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豆、花生、红薯和烟叶4种农作物于油茶幼林内进行间作,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树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不同经济作物的油茶幼林林地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种可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其中间种黄豆效果最好,树高增加了0.11 m,地径增加了0.04 cm,冠幅增加了0.21 m~2,花芽数增加了20个/枝。间种可增加油茶幼林的经济效益,其中间种烟叶效益最高,经济产出为48 960元/hm~2。综合来看,油茶幼林间种的经济作物宜选择较矮小、具根瘤固氮菌的花生、黄豆。  相似文献   

2.
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是目前普遍推广的高效复合经营模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香榧林0.5、0.7、0.9三种郁闭度下香榧和多花黄精套种前和套种一年后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以及对套种与未套种的香榧林的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比较,探讨郁闭度对香榧和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复合经营模式中两种作物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郁闭度为0.7时,套种多花黄精的香榧的新梢生长量、地径增长量、树高增长量、冠幅增长量和单株榧蒲产量相比未套种的香榧分别高出18.97%、14.18%、24.55%、20.79%和40.00%;在0.7郁闭度下,多花黄精的长势最好,香榧的各项生长指标及单株榧蒲产量均较好,复合经营的综合效益最佳;套种多花黄精三年生根状茎一年后,香榧林地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2.73%、52.86%、77.30%、96.90%、88.24%和27.57%,土壤有效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减少了18.50%和24.57%,8项指标的平均增加幅度为39.07%,远高于未套种多花黄精的土壤;套种多花黄精后,土壤的各项养分含量和酸碱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的促进了香榧的生长。本研究为香榧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香榧-多花黄精复合经营基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降香黄檀是海南珍贵树种,生长缓慢,幼林期长,林下生长空间充足,通过林下套种农作物,扩大种植效益。2016—2017年,在海南省定安县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金鸡岭基地,开展降香黄檀幼林套种花生+南瓜、红薯、玉米试验,以降香黄檀纯林为对照,探讨降香黄檀幼林下套种农作物对林分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幼林套种农作物可提高林分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其中以降香黄檀幼林套种花生+南瓜模式最佳,套种2 a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约38730元·hm-2。  相似文献   

