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调查发现,危害样点区域的桉树尺蛾主要为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和小用克尺蛾(Jankowskia fuscaria(Leech)),灰茶尺蛾和油桐尺蛾在各调查点基本均有分布,小用克尺蛾分布区域较小。3种尺蛾对桉树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油桐尺蛾取食量最大,对桉树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植食性昆虫取食寄主植物以维持自身生长发育,不同寄主植物的营养成分和次生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别,同一种植食性昆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生长发育也存在差异。测定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幼虫分别取食桉树和油桐(Vernicia fordii)叶片后的增重及营养效应,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尺蛾幼虫取食油桐叶后的体重、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取食桉树叶片的幼虫,相对取食速率则明显较低。初步证实油桐更利于油桐尺蛾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橡胶树新害虫油桐尺蛾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在云南西双版纳发现为害橡胶树叶片的一种新害虫-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及其发生和危害状况,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鉴定,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广东佛山市城市绿地植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结合城市绿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佛山市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6龄;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和9月出现;该虫的发生与温度、降雨、天敌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芽孢短杆菌,为近代较有效的病菌杀虫剂之一。我国自从1959年引进之后,在国內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在农林害虫的防治方面已取得成绩。为了探索该菌的作用,1964年我们用苏云金杆菌对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青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油桐簑蛾(Chalia larminati Heylearts)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幼虫肠道菌群及其取食的桉树叶内生菌群的多样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油桐尺蛾5龄幼虫肠道和桉树叶部内生的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rDNA进行测序...  相似文献   

7.
文摘选     
油桐尺蠖的防治研究(袁荣兰,《浙江林学院学报》,1985,1:59—65)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在杭州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表土中或石块下越冬。1982—1984年在临安县进  相似文献   

8.
我省应用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已有16年的历史,是我省生物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并已推广应用于防治竹螟(Algedoncacodesalis(Walker),对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uinghawiacda Liu et pai)、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et Felder)、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的试验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6年来,我省的育蜂治虫工作积累了较  相似文献   

9.
应用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tia)和赭红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不同种类害虫、同种害虫不同幼虫龄期的防治效果各不相同,施药72 h后,马尾松毛虫3龄和5龄幼虫、油桐尺蛾3龄幼虫、赭红葡萄天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该药剂对3种害虫的3龄害虫有特效.  相似文献   

10.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区油桐主要的食叶害虫,常常周期性大发生。一旦猖獗,大面积桐林被吃得片叶无存,严重影响桐林的生长发育,使桐籽大量减产,甚至造成桐林枝枯树死。油桐尺蠖在我区除严重危害油桐外,还危害油茶、茶叶、乌桕、花生、乔麦、玉米等作物。利用现有生产的化学农药防治油桐尺蠖,在桐林中,将药剂均匀的施在叶面上是很困难  相似文献   

