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绿僵菌侵染后竹林筛胸梳爪叩甲幼虫保护酶系统的应答反应,为筛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提供依据。【方法】生物测定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金龟子绿僵菌WTKH菌株及蝗虫绿僵菌菌株3种菌株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同时测定不同侵染时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含量及活性变化情况。【结果】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均具有致死性,WP08菌株最优,WTKH菌株次之,蝗虫绿僵菌最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WP08菌株在108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最好,16天时供试幼虫已经全部死亡,但与107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无显著差异。幼虫的3种保护酶在抗绿僵菌侵染过程中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SOD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变化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POD活性波动虽与CAT相似,但其后期(5~7天)差异不显著。【结论】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致病性优于其他2种菌株,可作为林间应用的首选菌株。绿僵菌可对竹林金针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本次取样时间内CAT的活性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筛选及林间感染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 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 ,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 ,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 1 0 0 %和 79% ,致死中时LT50 为 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0 为 1 3 8× 1 0 6孢子 /mL。松褐天牛虫体不同部位接触白僵菌Bb2 0 2 1无纺布菌条的感染试验表明 ,触角、口器、足和腹的感染率依次升高 ,致死中时依次下降 ,表明足与腹部是白僵菌感染天牛成虫的主要部位。林间感染试验表明 ,球孢白僵菌Bb2 0 2 1菌株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不仅本身对树木的生理和工艺造成损害,而且是松材线虫在松林间传播的媒介昆虫,对松木造成巨大危害。该文选用了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天牛的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都最高,分别10 0 %和79% ,致死中时也最短,LT5 0为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 0为1.3 8×10 - 6 孢子 ml.松墨天牛成虫虫体不同部位与无纺布菌条的接触感染实验表明,触角、口器、足和腹的感染率依次升高,致死中时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肿腿蜂携菌防治天牛,可发挥肿腿蜂主动搜索和病菌致病力强的优势,收到较单纯放蜂或喷施菌剂更好的效果。但需保证携带的病菌不会显著影响肿腿蜂的寄主搜索能力。为了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携带病原菌防治松墨天牛,本文测定了4株松墨天牛致病菌的孢子粉和孢子悬浮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毒力。结果表明:雌成蜂携带粉剂孢子的死亡率高于携带悬浮剂孢子的死亡率;当喷施孢子悬浮剂时,4个菌株的累计死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白僵菌对川硬皮肿腿蜂的毒力较绿僵菌高,致死速率也较绿僵菌大。研究结果可为川硬皮肿腿蜂携菌防治松墨天牛的菌种选择和剂型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相似文献   

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绿僵菌对小菜蛾均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其中Mf2菌株最佳,其LT50为2.846 8 d,累计僵虫率为36%.结果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的模拟分析估计出了Mf2菌株作用于小菜蛾的时间与剂量效应参数, 第4和第5日的LC50分别为6.42×103~ 3.02×104 孢子/mL、2.38×103~1.31×104 孢子/mL,侵染的潜伏期约为4 d,在1×107 孢子/mL浓度下LT50为2.7 d.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式接种绿僵菌后松墨天牛带菌量及致死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墨天牛成虫采用爬行、跗节、喷雾3种方式接种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后的带菌量和死亡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松墨天牛体的带菌量间差异极显著(F=79.179,P=0.0001),其中爬行接种的接种量最大,达到(5.60±0.49)×106孢子.成虫-1,是跗节接种的4倍多;接种后15 d,各处理天牛累计死亡率均达100%;模拟各处理毒力回归方程发现,爬行接种的方程的斜率最大,说明处理后天牛在致死中时(LT50)后期死亡速率较快,爬行、喷雾、跗节接种的LT50分别为5.3 d、6.8 d和6.9 d。综合分析表明,3种方式接种绿僵菌后松墨天牛的致死率非常高,其中爬行接种效果最好。可为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的施菌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测定8株虫生真菌产孢量的基础上,选用4株金龟子绿僵菌和1株球孢白僵菌茵株,采用爬行接种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强致病力的生产菌株.星天牛成虫在产孢充分的平皿上爬行后所接触到的孢子量差异不显著.接种后不同菌株对星天牛成虫的致死趋势较一致,死亡高峰期在9~15 d.通过死亡率一时间几率值分析发现,MaYTTR04,MaZPTR01,B08 3个菌株的LT50分别为9.14,9.48,9.67 d,较另2个菌株要短.最高僵虫率的菌株是MaZPTTR01,为53.3%;其次是MaYTTR04,为40.0%;其余3个茵株均较低.试验结果表明MaYTTR04,MaZPTR01 2个菌株对星天牛有较高的致死率,僵虫率也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茵株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和绿僵菌林间感染星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的菌条,在林间通过星天牛成虫在木麻黄树干的菌条上自由爬行接触的方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星天牛成虫接触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13 d后,死亡率达100%(对照组死亡率仅为16.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6.77 d和5.93 d;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的天牛成虫存活期分别为7.9 d(3~13 d)和7.1 d(3~13d),极显著低于对照的26.1 d(8~43 d)。说明利用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林间防治星天牛成虫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平沙绿僵菌是竹林金针虫的高效寄生真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对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蛭石和稻壳均可作为固态发酵的优良载体,大米、玉米粉、麦麸组合是该菌的良好营养源,与不同载体组合均可使产孢量达到2.7×109孢子/g以上,其中以大米和稻壳体积比1∶2组合时产孢量最大,为58×109孢子/g;接种量为10%(mL/g);培养基质相对湿度为70%;固态发酵周期为14 d;培养基质装入量为1/2培养瓶。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毒蛾高致病力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8株绿僵菌和2株白僵菌菌株对该木毒蛾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综合考虑产孢量、校正死亡率、LT50等多项指标,筛选出M aYDTR03和BbSMYXTR03为优良菌株,此2菌株对木毒蛾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95%,僵虫率分别为72.5%和80%,LT50分别为6.68,6.57d,均好于其它菌株。