4.
幼龄油茶套作山稻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幼龄油茶套作山稻和纯林粗放经营2种经营模式对油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经营模式油茶树高、春梢显著高于粗放经营模式,分别增加10.9%和28.6%,达到1%的极显著性水平,地径增加4.5%,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证明油茶套种山稻能明显促进油茶生长;油茶与山稻套作可起到以耕代抚育的作用,不仅能节省0.27万元/hm2油茶抚育资金,还能从山稻收成中获得1.59万元/hm2的净收益,表明油茶幼林期套种山稻经营模式切实可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香榧-大豆复合经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2015年在浙江省松阳县开展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试验(以不套种大豆为对照),探讨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对林地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连续3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种3 a后土壤pH值提高1.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9.4%,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27.2%、12.2%、5.5%。说明香榧幼林下套种大豆能改善林地土壤的酸碱度,并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优化杉木栽培措施,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方法】本试验以3、6、9年生红心杉幼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 667、2 501、3 333株·hm-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了6和9生林分生长,整体上随着林龄增加,林分密度越大,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下降幅度越大。其中,与1 667株·hm-2林分相比,3 333株·hm-2林分各生长指标下降了22.0%~65.3%。相较1 667和2 501株·hm-2林分,9年生3 333株·hm-2林分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土壤中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减少。此外,相较氮素,土壤中磷钾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供试3种造林密度中,以1 667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生长及土壤性状均表现最佳,为进一步提升林地生产力,实现地力维持,应注重磷钾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树种遮荫对香榧幼龄期生长的影响,选择板栗、厚朴、杉木、杨梅4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香榧试验,以同种林分林缘裸露的山地种植香榧为对照。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香榧,平均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树种之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新梢年均生长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新梢年均生长量极显著大于其它3个树种。说明以板栗遮荫最有利于香榧幼龄期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氮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年生香榧苗为材料,测定不同遮荫水平(0,50%,75%和90%遮荫水平)下香榧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叶片的光响应、二氧化碳(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等指标。【结果】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叶色逐渐增绿;地径增量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和75%遮荫水平下的地径增量最高,分别为0遮荫下的215.2%和233.6%(P0.05),为90%遮荫下的161.4%和175.2%(P0.05);75%遮荫水平下的生物量最高,分别为0,50%,90%遮荫下的141.0%,111.5%和114.0%(P0.05)。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的根冠比逐渐降低,但其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期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表观量子效率(AQY)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最大Ru BP羧化速率(V_(cmax))及Ru BP再生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_(max))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这些参数在50%和75%遮荫水平下最高;但其单位面积上的叶氮含量(N_a)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遮荫水平的增加,分配到羧化作用的N素(N_c)、能量代谢的N素(N_B)、捕光色素的N素(N_L)、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N_L外其他参数均在75%遮荫水平下最高。【结论】遮荫处理能有效地促进香榧苗的生长;有效加强香榧苗对早晨或傍晚弱光的利用,这有利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而过度遮荫(90%遮荫水平)的香榧苗P_(max)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其为了捕获更多的光能,将更多资源用于捕光蛋白上,而导致光合能力下降有关。与50%遮荫水平相比,75%遮荫水平的香榧苗将更多的氮素分配到光合机构(Nc和N_B)中,从而显著提高PNUE。综上所述,前期苗木培育中,给予香榧苗75%遮荫水平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施用3种不同浓度(施200kg/667m~2、250kg/667m~2和300kg/667m~2)肉骨粉和对照区(施复合肥50kg/667m~2)进行红叶石楠育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3种不同浓度的肉骨粉进行红叶石楠育苗,对红叶石楠的高生长、冠幅(蓬形)生长均比对照区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民勤盆地进行优无核葡萄膜下滴灌节水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灌水定额需水量360 m~3/667 m~2,比沟灌节水160 m~3/667 m~2;膜下滴灌模式下优无核葡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1 260 kg,节水综合经济效益在250元/667 m~2以上。总而言之,膜下滴灌是一项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新的节水技术,在优无核葡萄种植上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肥料互作对叶用桔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桔梗为试验材料,采用酵素有机肥、生物炭基肥、微生物菌肥作为基肥处理,研究其对叶用桔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肥料配比可以显著促进叶用桔梗的生长,有效缩短桔梗地上部到达采收标准的时间,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其中,25 kg/667 m~2酵素有机肥+150 kg/667 m~2生物炭基肥+15 kg/667 m~2微生物菌肥处理有利于叶用桔梗出苗;50 kg/667 m~2酵素有机肥+50 kg/667 m~2生物炭基肥+20 kg/667 m~2微生物菌肥处理,有利于叶用桔梗的生长和皂苷、黄酮的积累,同时,该处理有利于叶用桔梗产量的提高,比未施肥对照组提高60.04%。  相似文献   

12.
林地复合经营不仅具有林地出租收入,也会增加幼林水分及营养。刺嫩芽栽植可以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增加经济收入。食用刺嫩芽林下栽植是一个适宜推广的好项目,能够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3.
幼林如3m×3m规格的速生意杨林。在1~3年内,利用冬春季树冠落叶后对地面遮荫较少的有利时机,套作油菜能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一般每667m2(亩)可产油菜籽200kg~250kg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幼林套作油菜的效应。(一)减少水土流失。幼林株间地表裸露面积大,同时,近几年来冬春雨水较多,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幼林套作油菜后,增加了地面的覆盖,加强了阻截雨水的能力,减缓了雨水地表径流,延长了雨水渗透入土的时间,起到了覆盖保土、减少蒸发的作用。(二)增…  相似文献   

