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久以来,植物缺铁性黄化病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林业工作者的难题。而铁载体细菌接种就能够缓解植物缺铁性黄化病,其作为一种解决方法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对铁载体细菌的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了铁载体细菌的优势,影响因素与鉴定方法,阐述其促进植物铁吸收的效应,同时从提高土壤铁的植物有效性、增加植物对土壤铁的吸收以及与其他细菌竞争的角度探讨了铁载体细菌对缓解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的可能机制。分析当前铁载体细菌研究及应用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铁载体细菌防治植物缺铁黄化进行展望,从而为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提供长期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超过80%的陆地维管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提高植物生产力、提升抗逆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协调养分循环等很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竹类植物因其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广受关注。作为丛枝菌根植物,AMF深刻影响了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文中从竹类植物AMF群落多样性,AMF对竹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抗逆性、群落扩展等的影响,竹类AMF定殖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目前的研究进展,并从进一步挖掘竹类AMF资源、开展竹林扩展过程中AMF介导机制长期动态研究、探究集约经营对AMF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长期影响、探析竹类植物生理整合背景下AMF的功能特点4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地区生态严重退化的荒草坡植被类型和基本实现恢复的近原生林地植被类型中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植物根系的AMF感染率及其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荒草坡的10种植物和近原生林地的9种植物,均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荒草坡和近原生林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平均孢子密度分别为674±221(SE)个/100g土和290±72个/100g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植被类型的主要植物在根系AMF菌丝感染率以及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方面的差异都极显著。同种植物在近原生林地具有较高的AMF感染率,而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则是在荒草坡为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所调查植物的根系AMF菌丝感染率与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60年代,随着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也随之恶化,由于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被微生物所降解,所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是土壤中一类特殊真菌菌丝与植物根系共生所形成的复合器官。地球上大部分有花植物都具有丛枝菌根。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条件下,菌根结构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植物稳定以及增强寄主植物抗逆性、促进寄主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体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目前丛枝菌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策略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丛枝菌根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或AM真菌)是一种在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有益真菌,能与地球上80%左右陆生植物根系共生形成丛枝菌根结构.AM真菌能通过与宿主植物交换碳源,促进宿主植物对N和P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生产力和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全球气候变化和化肥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共生真菌。丛枝菌根真菌作为微生物技术的一种,能够在逐步减少化学产品使用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国内丛枝菌根真菌在农业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菌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云南不同栽培区油橄榄的丛枝菌根状况,在云南省3个主要的油橄榄引种栽培区即永仁、丽江和昆明的油橄榄种植园,选择4年生油橄榄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该树种的丛枝菌根(AM)状况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孢子数量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地种植园的油橄榄植株根系均有AMF的定殖,根系中AMF的总定殖率分别为47.11%、71.79%和87.15%,孢子密度依次为300.22个/20g土、702.56个/20g土和489.75个/20g土。统计分析表明,根系AMF总定殖率昆明显著高于丽江,丽江显著高于永仁(p0.05),3地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差异显著。从永仁、丽江和昆明油橄榄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AMF孢子种类分别为6种、4种和4种,大果球囊霉是3地共有AMF优势种;永仁样地AMF类群显著不同于昆明和丽江两个样地,与两地的AMF群落相似性Sorenson’s系数均为0.2;昆明和丽江两地的共有种除大果球囊霉以外,还有缩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两地的Sorenson’s系数达0.75。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可以增强宿主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关系,在以矿区排土场土壤为基质的盆栽试验条件下,向刺槐幼苗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象牙白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eburnea、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及3种真菌的混合菌剂),验证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刺槐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其中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组植株菌根侵染率、株高、地径、生物量和SPAD值最高,说明供试菌剂中摩西球囊霉与刺槐幼苗根系的亲和力最高,接种效应最显著。研究结果为菌根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木本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杏、苹果、梨、桃、葡萄、杏、李、桔、猕猴桃、香樟、白玉兰、栀子、槟榔、毛白杨、枣树、桑树等,研究内容包括表现症状、发病机理、防治技术等。该文综述了木本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能与绝大部分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体的微生物,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石灰岩加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AMF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在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总结了AMF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其在石灰岩山地植物恢复中应用,并探讨了AMF在石灰岩地区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对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套种模式核桃根际丛枝菌根(AM)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菌根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核桃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定殖状况和根际土壤中AMF的孢子密度,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核桃AMF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根系能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套种模式之间核桃根系中AMF定殖率以及孢子密度差异显著,套种茶树的种植园中AMF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套种豌豆的种植园中AMF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低;AMF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pH值、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正相关;AMF总侵染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AMF总侵染率、菌丝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与全磷显著负相关;丛枝侵染率与全氮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菌丝侵染率与pH值极显著正相关;菌丝圈侵染率与全氮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泡囊侵染率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水解氮和速效钾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显著负相关。