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平半干旱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植物在石质山地的造林成活率、土壤化学性质随造林年限的变化和造林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胸径、树高年净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在石质山地的成活率在21%~85%之间,其中白榆和沙打旺的成活率分别为81%和85%,而小叶杨、刺槐、栾树的成活率均在70%左右;植被能明显提高石质山地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全N、P2O5含量,但提高程度随土层深度、养分种类和造林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土层,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土壤P2O5含量(p〈0.01);只有保水剂可引起土壤全K含量的明显升高;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白榆、小叶杨、刺槐、栾树树高和胸径的年净生长量,但保水剂的提高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保水剂处理苗木方法试验、保水剂适宜配制浓度与用量的试验、保水剂在不同立地条件的施用效果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造林地应用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1:300浓度保水剂浸根最适宜浓度;栽植穴内撒施10-25 g的保水剂,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两种新技术在荒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季植苗造林的黄栌和火炬树2个树种分别应用保水剂、灌草覆盖的造林新技术与常规造林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栌的成活率分别提高8.8%和2.5%,火炬树的成活率分别提高72.4%和2.3%,以应用保水剂植苗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植苗造林深度对刺槐和杨树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和意大利杨造林时适宜的覆土厚度均为超过原根际土10~20 cm为宜,造林成活率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辽西干旱地区1年生刺槐新造林中开展保水剂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对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保水剂稀释蘸根处理中以1%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了81.3%,与不施保水剂对照的差异显著;穴施保水剂颗粒的处理中以穴施颗粒剂12~19 g/株的刺槐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与不施保水剂的对照差异极显;穴施保水剂胶体的处理中以穴施2~4 kg/株的效果较好,成活率达到了94%以上,差异极显著,穴施2 kg/株处理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7.6%;保水剂稀释液蘸根处理、穴施保水剂颗粒剂处理的年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相对而言穴施保水剂胶体的处理对刺槐年生长量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干旱山区、丘陵区裸根植苗造林成活率较低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如何提高干旱山区、丘陵区裸根植苗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往年刺槐造林主要是春季植苗或在冬季截干造林,常常由于冬春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很低,近年来,有些单位进行了刺槐直播造林试验取得成功。济南军区军马场)垦利县黄河孤岛),已有大面积刺槐直播造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花椒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平茬高度、树盘覆膜、保水剂蘸根、不同裸根时间对花椒树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高出66.1%;平茬高度15cm左右时比不平茬成活率高出87.9%;在干旱山区,树盘覆膜和保水剂蘸根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技术措施;在花椒造林中,裸根时间不宜超过4h。  相似文献   

9.
山杏直播造林,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可获得同植苗造林一样高的造林成活率,甚至高于植苗造林成活率。山杏直播造林简便易行,成本低、速度快,特别是在高山、远山、石质山区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杉已成为江苏沿海地区的造林树种。本地区的土壤含有不同程度的盐份(主要是氯盐)和偏高的pH值。为了解水杉植苗造林成活率与土壤盐分和pH的关系,于1986年在本站内土壤含盐率0.02%—0.48%、pH值8.42—9.39的小块地段上(分为面积为1×1.5米的7个小区,每小区栽6株),用2年生水杉苗造林,测定每小区土壤含盐量(x_1)、pH值(x_2)和统计造林成活率(P),取y=sin~(-1)P~(1/2),求出以下线性回归方程: y=579.5906-239.9072x_1-57.9560x_2 结果表明土壤含盐率高低对水杉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要比土壤pH值对水杉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大,且不同土壤含盐率和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植苗造林时土壤和苗木水分的蒸发,保证成活率,常采用抗旱造林法。深栽浅覆造林时,将植苗穴挖深到湿土层(离地表30厘米以下),覆土时填满坑穴,以便存蓄雨水,确保成活。截干造林对具有萌生能力的树种,如刺槐、臭椿等可进行截干造林。截干可在掘苗时或栽植后进行,桩高应离干基5~10厘米,以利萌发新条。截干造林无论春、秋季都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穴面盖草植苗后,在穴面盖上一层茅草,或在穴面覆盖一层土,以减少土壤蒸发,保持穴内湿润。压埋苗干可用于苗龄较小的阔叶树种和松柏类针叶树种。植苗时,将苗干顺坡或顺地形压倒,埋上湿土,待苗木发…  相似文献   

12.
刺槐是华北地区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之一,具有耐旱耐瘠薄,尤其在片麻岩山区造林,显示出极强的生物学特性。但采用常规鱼鳞坑整地造林成活率较低,前期苗木生长缓慢。为了提高片麻岩山区阳坡造林成活率,我们于1996年进行了反坡整地对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13.
抗旱保水剂对干旱荒漠区沙棘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不同类型抗旱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造林地土壤含水率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抗旱保水剂在干旱荒漠区造林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干旱山区应用SA—105型林用保水剂造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区侧柏造林应用SA-105型林用保水剂试验结果表明:春季造林后长期干旱无雨,根蘸保水剂和根蘸泥浆保水剂造林可成活15 ̄25d,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后2个月成活率仍可达80%,对照则造林后不到1星期全部死亡;雨季造林后有适当降雨,根蘸保水剂和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差异不明显,成活率均达100%,对照则干叶较重,成活率仅60%。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抗旱造林综合措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立地上,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抗旱造林综合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整地,保水剂浸根和穴施菌根菌综合措施营造油松,刺槐和侧柏,虽然增加了造林成本,但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根数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经济有效的综合措施为:造林树种为刺槐,鱼鳞坑整地上保水剂浸根,穴施菌根菌。  相似文献   

16.
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采用不同造林树种和不同保水剂进行造林,观察不同树种与不同保水剂对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长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保水袋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地上生长量,使用其他保水剂对树种成活率及地上生长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造林成活率的大小与选择树种的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措施对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固体水、保水剂和覆膜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沙区造林成活率。其中覆膜措施效果最佳,其次为保水剂,最后是固体水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亚高山半干旱地带植被恢复保水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采用四种不同类型的保水剂材料对油松、岷江柏、刺槐、山桃进行了持续三年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MS吸水材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等配制的复合保水剂对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造林树种进行处理,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并促进幼苗生长。造林第二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成活率提高5.9%,造林第三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保存率提高5.2%,针叶树和阔叶树的苗木高生长量平均增加61.7%。经统计检验,确认了复合保水剂的不同剂型对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之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市渭北干旱山区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春冬两季气候干旱,常规办法造林成活率往往达不到指标要求,为了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在苗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进行造林成活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干旱地造林时能明显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造林成活率、生长率(量)是衡量造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植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和对新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通过5年来预整地造林的实践经验和多点调查资料分析得知:影响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整地、土壤含水量、苗木质量、栽植技术以及造林时间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