同时,分析了绿僵菌产孢量与LT50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绿僵菌Metarhigium anisopliae 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从4种常见培养基PDA,PPDA,SDAY,SMAY中选择一种最适于绿僵菌Mf2菌株营养生长及产孢的培养基,测定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Mf2菌株在PP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14 d后菌落直径大于其他3种培养基,为76.00 mm;培养14 d后PPDA培养基中菌株产孢量最高,为5.667×1010个孢子,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上的产孢量,约为处于第2位的PDA培养基上产孢量的2.5倍;绿僵菌Mf2菌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处理3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8.52%。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毒力测定表明具有很高的毒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幼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评价该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累计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和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接种10 d后,1.0×10^9,1.0×10^8,1.0×10^7,1.0×10^6,1.0×10^5孢子/mL浓度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8.3%,91.7%,70%,48.3%。生物测定数据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分析,所建模型可以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估算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随着接种时间延长,相应的LC50和LC90值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接种第4,5,6,7天致死中浓度值(LC50)的对数值分别为7.79,6.97,6.33,5.64。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大,致死时间(LT50和LT90)减小,当浓度为1.0×10^7,1.0×10^8,1.0×10^9孢子/mL时,LT50值分别为4.96,3.79,2.89 d,时间效应增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致病力较强,具有较好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金龟子绿僵菌在松墨天牛成虫僵虫体上的宿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被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感染后的松墨天牛成虫僵虫放置于林地中,研究在林间自然条件下僵成虫体上绿僵菌孢子的宿存动态.通过2年试验发现:林间松墨天牛僵成虫体上孢子数量在试验初期(42天内)显著下降,以后下降趋势趋缓,84天后至僵虫完全腐烂基本稳定在每成虫10~5个孢子数量级;林地僵虫体上的孢子在126天内萌发率均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通过对不同时间僵虫体上绿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研究发现,在10~7,10~6孢子·mL~(-1)数量级的接种量下,僵成虫体上的孢子致病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僵虫体上的孢子在野外宿存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保持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17.
释放花绒寄甲卵防治松褐天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释放花绒寄甲卵对马尾松立木上松褐天牛的寄生效果,进一步探索经济有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措施。【方法】在林间设置直立木诱木,后在诱木上按5∶1、10∶1、15∶1(寄甲卵数量∶松褐天牛侵入孔数量)3个比例释放花绒寄甲卵卡防治松褐天牛以明确最佳释放比例。另在一年中6个不同时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卡以明确最佳释放时期。此外,在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林场6个小班释放花绒寄甲卵开展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试验以明确大面积释放天敌的防治效果。【结果】释放卵与害虫数量比例为15∶1时的校正寄生率最高,室内为85.17%,林间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2.20%。3月上旬、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下旬、8月上旬和10月下旬在马尾松诱木树干释放卵卡,以4月上旬防治效果最好,校正虫口减退率达82.37%。在林间每株直立诱木上释放4 000粒花绒寄甲卵,越冬代松褐天牛防治效果58.04%~87.39%。【结论】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江西中部地区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最佳时间在4月上旬,偏南应提前约10天,而偏北地区则应推迟约10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白僵菌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寻找其生物防治菌株资源,采用浸液法测定了11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和9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10^7个孢子·mL-1接菌红火蚁工蚁,10 d后,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其校正死亡率范围分别为(6.47±0.98)%67.14±0.22%和(35.13±1.25)%81.93±0.94%;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较强,致死速度较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64±0.52)d和(4.78±0.46)d。测定不同浓度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以浓度1×10^8个孢子·mL^-1接菌后10 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59±0.5)%和(99.20±0.80)%,僵虫率为(63.24±0.51)%和(81.92±1.39)%,两菌株对红火蚁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10^6和2.42×10^5个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两个菌株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均是接菌后3~5 d。综合分析,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在红火蚁生物防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测定8株虫生真菌产孢量的基础上,选用4株金龟子绿僵菌和1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采用爬行接种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强致病力的生产菌株。星天牛成虫在产孢充分的平皿上爬行后所接触到的孢子量差异不显著。接种后不同菌株对星天牛成虫的致死趋势较一致,死亡高峰期在9~15d。通过死亡率一时间几率值分析发现,MaYTTR04,MaZPTR01,t3083个菌株的LT50分别为9.14,9.48,9.67d,较另2个菌株要短。最高僵虫率的菌株是MaZFrrR01,为53.3%;其次是MaYTTR04,为40.0%;其余3个菌株均较低。试验结果表明MaYTTR04,MaZPTR012个菌株对星天牛有较高的致死率,僵虫率也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球孢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经致病力测定,比较出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松褐天牛幼虫毒力的差异,并结合菌株的发芽率,优选出僵死率达8/96%的B1,B2菌株作为林间应用菌种。由皖东微生物制剂厂生产出高孢粉。采用纱布袋撒菌粉和侵入孔注射菌液两种方法秋季野外布菌,翌年松褐天牛羽化期过后,劈样调查,结果显示;撒菌粉的僵死率为18.3%,13.4%,占死亡百分比为41.3%,32.7%;注射菌液的僵死率为10.5%,10.7%,占死亡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