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桉树人工混交复层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瑞德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36-39,64
从促进桉树人工林多种效益持续稳定高效的发挥和林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开展桉树人工混交复层林研究,通过巨尾桉杉木和巨桉马尾松人工混交复层林的生长和生态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与杉木及巨桉与马尾松混交所形成的复层林能有效提高桉树的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桉树混交复层林独特的林分结构提高了林下植被多样性,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平衡,而且林内凋落物量多且成分复杂,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红壤侵蚀区桉树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适合在红壤侵蚀区应用和推广的桉树经营模式,对红壤侵蚀区的多种桉树营林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有利于桉树初期的生长,但2年后,采取不炼山处理的桉树林地,桉树胸径和树高生长速度开始超过炼山处理的桉树林地,而采取全面清除植被处理的桉树林地,桉树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速度始终最慢;采取前埂后竹节沟的水保措施较不采取水保措施更有利于桉树的生长;夏季劈草对桉树生长最为有利,秋季次之,春季再次之,然后是冬季劈草和不劈草处理,且春季和秋季劈草效果差距不大,冬季劈草和不劈草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以缩减桉树人工林的占比、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目标,平和县从政策上引导桉树经营业主在桉树采伐后的更新造林中去桉树、营造乡土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文章在近自然经营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营造林技术影响和林间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对桉树采伐迹地炼山造林不炼山造林两种更新造林模式在生态恢复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桉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广西属亚热带地区,是我国桉树人工林种植的主要栽培区,桉树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桉树具有生长迅速、可多次萌芽更新的生物学特性。大部分种植户对采伐林地进行萌芽更新利用,但焦枯病是广西桉树萌芽林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此,深入探讨了桉树萌芽林焦枯病预防营林技术,并分析了桉树萌芽林焦枯病预防营林技术对桉树种植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TM影像面向对象的桉树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M影像为数据源,以贵州省罗甸县为研究区,首先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和植被光谱信息提取常绿植被,进而根据不同植被光谱曲线提取常绿阔叶植被,然后结合桉树生长的海拔、坡度、土壤、土层厚度等环境特性提取桉树信息,结果表明,提取桉树信息准确率达到86.67%。可见,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利用植被光谱信息和树种生长环境特性提取单一数据信息具有可行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对其他树种信息的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近年来桉树人工林产业的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产生的生态问题同样受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论述了我国桉树种植的现状,分析了桉树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通过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来提高林内土著植物的多样性,通过调整和优化桉树种植模式保持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并且减少林地水土和养分流失以及强化桉树种植管理法规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对策并对我国发展桉树种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桉树种植者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漳州发展桉树实践的调研,认为:在经营理念上,注意桉树与乡土树种实行嵌合式造林,短周期与长周期结合培育中大径材,速生桉树与珍贵桉树相结合发展,木材利用与生态利用相结合考虑;在营林措施上,推广近自然经营、营造复层混交林、保护乡土植被、改良林地生态环境;在宏观管理上,坚持科技先行、政策引领、产业带动。这些做法对桉树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评价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桉树是广东省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这一,并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面积桉树人工林存在着地力迅速消耗、水土流失、破坏林地水分平衡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不适当的人为经营活动和一些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椐研究,桉树对水分和养分利用率是比较高的,由于生长量大,桉树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量也较大,但桉树本身并不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徐大平  张宁南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179-187,201
在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性经营的思想,促进人工林产业生态化。从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及对区域水分平衡影响的研究,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研究,桉树人工林化感作用(Allelopathy)研究三方面对我国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的基本结论:(1)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由气候条件、立地状况和树木生长特性共同决定。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或轮作、适当延长轮伐期、整地时尽量避免破坏植被、缩短林地裸露时间、保护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营林措施,可以提高桉树人工林在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2)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桉树人工林普遍存在地力衰退的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机耕全垦导致土壤和养分流失十分严重;全树(含凋落物)利用导致养分循环不畅;不合理施肥导致元素之间的供给不平衡。早期种植的桉属树种凋落物少、热带土壤本身的脆弱性和降雨量集中也促成了地力衰退的发生。目前由于整地措施的改进、施肥量增大和元素间搭配更加合理、树种的改良和在桉树人工林内采集燃料的减少,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已经得到根本性的逆转。(3)部分学者在实验室高度浓缩的情况下,发现桉树同其它植物一样,有化感物质的存在。但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而广东雨量丰富,桉树能同绝大部分林下植物共生。只要合理地经营桉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会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桉树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锌和硼等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对桉树都很重要,但桉树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结合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施肥。该文结合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土壤养分监测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当地林场桉树施肥的策略方法,对促进桉树林地科学施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桉树人工林地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桉树人工林内设置固定观测样地,对种植前后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5年生林分灌草盖度由造林前采伐迹地的10%~30%提高90%,625m^2林地灌木种类由7种增加到48种,灌木层平均高105cm;100m^2林地草本种类由7种增加到22种,草本层平均高...  相似文献   

13.
