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草原是一种能够再生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草原破坏严重,文章从摸清资源、防止过度利用、以草定畜、明晰产权、全面禁牧等方面对如何保护好草原,保护好生态环境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左旗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基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原因,全旗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切实保护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发展农牧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现实意义,并从加强草原技术更新、提高保护建设意识、完善保护体系、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草原生态修复与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左旗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基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原因,全旗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切实保护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发展农牧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总面积达 8667万公顷,在内蒙古总土地面积中占 73%,约占全国天然草场 1/ 4,居全国四大草场之首。有居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有以草原草场为主的荒漠草场、半荒漠草场和草甸草场。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压力以及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超大规模向自然索取,如盲目开垦,广种薄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对草原资源进行了不合理利用,使草原的原始植被和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面积扩大,致使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更严重,天然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鼠灾泛滥,造…  相似文献   

6.
乌拉圭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发达的畜牧业,草原保护和治理工作在近年取得快速进展,其先进的治理方法和保护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中概述乌拉圭草原现状,总结乌拉圭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及机制;分析我国草原保护及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草原退化形势严峻,畜牧模式存在缺陷,矿业对草原形成威胁,牧民发展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乌拉圭对我国草原保护的启示:如积极采取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优化轮牧模式、推进草原管理能力建设及宣传工作、加大对以草原为主的国家公园及国家保护区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在草原保护中推广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天然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7%,但90%的天然草原正在不同程度地退化。为了减缓草原退化的趋势,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我国积极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天然植被恢复建设等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截至2005年底,有20%的可利用草地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同时,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1459万公顷,草地改良面积达1583万公顷,草地围栏面积达3789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浅谈森林生态保护及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江 《森林工程》2004,20(3):9-10
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等事实,都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所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艾滋病及SAPS病毒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呼吁人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不要随意猎捕和食用。造成种种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生产和生活中严重地忽视了生态保护措施,缺乏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后半叶,经济与生态的不均衡发展导致草原资源过度开发、草原生态遭到破坏,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以及人民草原生态意识的增强,保护草原、改善生态环境已经被列为当前牧区发展的重要举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内蒙古已经完成了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两次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欧亚草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连续分布的草原地带,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欧亚草原也是全球遭受环境压力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强烈的人为干扰使其退化态势日趋严重。而目前有关欧亚草原生态状况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十分有限,直接影响到对其宝贵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文中综述了欧亚草原多样性概况及其生态作用和面临的威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提出保护欧亚草原的近期工作重点和联合保护行动的重要性,以期为欧亚草原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特别要重视退耕还林(草)对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从森林资源退化、草场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沙(石)漠化面积扩大、水旱灾害加重、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研究了西部国土安全问题,探讨了几年来退耕还林(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生态空间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阐述云南省土地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现状,对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退化状况及其分布进行分析,认为其成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和石漠化治理4方面因素。针对以往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及生态空间退化状况,提出基于生态空间的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原则、修复模式。并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空间修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林地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采取的措施不到位等,都将导致林地资源被破坏,而这无疑将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基于此,主要针对林地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林业的建设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为其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草地沙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北高原草地沙漠化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鼠兔虫害、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造成。草地沙漠化不仅影响牧区生产生活与经济发展,而且还威胁到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须采取部门配合、综合监测、林草结合、防止鼠兔危害、围栏防踏和生态性开发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对玛曲高寒草原风沙危害的类型、危害程度和治理技术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玛曲高寒草原风沙危害主要有: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草原生产能力下降、草原生物多样性降低、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家畜危害、增加黄河泥沙量等五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型沙化草原和危害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技术模式,包括流沙治理的“封育+固沙+人工补播”模式,孤立沙丘全覆...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我国北方地区现代风蚀荒漠化土地成因的基础上,指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激增及过度放牧、滥垦乱樵、水土资源过度开发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为了有效地防治土地荒漠化,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综合治理与综合经营相结合,注重生态效益;把林草植被建设作为防治荒漠化的主体,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视应用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坚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防沙治沙。  相似文献   

17.
目前,草地研究成为国际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S技术的发展为草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文章主要论述了3S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草地景观变化、草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并概述了3S技术在草地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发展前景。提出应加大3S技术集成的深度,加强在草地保护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草地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延伸到研究草地空间规划和决策方面,以便科学利用和管理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沙化草地在围栏禁牧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变化特征,研究对象为:未修复沙化草地、围栏禁牧生态恢复时间分别为5年、10年的沙化草地,研究其不同围栏禁牧时间沙化草地0~4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的变化.其结果表明,随着围栏禁牧时间的增长,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增加,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19.
民勤荒漠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民勤荒漠草地资源和草地退化现状,分析了导致荒漠草地植物组成变劣,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生境日趋荒漠化等退化原因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引起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勤荒漠草地应采取加强行政措施和强化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古浪县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区,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草场退化3种类型。古浪县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94%,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荒漠化现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987~2000年的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全县荒漠化程度整体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局部地区荒漠化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北部占全县面积22.51%的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区,荒漠化程度已达到了重度。古浪县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的减少和不合理的牧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