种源直接用于林业生产上,进而为种子区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造林试验就显得更为重要。现将幼林初期(1982—1984年)的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核桃幼林采用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进行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并间作大豆的核桃幼林Ⅱ的土壤物理性状优于耕作不施肥间作玉米的核桃幼林Ⅲ和弃耕的核桃幼林Ⅰ;核桃幼林Ⅱ中的幼树单株平均地径、树高、冠幅、枝条数、花芽数、结果数均优于核桃幼林Ⅲ,显著大于核桃林Ⅰ。  相似文献   

11.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 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 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 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树龄阶段对杉木幼林进行了施肥实验,以调查与掌握施肥之后杉木的生长情况。实验相关数据表明:对不同年龄杉木幼林进行施肥,其树高、每个幼林材积、单位面积蓄积生长以及平均胸径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造林后在第二年进行第一次施肥,第四年进行第二次施肥,这种组合效果做好,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理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鹅掌楸幼林进行N、P、K不同比例配合施肥试验,施肥处理的幼林高、径、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初步说明,160g效果最佳。4年生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促进幼林生长,不同,以施N、P2O5、K2O配方量比最大的200g:100g:160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施肥后4~7年的观测结果,对在华南沿海由花岗岩、砂岩发育而成的三种典型立地上设置的湿地松幼林“基础”施肥对比试验和幼林速生期追肥试验的肥效反应及经济产出潜力进行分析评估,探索出较优的幼林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桉树施肥及营养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桉树幼林施肥中的元素(N、P、K)组合、桉树幼林的施肥方式、桉树幼林的施肥量以及桉树苗期和幼林期的营养诊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赤桉、刚果12号桉、尾叶桉等苗期、幼林期肥料元素的最佳组合、施肥方式、施肥量以及苗期、幼林期缺乏营养元素症状。根据叶片分析的结果,N、P是影响尾叶桉幼龄林生长的限制因子。同时对赤桉、细叶桉、刚果12号桉的叶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幼林生长缓慢是闽楠培育研究长期攻而未克的难题。闽楠人工幼林地抚育研究表明割灌除草可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而施肥能否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却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清施肥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闽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尿素(含N46%)作为试验氮肥,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对照)、100、200、300、400、500 g/株等6个施用量水平,每年1次,连续施用2年,对试验林的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径等指标连续监测2年。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和冠径生长节律与未施肥闽楠幼林的生长节律相似,从当年9月至翌年的3月为生长停滞期,9月、12月和3月3个月间的树高、地径与冠径没有显著差异;3—9月为高速生长期,每3个月树高、地径和冠径就有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提升。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径虽然比未施肥闽楠幼林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氮肥施用1年或2年对闽楠幼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含有的养分可满足闽楠幼林的生长,也有可能是氮肥需要连续施用3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三年来的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磷肥处理,单施磷肥马尾松幼林树高增益20.5%~22.2%,地径生长增益19.8%~20.8%;理想的施肥总量是P2O50kg/hm2,即造林当年施基肥P2O525kg/hm2,造林后第3年再追施P2O525kg/hm2;立地低下的地方可适当配合施些氮肥;马尾松幼林不必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杉木幼林施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2年开始实施的杉木幼林施肥实验表明: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显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氮、磷配合处理和氮、磷、钾全肥处理,即每hm2施氮100kg、施磷50kg,在缺钾地区配合钾肥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05-111
在云南省景谷县内,采用氮肥、磷肥、钾肥3种肥料对不同坡位的思茅松幼林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影响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山中、山下的幼林比山顶的幼林生长量高,树高、胸径分别比山顶增加了21.5%~30.3%、30.5%~38.0%,均差异显著;较适宜的施肥方案为尿素250 g+钙镁磷400 g+硫酸钾100 g,施肥后思茅松幼林平均树高提高17%(约40 cm),平均胸径提高30%(约1 c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林地土壤速效磷107.6%、全磷57.9%和全钾6.8%,并有效减缓林地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流失。仅采用氮、钾配比施肥或磷、钾配比施肥,树高和胸径提高较小。3种肥料中氮肥和磷肥对思茅松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显著,钾肥影响较小。在培育思茅松人工幼林时,采用氮、磷配比施肥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幼林施肥,是高度集约营林的重要措施之一。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生长状况,增加林木生长量和缩短培育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施肥措施不当,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因而,有必要对林地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