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其中吉安庐陵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独具区域性文化的杰出代表。吉安庐陵传统村落较为原真地再现了庐陵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当代人深入了解庐陵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以文化景观基因为研究视角,系统地识别与提取了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传统名居、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与标志符号等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了风俗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化的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多以自然环境为主、并拥有特殊的风貌和文化特色。根据传统村落研究背景,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概述,将其构成要素分为景观生态要素和设计学要素两大类,探讨了辽西传统村落的景观构成要素,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而民居又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以国家级传统满族村落华山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村落形态、院落布局及民居建筑特征的屋面形式、墙体形式、民居装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华山村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对策,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冉庄村文化景观进行分类与评价,分析冉庄村在总体格局、历史遗迹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对传统建筑、特色院落、建筑构筑物、古树古钟、九龙桥及绿地采取保护、修缮、整饰等措施来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以促进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5.
基于活态保护思想内涵,系统分析翁里怒族传统村落物质景观、精神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以活态保护为基础,提出以村落空间格局、干栏式木楞房民居建筑群为主的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的整体性保护规划,通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赋予传统村落时代活力;基于价值判断,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海南儋州古盐田文化景观是人们高度契合当地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生活形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通过解析儋州古盐田文化景观的要素,包括调查研究古盐田的选址、布局结构,古村落选址、布局、建筑院落,自然环境要素以及非物质文化要素等,总结出儋州古盐田的特点,为下一步的古盐田文化景观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上进行持续的人为改造,使得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新旧沟文化景观要素如韦执谊与古水利系统,丘濬与古蛇桥,祭抱元境神碑,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进行介绍,并从空间格局、水利发展、多元文化交融3个方面概述其独特性,体现出新旧沟重要的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具备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且文化景观也更加明显。在城镇化加剧的今天乡村景观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同时承载文化与空间的文化景观是传统村落景观中的要素之一,结合国内外乡村景观的历史实例进行分析。从乡村景观的起源、发展、现状、梳理乡村景观的发展脉络,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机制展现乡村景观的积淀和演化过程,继而探讨经济快速发展下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之下的乡村景观旅游的保护与更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作为一种持续性文化景观,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智慧,是川西地区具有重要价值的乡村景观,它是蜀地传统农耕文化的结晶,是蜀文化的载体,结合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是一种典型的持续性文化景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川西林盘的生态环境、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对川西林盘的主要构成要素、原住民传统生活智慧、文化景观价值及其保护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营造村落景观水系的基底,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村落水系空间面临着景观趋同、格局破坏等环境危机,亟待营建可持续的村落景观水系。本文归纳出福州传统村落水资源利用的3个子循环系统:山水格局水循环系统、街巷-农田水循环系统以及基础设施水循环系统。对三溪村的3个子循环系统进行分析,并梳理了各子系统与其水系景观构成要素的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文化性、景观性、社会生态性的宜居村落水系景观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沙田是珠江三角洲海陆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单元,在人力围垦与自然淤积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水网互通、顺水而居、稻作发达的文化景观。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研、历史信息对比等研究方法,发现堤围和聚落是构成沙田文化景观的两个突出要素,呈现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要素形态由单一至复杂的发展过程,即为"空间连续、要素变化"的特点,其变迁过程中凝练的生存智慧与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可为有效保护和展示沙田文化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传统村落景观是社会的经济和自然达到协调统一而呈现出的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通过对绍兴传统村落的考察,研究了其村落布局,建筑和庭院空间,植物景观,水系景观要素。且在村落选址布局景观营造过程中,融入宗族文化,体现了绍兴"天人合一、耕读写意、依山傍水"的村落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非典型”传统村落是指虽未纳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但仍具有特 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村落。广西桂林明村地处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三面峰林环 绕,一面贴近漓江,生态环境优越,历经数百年,荟萃了“非典型” 传统村落的精华。其聚落选址布 局、景观格局以及空间结构整体都具有传统村落很好的代表性,但城市化等外部冲击导致村落发展 失序,主体缺位带来生态旅游发展停滞。藉此提出保护与更新村落环境,活化利用生态景观文化旅 游廊道,展示农耕文化,营造田园诗意等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山水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极为重要,但当前研究中将传统村落与山水空间割裂,忽视村落一般山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极富特色的福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村落与山体关系,将福州市传统村落划分为丘陵平地型村落、低山谷地型村落以及低山斜坡型村落,并运用卫星地图判读,实地调研以及Blender建模等方法总结了福州市传统村落山水分布特征、山水空间模式,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村落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福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永泰县以及罗源县境内,海拔200~1000 m,距离水系3000 m以内的区域,并且平原丘陵型村落多呈现“溪-田-村-田”的团状集中分布模式;低山谷地多呈现“山-村-田-溪-田-村-山”的模式沿着山体呈现带状分布;低山斜坡型村落多依附山体呈现“山-村-田-溪-田”的模式分布。本研究将山水和村落视为一个整体,希望能够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本文以肖家店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位概况、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及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适宜性、整体性、原生性和宜人性为设计原则,分别从农用地景观、道路、水洗、公共空间和民居建筑几方面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以期为后续传统村落开发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辉  陈娟  薛高洁  汪琦  宴瑾 《绿色科技》2024,(1):18-23+30
基于AVC[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资源及景观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并揭示了传统村落景观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出改善传统村落进行景观的方案。选取临沂智圣诸葛故里——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进行了传统村落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AVC理论为指导,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AVC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3个方面的11个因素层和37个指标层,13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两两比较打分评价,运用yaahp软件确定各层级权重值,结果表明:竹泉村承载力(0.4233)权重值最高,具备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最大游客容量(0.0121)成为其发展旅游的最大影响因素。生命力(0.2728)和吸引力(0.3039)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当前得出的权重数据,提出了竹泉村景观保护与更新策略:(1)修复村落历史风貌,建设村落生态景观;(2)保护文化景观,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力度;(3)完善村落基础设施;(4)引入外来企业,带动村民参与;以期为村落景观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闽西南山区客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独特,水系景观地域特征突出。先采用影响要素叠加的方式,总结特定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闽西南自然水系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典型地域进行对比;然后从聚落选址、形态及传统理水手法方面,分析河坑村水系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并采取要素构成的方法,提取滨水植被、驳岸形态、滨水构筑、滨水人文活动等景观要素特征,剖析其自然和人文成因,为闽西南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缺乏传统文化审美的问题,该文基于乡村传统舆图在表绘内容、乡村文化景观以及表现方式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梳理乡村文化景观的特征,阐释总结了其特色和价值,丰富了自然与人文底蕴,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使乡村文化景观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立体渗透式文化景观系统,以期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