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龙油松林资源现状与经营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是黄龙山林区的主要乡土树种 ,是目前生长最好、最适宜发展的针叶树种。油松林是黄龙山林区地带性植被 ,分布于海拔80 0~ 1 6 0 0 m的山地 ,发育良好 ,生产力较高 ,在黄龙山林区面积、蓄积分别占到 2 2 .5 %和 2 9.8% ,是除栎类以外面积、蓄积所占比例最大的树种。因此 ,油松林在当地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作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利用 ,致使油松成过熟林资源数量减少 ,林分质量下降 ,油松林系统生态、经济功能下降。目前 ,针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急需对油松林制定合理的经营对策 ,以便恢复和保护油松林资源 ,…  相似文献   

2.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地(包括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排序为:虎榛子林(2 85mm)>沙棘林(2 38mm)>刺槐林(1 88mm)>油松×刺槐林(1 31mm)>油松林(0 77mm)。不同植被类型0~60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 2mm)>油松×刺槐林(241 0mm)>刺槐林(210 2mm)>油松林(198 1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子午岭林区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子午岭林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油松纯林的乔木植被、乔灌植被、乔灌草等植被类型的树冠截持量、地表径流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测定分析发现:针阔混交林树冠截持量高于阔叶混交林和油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地表径流量(3.24mm)、土壤侵蚀模数(0.46 t/(km~2·a))最小;枯落物已分解层持水率(19.68%)最高,土壤层年均水源涵养量(318.28mm)高于枯落物层(187.17mm),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高于纯林。综合分析得出: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大(592.18mm),油松纯林乔木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小(376.92mm)。可以通过造林树种搭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和植被类型分布,增强林分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水源林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把握北京山区水源林林分特征,掌握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北京山区的水源林16种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分的结构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关系进行多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分层次上,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林分结构因子主要是林分树种组成、年龄、郁闭度、起源、层次、生物量以及土壤结构7个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山区水源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森林供给(生产力)、调节(固碳释氧和涵养水源)、支持(生物多样性)功能间的权衡和协同性,为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天山中部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2块样地调查数据和板房沟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1 170个小班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法对小班生产力、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进行预测,分析林分4种功能间及平均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坡度、海拔、植被盖度和蓄积量8个林分因子与功能的关联特征。【结果】对生产力、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的因子有林分平均胸径、蓄积量、植被盖度、平均年龄和郁闭度。林分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蓄积量与生产力、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和综合功能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5~0917(P001);坡度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生物多样性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7~0393(P001);海拔与生产力、涵养水源和综合功能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64~-0143(P001);植被盖度与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37和0081(P001)。生产力、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4种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28~0645(P001),其中生物多样性与固碳释氧间相关程度最高;林分功能间均呈协同关系。【结论】雪岭云杉林生产力、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4种功能间呈协同关系,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可实现多种功能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结构优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对典型植被类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10项指标,并通过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效能指标测定和径流小区泥沙对比分析,认为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乔木林最适郁闭度为0.6~0.7。阐述了突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植被优化结构建设是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根本途径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碳储量的驱动因素,为其碳汇功能的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调查数据,使用逐步回归的方差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法,考虑林分因子和非生物环境因子(地形、气候),探究林分碳储量的驱动因素。[结果]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方差分析法的确定系数为0.890,林分因子中的平均胸径和株数密度,非生物环境中的月平均最高温和月平均最低温以及干扰类型对林分碳储量有显著影响;SEM中林分碳储量部分的模型确定系数为0.757,林分因子中的平均胸径和株数密度对林分碳储量的影响最大,其中株数密度既有正向的直接作用,也有负向的间接作用,而非生物环境中,月平均最高温对林分碳储量有间接的负向影响,各变量对林分碳储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平均胸径(0.94)>月平均最高温(-0.52)>株数密度(0.12)。[结论]综合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因子和气候因子均对林分碳储量有影响,而地形因子却对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森林碳库探究提供数据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涵养林群落结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涵养林云南松群落,选取了15块标准地作为典型林分类型的代表进行群落结构研究。运用坐标综合分析法和分级评定法,评价了不同林分类型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乔灌草复层紧密结构的针叶林和软阔树种的混交林分为水源涵养功能最优林分类型,针叶林与硬阔树种混交的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次之,草类—云南松单层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段峪河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松样地的立地因子、林分因子与出材量进行分析,并将树种组成和龄期2个哑变量引入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结果表明,龄期(0.62)、胸径(0.73)、林分密度(0.63)与林分出材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树种组成(-0.48)、坡度(-0.77)与林分出材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由此确定了3个初始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均能在间伐强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较好地预测林分出材量。通过优化改进,最终确定了2个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分别为VC=b×Age+c×DBH+d×SD和VC=b×Age+f×AL+g×TH。  相似文献   

10.
