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桕与竹柏等树种混交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桕纯林、8桕2柏、8桕2栾、5桕5柏、5桕5栾等5种乌桕造林模式4a林分单株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产油量等性状表现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林分乌桕、竹柏单株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黄山栾树无显著差异;林分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5桕5柏林分种子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最大,8桕2柏林分次之,均高于乌桕纯林;乌桕与黄山栾树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林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产油量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5桕5柏为5种乌桕造林模式中最佳,为乌柏伴生树种、混交比例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板栗良种的选育进程,了解湖南各地选育板栗良种的结实特性,将湖南省各地区选育出的板栗品种1~11号与湖南本地推广板栗良种铁粒头(作为对照CK)进行了品比试验,并就树体冠幅面积、单株果实个数、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产量、单株栗苞产量、单株坚果产量、出实率及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品种5、7、9、11号在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个数、单株果实产量及结实性等方面的表现均比CK突出,尤其是板栗品种7号,可作为下一步良种选育的研究对象;在板栗果实各项生长指标中,栗果长与栗果宽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栗果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栗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坚果长与坚果宽和坚果高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坚果宽与坚果皮厚存在负相关;平均单株产量与单株栗苞质量和单株坚果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板栗果实的出实率与树体冠幅面积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文中因此认为,合理控制冠幅,不仅可以提高单株产量,还可以提高板栗果实的出实率。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4.
竹柏种源在福建延平峡阳、漳平金水、宁德直洋、莆田东圳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年生时竹柏种源地径生长性状有明显差异;竹柏主要经济性状具有明显的年度、种源和环境效应,3个主要经济性状(单位面积产量、千粒质量、种子含油率)在种源、不同试验点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依据种源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种源A2(福建延平)、A7(江西婺源)为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凤庆县核桃产量及生长情况,根据县域不同树龄核桃分布情况,选择3个乡镇9个村委会,共45株不同树龄段的核桃标准树开展生长与产量测定。结果表明:4个树龄段核桃各生长指标均差异显著,随树龄的增长,核桃平均冠幅、基径和树高增长,树体架构不断扩大,以<15年核桃树体架构最小,平均冠幅8.12 m、基径13.92 cm、树高6.97 m,>71年树体架构最大,平均冠幅20.84m、基径115.4 cm、树高18.92 m。产量情况则除<15年和16~30年树龄段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树龄段之间均差异显著;30年以下产量最低,平均单株果实数736~747个、干果产量9.22~10.09 kg/株,31年~70年平均单株果实数4 715个、干果产量67.18 kg/株,>71年产量最高,平均单株果实数量9 045个、干果产量118.60 kg/株。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幅、地径、树高、单株果实数量和干果产量等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树龄增长树体架构增大,产量得以提高。基于凤庆县大面积核桃尚未进入丰产稳产期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抚育管理,实现核桃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栽培密度对多穗柯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1年后,各密度试验林植株各生长指标值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地径、冠幅、新梢数、单株鲜叶产量、比叶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其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密度为100 cm×100 cm的试验林其综合生长指标最好,植株平均径粗达13.42 mm,新梢数平均为51.07条,冠幅平均为64.89 cm×63.67 cm,单株鲜叶产量均值为200 g,比叶重均值达(109.18±0.19)g/m2。  相似文献   