桉树林地土壤肥力衰退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县地处祖国南疆,属热带北部亚地带,是沿海平台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很适宜桉树的生长。我县于五十年代初就较大面积引种桉树,现在已发展到六十多万亩桉树林(主要是窿缘桉)。窿缘桉具有速生、直干、耐干瘠和材质好等优良特性,很受群众欢迎,是我县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近年来,有的人说:种植桉树会引起林地土壤肥力衰退的恶果,以后不要发展桉树了。等等……。究竟桉树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如何?今后桂南低丘  相似文献   

14.
桉树生态问题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桉树生态问题争论的主要事件及焦点,阐述了桉树的水分利用、养分消耗和化感作用,在对桉树生态问题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正视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强化规划、设计、施工监督和质量管理;遗传育种应由单一性状向多性状转变,培育具有节水保肥的新品种和优良无性系;注重桉树菌根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桉树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和保水能力;采取综合营林措施,维护桉树林的土壤养分平衡;开展固氮菌接种和维持林地的持久生产力等桉树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罗联烽 《林业科技》2011,36(1):56-58
通过时南方集体林区县——永安市桉树造林状况以及群众反映桉树造林导致土壤板结、林地土壤肥力下降、抑制林内其他植物生长和造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正视桉树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推广桉树混交造林与平衡施肥技术,引导种植户采用科学的桉树造林、经营管理方式,促进桉树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桉树造林与林地生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我国南方桉树造林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结合赣南的实际,阐述了桉树造林与林地生态保护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桉树造林与林地生态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方集体林区县-永安市桉树造林状况以及群众反映桉树造林导致土壤板结、林地土壤肥力下降、抑制林内其它植物生长和造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正视桉树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推广桉树混交造林与平衡施肥技术,引导种植户采用科学的桉树造林、经营管理方式,促进桉树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元谋干热河谷8种植被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区加勒比松人工林、加勒比松 车桑子人工混交林、山合欢天然更新林、车桑子 山毛豆人工混交林、桉树人工林、草地、荒坡、膨胀土8种植被类型林地1 m土层内不同层次雨季(8月2日~9月2日)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得出:在雨季8种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水分含量均较低,因其土壤的物理性能较差,故蓄水保水能力也较差;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均极低,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在6级以下。元谋干热河谷区林地土壤的贫瘠特性致使林木长势较弱,是造成其植被恢复困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桉树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桉树推广经验,分析了立地条件、营林措施、林地清理、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冻害等对桉树生长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桉树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滇东南有代表性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对其人工植被恢复所营建的11种人工林配置模式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的含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营建7年后林地土壤肥力都有较大的改善,其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的含量分别比7年前增加28%、43%、44%、3%、9%、118%;仅速效K降低了26%,而林地土壤速效K的减少是由于其土壤本身缺K,加上林木生长消耗所造成的。依据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评选出了6种较佳的适宜滇东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