14.
针对苏南低山丘陵地处杉木北缘区的自然条件,推广杉木造林优良种源采取的技术。通过实施遗传控制、立地局部控制、初植密度控制和有关育苗、造林、幼林间种配套技术,使优良种源显示出明显生长优势和增产潜力。幼林达到或超过部、省速丰林标准。4年生树高、胸径分别比当地杉增加31.7~94.5%、83.2~207.1%。中等立地条件,12年生每公顷小径材平均比当地杉木增产18m~3,新增经济收益0.9~1.0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7.5~9.0。按推广缩值系数0.6,平均遗传改良增产40%,出材率0.65,每立方米小径材500~600元,推广面积4666.7公顷计算,可增产小径材8.4万m~3,新增纯益4200~5040万元;并因幼林提早2年郁闭,节省抚育费用14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6a试验,提出了杉木幼林与大豆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其中包括:选择抗旱、耐瘠、高产稳产、适宜杉木幼林立体经营的大豆良种(本试验从78个品种中筛选出6个优良品种),适时播种(春大豆4月1日~15日,夏大豆5月15~25日),合理的株行距(20~50cm)和每个播种穴合理留苗数(2~4株/穴),用钙镁磷出作基肥(225kg/hm2),因地制宜施少量氮肥(尿素37.5~75.0kg/hm2),适宜立体复合经营的杉木幼林应为造林后1~2a,林地应为阳坡,豆株与幼树的距离33cm以上。杉木—大豆立体经营,不仅能增加粮食和直接经济收入,而且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改善林地小气候,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改良了土壤,使杉木幼林年生长量比一级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云杉、祁连圆柏良种基地示范林中使用割地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土壤处理还是在苗期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除草效果和持效期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提高或延迟。一般在5月中上旬使用100mL/667m2、80mL/667m2为土壤处理和苗期处理用药量,除草效果均达到90%以上,即经济又见效。  相似文献   

17.
人工除草(蕨)费工费本,使用百草枯清除毛竹林中的蕨类、杂草,以用药量250 ml/667m2最为经济、安全、有效,除草(蕨)效果可达97%以上,比人工除草(蕨)节省费用80~180元/667m2,而且对毛竹不产生任何药害,在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中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硼锌铜钼配施对香榧生长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微量元素对香榧生长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情况,2010~2012年在大田幼苗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果树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施对香榧幼苗生长和结果榧树果实产量的影响情况。大田幼苗试验结果表明:B、Zn肥的单施及配施都能促进香榧幼苗的生长,单施B肥的肥效最好,其冠幅生长量比CK提高了52.07%。结果树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肥能提高相应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含量水平,香榧叶片与果仁中的Cu、Zn、B含量也均会相应提高;微肥配施能有效促进香榧增产和提高其果实品质,BZn Cu Mo配施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BZn Cu Mo处理下香榧的果实产量比CK增加236.14%,BZn配施对其增产也有显著的影响,BZn配施下香榧的果实产量比CK增加177.40%。微肥一次性施用(2010年)后,除对当年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香榧叶片与果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均有明显作用外,还有后效。"常规喷施"多元液体肥料和BZn配施处理都能显著提高香榧果仁中的粗脂肪含量。文中因此认为,增施微肥可以有效协调土壤养分的平衡,改善香榧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其生长,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综合利用毛竹林空间,提高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开展了毛竹林种植灰树花复合经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种植灰树花后土壤pH值从种植前的5.32提高到5.92;土壤有机质从种植前的38.08 g/kg增加到46.2 g/kg,提高了21.32%;土壤肥力指数从种植前的0.56升高到0.65,增加了16.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新竹数量较种植前增加9株/667 m2,新竹平均胸径增加1.2 cm,冬笋产量增加86.67%,春笋产量增加77.63%;从投入产出情况看,在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纯利润达6 661.62元/667 m2,当计入人工成本时,收支基本平衡。毛竹林套种灰树花的经营模式能够提升竹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指数,增加竹林的竹材和竹笋产出,对于提升竹林整体质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燕麦双种双收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扎旗燕麦双种双收试验667 m~2纯效益899.6元,农科院双种双收燕麦试验667m2纯效益1909.1元,农科院一季燕麦+复种荞麦667m~2纯效益1576.9元,农科院一季燕麦+复种玉米667m~2纯效益2073.7元。以上几种燕麦双种双收栽培技术其经济效益均达到了此次试验的目的,对于通辽地区特别是半农半牧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