7.
不同繁殖方式对油桐树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油桐种子直播造林、种子直播后嫁接和嫁接苗造林3种繁殖方式对油桐树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并对油桐产量与树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方式对油桐树体结构和产量有影响,差异极显著,油桐丰产栽培宜采用种子直播造林;油桐产量与树高、冠高、冠幅之间具有密切的正相关,与枝下高为负相关,将树高、冠高、冠幅作为油桐优树选择的考核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植密度对文冠果生长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植株地径、冠幅差异极显著。阳坡植株地径和冠幅大于阴坡。阳坡植株种子产量稍高于阴坡,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的地径、冠幅、种长差异显著。种子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坡位的升高,土层厚度的减少,生长呈减弱的趋势。坡度30°的植株的生长性状和种子产量高于坡度30°的植株。不同密度下树高、地径、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密度增大而递增。生长指标是1 m×4 m的株行距最差,4 m×4 m的密度生长势最好。种子产量则是4 m×4 m和3 m×4 m的产量明显高于1 m×4 m的产量。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苏岭村对5种不同造林密度的中华猕猴桃林枝条生长量与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中华猕猴桃2年生枝条基部直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显著,对枝条长度的影响较小;造林密度越小,枝条平均基部直径越粗,单株产量也越高;5种造林密度的猕猴桃林单位面积枝条产量大小为C(2 m×1.66 m)D(2 m×1.45 m)B(2 m×2 m)E(2 m×1.25m)A(2 m×2.4 m)。造林与抚育管理成本与造林密度成正比,造林密度越大,成本越高;总收入、纯利润与造林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当造林密度为2 m×1.66 m时,其2年生生枝条总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以15个纳塔栎优树、17个舒马栎优树和1个水栎优树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对造林2a时的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等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纳塔栎和舒马栎不同家系间各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树高、地径、冠幅、一级侧枝数4个性状的家系间遗传力分别为0.68—0.96和0.56—0.85,家系选择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2)纳塔栎和舒马栎家系生长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趋势。其中,纳塔栎树高与一级侧枝数,舒马栎树高与地径、树高与冠幅、地径与冠幅、树高与一级侧枝数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径生长量与树冠、分枝性状可以进行联合改良;(3)纳塔栎和舒马栎优树的树高和胸径与子代的树高和地径生长有一定的正相关趋势。其中,纳塔栎优树胸径与子代地径、优树树高与子代一级侧枝数、优树冠幅与子代地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但舒马栎优树冠幅与子代树高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根据造林2a子代测定林树高、地径、冠幅和一级侧枝数4个性状综合评价,纳塔栎N2,N4,N5,N8,N11,N13,N15,水栎W1和舒马栎S1,S4,S15,S16等12个家系的综合性状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1.
固沙先锋植物沙米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的古浪明沙咀和民勤西沙窝为研究区,研究了沙米的形态结构特征、种子形态及其萌发特性等,结果表明:沙米植株冠幅大小、第1层侧枝数、根径、根深、根幅和最大根长与株高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株高呈二次曲线关系,达到显著正相关;沙米生物量中地上生物量占到绝大部分,地上部分生物量中以10~20 cm生物总量最大,各层生物量逐渐减少;沙米种子的大小、千粒质量、种子含水率在不同生态区域或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显著;沙米种子自然萌发率不高,在黑暗条件下,可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为给黄栀子的资源评价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对引种栽培的各类型黄栀子的树高、冠幅、叶片性状、果实表型性状以及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型黄栀子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主要经济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LH黄栀子多数农艺性状均优于其它类型黄栀子。在果实纵横径、单株果数以及单株产量等方面尤为明显。黄栀子单果鲜质量及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可达0.989和0.929;果实纵横径、树高及冠幅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萼长及叶片相关性状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樟村坪林场6种密度8年生蓝云杉试验林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历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号株行距2m×3m,111株/亩,蓝云杉8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5种平均树高提高22.5%、抽稍提高63.1%、地径提高5.3%和冠幅提高18.1%,方差分析初植密度除了对8年生蓝云杉单位面积当年抽生长量有极显著影响外和相关分析树高与抽稍、地径和冠幅生长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外,对其它生长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在鄂西山地营建蓝云杉短周期纸浆用材林应适当密植,初植密度可以达到1665株/hm2,8年生时新梢生长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4.
造林密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川桤木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3年生四川桤木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以及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影响,对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影响;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随造林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枝下高则相反;造林密度适宜(1667彬hm^2)时,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约有增加,单株材积生长量明显加大,利于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15.
油料能源树种用途的竹柏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优良无性系,是竹柏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表型优株建立的竹柏无性系间,千粒重、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进一步选择是必要的;竹柏千粒重、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885,0.784,0.804。通过聚类分析,根据3个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表现,精选获得的SM2,NS1,NY2,SM1等4个优良无性系的千粒重、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等性状,与参试群体总体水平比较,遗传增益分别达15.68%,50.62%,5.55%,与CK比较,遗传增益分别达32.38%,638.10%,10.68%,且均具较强适应性和较高稳定性。NS1,SM2适宜中等以上的立地条件,即在Ⅰ、Ⅱ类地适宜推广;NY2,SM1适宜在Ⅰ,Ⅱ,Ⅲ类地推广。  相似文献   

16.
油茶无性系更新造林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现有采穗圃中有关无性系穗条的遗传品质.为了简化常规判别油茶无性系优良度的方法,以及缩短判别的时间和提高判别效果,本文提出依据单株产量与每平方米冠幅产量,单株冠幅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子来进行判别分级,并依此建立判别数学模型,以满足当前油茶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常规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效果极佳,可以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喷施IBA对芳樟矮林萌芽和生长的影响,为芳樟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2 a生芳樟矮林为材料,设置5个IBA浓度梯度,采用SPSS对芳樟矮林萌芽数、萌枝数、地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出油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数、地径、株高和冠幅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100 mg·L-1IBA处理萌芽数最多,地径、株高和冠幅最大,IBA对萌枝数的影响不明显。单株鲜重也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重最大,单株叶鲜重、小枝鲜重和主枝鲜重与单株鲜重变化趋势相似。喷施IBA对鲜叶出油率影响不明显,对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喷施100 mg·L-1IBA对芳樟矮林萌芽、生长、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方栽培木豆群体数量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8个地方栽培木豆群体进行调查,对木豆株高、地径、冠幅、单株荚数、虫荚率、单株粒质量及百粒质量等数量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论是群体间还是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单株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株高、地径呈弱正相关。单株荚数、虫荚百分率、百粒质量对产量构成贡献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8551、-0.2374、0.1799。若将三个性状相结合,选择单株荚数多、粒大、虫荚少的单株,则后代产量可望有明显增加,有可能育成高产高抗虫性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桂花和竹柏圃地庇护性混交、紫玉兰和紫薇山地林下套种混交种植试验表明:圃地庇护性混交提高圃地单位面积小苗育苗量37500株/hm2,竹柏通过庇护性遮荫种植平均地径增加25.5%,苗高平均生长增加32.3%,冠幅增加24.2%;山地耐荫绿化苗木桉树林下套种混交,增加林地苗量4000株/hm2,紫玉兰平均地径生长增加20.5%,当年平均抽梢生长增加106.1%,冠幅生长增加19.5%;紫薇林下套种平均地径生长增加9.3%,冠幅增加11.5%;同时,节约竹柏遮荫成本约18万元/hm2。  相似文献   

20.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