11.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tia Guenee)又称油桐尺蛾、大尺蠖,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茶、油桐、柑桔、杨梅、桉树等多种植物,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国外在孟加拉西部以及印度地区有分布.目前对其采取的治理方法主要为化学农药防治,虽能起到一定的防效,却带来了污染环境,伤害天敌,生态环境平衡失调,降低茶叶、柑橘、杨梅等质量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灰尺蛾(Deileptenia sp.)、云尺蛾(Buzura thiberaria)、灰星尺蛾(Arichanna jaguarinaria)、默尺蛾(Medasima corticaria)、松尺蛾(Abraxassp.)等是昆明地区危害较大的,常见的尺蛾。1968年以来,我们对其中的几种作了较系统研究,用其习性指导生产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几种尺蛾的趋性研究结果总结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Guenee)是油桐和茶叶的重要害虫,每年发生2—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在实验室观察,成虫一天24小时都可羽化,羽化高峰时刻是20—24时。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高峰期在羽化后第一、二晚。雌蛾交尾前将产卵器一伸一缩,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交尾后即失去引诱力。雄蛾可成功地进行二次交尾。以二氯甲烷作溶剂,用精剪尾方法制备的雌蛾腹末抽提物,对雄蛾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将此种粗提物经柱层析、薄层层析及气相层析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得到较纯洁的活性物。再经微量化学反应试验,证实油桐尺蠖性信息素的主要官能团是不饱和醇。将活性组分在气相色谱中进行硼酸扣除分析,结果7号峰消失;将活性组分进行溴化,经程序升温色谱分析,亦是7号峰消失。由此可以确定,7号色谱峰是活性峰。将活性组分在气相色谱中进行钯催化氢化分析,7号峰消失,3号峰(十七烷)明显增高;另将十八醇单独进行同样的分析,出峰位置与3号峰一致,由此推断该信息物骨架碳数为十八。综上所述可以初步断定,油桐尺蠖性信息素可能以不饱和十八醇为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4.
桉树食叶害虫发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河源市、潮州市等地桉树林设定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了桉树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其天敌资源、空间分布、危害程度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鳞翅目食叶害虫种类有17种,其中曲线纷夜蛾Polydesma boarmoides Guenée和南大蓑蛾Eumeta variegate Snellen为优势种;天敌有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螟蛉悬茧姬蜂Charops bicolor(Szepligeti)、小绒茧蜂Apanteles cirphicola Bhatnagar、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 Dohrn、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蜘蛛、老爷树蛙Litoria caerulea White、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等9种;食叶害虫幼虫在树冠上呈均匀分布;南大蓑蛾在广东潮州地区造成极重度危害,危害面积约达3000hm2,曲线纷夜蛾为首次发现取食危害桉树叶片,在广东河源地区造成重度危害,危害面积约达1000hm2,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和小用克尺蛾Jankowskia fuscaria(Leech)为中度危害,危害面积约达500hm2,其他食叶害虫没有成灾;5月为食叶害虫发生小高峰期,8月为高峰期,其他月份没有发生或少量发生,食叶害虫的发生与温度、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安徽无为油桐尺蛾的发生与防治油桐尺蛾BuzurasuppressariaGuenee幼虫取食油桐叶片,甚至啃食桐果的皮层。油桐受害后影响生长、结实,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在安徽省无为县,油桐尺蛾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下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16.
在林间利用微生物烟雾剂防治危害桉树的3种主要尺蛾,结果表明: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烟雾剂(EcgrNPV1:800)、小用克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烟雾剂(JafuNPV1:800)、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烟雾剂(BusuNPV1:1000)对相应的靶标尺蛾杀灭效果最好;复配剂不仅表现出较强的杀灭性,还表现出了较好的速效性。  相似文献   

17.
1982—1983年在新晃县调查了油桐尺蠖越冬蛹X(39块样地),卵块(30块样地)及小幼虫(30块样地)的分布型资料,用聚集度指标法及频次分布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少数低密度的蛹样地符合泊松(随机)分布外,其余皆符合聚集分布。根据有蛹(卵块)株率与百株蛹(卵块)量的关系,导出了根据有蛹(卵株率查百株蛹(卵块)数的公式,可在实践中试用。对蛹期防治指标亦作了讨论。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油茶及茶叶的重要害虫。1982—1983年作者在湖南新晃县波洲公社红岩油桐林场及大湾罗公社毛溪大队(两地相距50多公里)研究了1982年越冬蛹,1983年第一代卵、2—3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养瓶72 h可观察到细胞从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呈细长梭形,随后数量增多形成网状集落,可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达60 d。说明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组织块法。  相似文献   

19.
油桐尺蛾是茶树、桉树等经济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2014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首次发现危害橡胶树。2014-2017年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油桐尺蛾的发育历期、在橡胶林的分布及发生危害规律。油桐尺蛾在西双版纳橡胶林呈间歇式暴发,1年发生3~4代,危害高峰期为4月中上旬至5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20.
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油桐尺蛾作为桉树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并从营林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林间施药技术等方面对危害桉树油桐尺蛾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