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是云南高原山区核桃菌根真菌定殖和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丛枝菌根影响宿主植物的抗旱性、耐盐性、抗低温性、抗重金属毒害及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丛枝菌根真菌影响植物抗逆性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真菌对岩溶区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丛枝菌根真菌是岩溶生态系统中重要生物组份,对植物水分吸收与生长具有积极的效应,可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岩溶干旱的能力。文中通过分析岩溶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及其菌丝输水、改善土壤团聚体和植物营养、影响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等调控机制,指出今后在应用稳定同位素探索岩溶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时尚需考虑植物类型、岩溶生境等因素影响,还需加强土著优势菌种的筛选及深入研究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调控机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重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东川引种树种——鸡蛋花干腐病的抗性机理,利用病害调查法对4块样地干腐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进行调查,利用湿筛沉淀法对AMF真菌的孢子密度进行研究,利用菌根侵染率检测法对AMF真菌的菌根侵染率进行研究,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鸡蛋花植株的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及Soluble protein含量进行测定,并用特征指数及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AMF种类越多,菌根孢子密度越大,菌根侵染率越高,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就越小(P0.01),相对应的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及Soluble protein含量有显著性提高(P0.05);(2)人工接种2种AMF和接种15种AMF的结果显示AMF能显著降低鸡蛋花干腐病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显著增加鸡蛋花POD活性、SOD活性及Soluble protein含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接种试验结果吻合。由此得出AMF生物制剂能提高鸡蛋花对干腐病菌抗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主要农用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数量和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形态学分类法测土壤样品中丛枝菌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广泛分布于四川农业土壤中,但其数量和种类较少,种群结构单一。共计分离鉴定出3个属18种丛枝菌根真菌,球囊霉属(Glomus)13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其中只有Gl.mosseae,Gl.cale-donium,Gl.constrictum的出现频率大于10%,是主要四川省农用土壤中的优势种。研究还发现,地域因素、土壤类型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人为因素对丛枝菌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油桐根系丛枝菌根(AM)共生状况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并通过油桐苗木AMF接种试验以探索与油桐高效种植相配套的菌根接种技术。在云南丘北,对4 a生和10 a生油桐人工林的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定殖及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油桐林的土著AMF和商品AMF菌剂"Endo"开展了接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10 a生的油桐具有更高的AMF定殖程度,而4 a生的油桐根际孢子密度相对比较大;油桐育苗期对土著菌种接种具有较好的响应,接种后苗木生长状况基本优于对照;在幼树初期,"Endo"菌剂对油桐植株的促进生长效应较为显著,接种处理也基本优于对照;菌剂在育苗基质中浓度越大,促进生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菌根对林木生理代谢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根作为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树种的根系中,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可塑性。在林木菌根形成过程中,菌根真菌参与根系乃至整个林木的生理代谢活动,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增强其抗逆性。因此,探究菌根对林木生理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是林木菌根应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文中综述了近1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对于改善林木碳素营养,促进林木对氮、磷等矿质元素吸收、转运的途径与机制,以及在抗旱性、抗病性、抗重金属等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林木菌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林木菌根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内蒙古大青山土庄绣线菊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规律,分别于2014年春、夏、秋3个季节采集土庄绣线菊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F孢子,运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AMF侵染强度、丛枝丰富度、孢子密度、种的丰富度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4个指标均显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3个季节共分离出AMF10属44种,包括2个未知种,其中Rhizophagus、Funneliformis和Glomus为3个季节的共有优势属,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Funneliformis mosseae为3个季节的共有优势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全N和速效P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土庄绣线菊根际AMF季节变化与植物物候一致,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及配施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小叶杨与不同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植物+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哈茨木霉菌(TH)和胶质芽孢杆菌(BM)作为修复菌剂,并以小叶杨为复垦植被,设置单施、混施处理进行土壤复垦。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来明确菌剂配施技术对该类型区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BM单施与AMF单施处理组最高;pH值和电导率均以AMF+BM混施组最高;土壤酶活性与菌剂种类和配施方式密切相关,各菌剂处理组的酶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AMF+BM处理的土壤酶综合指数最高,为0.84。菌剂配施促进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恢复,其中,AMF+BM处理的效果最佳,酶恢复指数为238.89%,养分恢复指数为178.15%。冗余分析显示,AMF+BM处理改善了土壤p H值、全P、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土壤呼吸等指标。[结论]AMF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配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风蚀水蚀交错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AMF+BM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逆境胁迫下丛枝菌根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丛枝菌根是植物与丛枝菌根菌的互惠共生体,形成菌根的茶树,其养分吸收能力与抗逆性均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介绍了盐分胁迫与铅胁迫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提出了丛枝菌根在盐分胁迫与铅胁迫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丛枝菌根缓解盐分胁迫和重金属胁迫的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丛枝菌根菌在茶树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