近自然经营是当今一种兼顾森林可持续发展和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经营方式之一。为了研究近自然经营对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文章以燕山北麓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地点,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水试验的方法,对其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近自然经营下油松人工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高于当地常规经营下的林分,但低于未经营的林分。(2)近自然经营改善了人工油松林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其中,近自然经营下的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蓄水量均大于未经营与常规经营。(3)从综合情况来看,林地的土壤和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表现为近自然经营(1662.42t/hm^2)>未经营(1526.12t/hm^2)>常规经营(1379.18 t/hm^2)。因此,近自然经营有利于提高人工油松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以林分涵养水源功能为目标,研究涵养水源功能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林分因子来评判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高低。结果表明: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层厚度、公顷蓄积量、年蓄积生长量、郁闭度、地被物盖度、下木盖度、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最密切,影响也最大,该10个林分因子可作为评价不同林分类型涵养水源功能高低的因子。与枯落物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胸径(0.734 7)、年蓄积生长量(-0.806 8)、冠层厚度(0.464 7)、冠幅(-0.674 6)、群落结构(-0.370 0)、地被物盖度(0.677 6)、公顷蓄积量(-0.617 9)、郁闭度(-0.587 2);土壤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树高(0.592 1)、胸径(0.275 0)、公顷蓄积量(0.827 5)、郁闭度(0.317 3)、年蓄积生长量(0.767 7)、冠幅(0.749 0)。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水量和土壤层有效涵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郁闭度、公顷蓄积量、下木盖度、胸径、冠幅;林地总的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地被物盖度、公顷蓄积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2)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 m·m-2和0.71 m·m-2,从群落位置来看,优势木和被压木占78.08%,占主导位置。(3)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4 m到4~6 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4)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径级与多度、冠长与多度均符合三次多项式关系;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均中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多元回归函数。本文重点分析了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结构因子,为流域林分结构特征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西部张家口市涿鹿林场油松水源保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分的直径结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林树种组成式为10油-椴-栎-桦-榆-山。(2)直径径阶(树高距)划分不同,直径(树高)分布规律明显不一致;林分直径不符合正态分布,峰值偏左,中小径阶株数较多;林分树高不符合正态分布,峰值偏右,树高较大的株数偏多。(3)林分角尺度大于0.524,混交度为0.193,大小比数为0.493,林木竞争指数为1.08。综合来看,油松林分整体上呈轻度的聚集分布,大小分布均匀,混交度较小,树种单一,林木竞争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盖度、林分密度、郁闭度、枝下高、树高、冠幅及胸径7个林分因子及中华松...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模拟方法,选择树种组成、年龄、郁闭度、起源、层次、生物量以及土壤厚度等7个林分结构因子,建立了北京山区水源林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模型。利用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模型,比较了北京密云水库上游8种水源林森林类型,结果表明:1)保持水土功能大小顺序是阔叶混交林>桦树林>蒙古栎林>山杨林>油松林>刺槐林>侧柏林>落叶松林;2)涵养水源功能大小顺序是山杨林>蒙古栎林>桦树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侧柏林>油松林>刺槐林;3)改善水质功能大小顺序是桦树林>蒙古栎林>山杨林>阔叶混交林>侧柏林>刺槐林>油松林>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6.
对10年生马尾松-苦槠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和水源涵养能力在上坡位略低于马尾松纯林,而在中下坡位高于马尾松纯林;两种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均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两种林分类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场所,其饱和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比例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毛乌素沙地已实施的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开展生态工程的防风固沙、植被恢复、土壤保育、水分涵养等生态功能进行监测与评价。为优化区域生态工程布局,提高生态工程成效,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以毛乌素沙地退耕还林工程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评价毛乌素沙地退耕还林工程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退耕还林灌木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为涵养水源25.7亿元·a~(-1),净化大气环境12.58422亿元·a~(-1),生物多样性12.54亿元·a~(-1),保育土壤6.3亿元·a~(-1),固碳释氧5.85亿元·a~(-1),防风固沙4.68亿元·a~(-1),林木积累营养物质0.546亿元·a~(-1),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较高的灌木树种为柠条锦鸡儿、杨柴和沙柳,分别为32.94959亿元·a~(-1)、21.34416亿元·a~(-1)、9.934674亿元·a~(-1)。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福寿国有林场13年生杉木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固碳功能、生产力4个方面功能共16个指标,建立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指标体系,并对其多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经营评价的4个准则层指标权重由大到小分别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0.547 8)、物种多样性(0.199 7)、固碳功能(0.183 2)、生产力(0.069 3)。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等级为差的样地比重占83.3%;中等等级的样地只占16.7%;无优、良等级的样地。杉木生态公益林整体多功能水平偏低。影响其多功能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为树种结构单一,林下植被盖度低、林分生物量低。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福寿国有林场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功能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固碳、生产力4个方面功能共16个指标,对4种林分类型进行多功能效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龄组的杉木生态公益林中,幼龄林物种多样性功能最低,中龄林与近熟林无显著性差异,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近熟龄最高,固碳功能和生产力功能均随林龄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为物种丰富度低,林分结构单一,生物量低下。以近自然可持续经营为指导,对林分进行结构优化,定期对林分进行抚育间伐,补植苦槠、深山含笑等当地乡土阔叶树种,实现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异龄、混交两大因子的10个指标,绘制"结构树"以描述水源涵养林复杂的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的表达方式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树"将水源涵养林分龄级与混交比相互关系的可视化,可以为建立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的量化模型、林分结构调整、不同林分结构间的比较以及指导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