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济南已经从大规模的城市快速建设向小规模的渐进式城市更新发展。在“拆违拆临、建绿透绿”的目标下,发展建设口袋公园,重塑济南城市形象,改善了济南的人居环境。口袋公园的营造是济南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主要方式。面对城市对公共空间的掠夺、居民之间问题、公众空间共享程度低、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缺乏等问题,采取现场调研的方法,在保存原有机理的条件下进行升级和改造,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者的生存状态,从公共空间从点更新的不断积累,到整个公共空间系统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口袋公园的建设促进了公共空间体系的完善及城市品质提升,从世界范围来看,口袋公园基于城市问题,为了休憩、生态、文化等价值而设。基于欧洲、美国、澳洲、中国香港等地区口袋公园建设标准及实际案例,梳理了口袋公园的内涵及标准、设计策略及建设运营模式,为当前我国口袋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口袋公园不单纯是城市小型绿化的提升,应凸显休闲等城市生活功能,其布局一般位于步行距离范围内,建议纳入社区生活圈考虑,统筹绿地、小型文体设施;设计上,结合定位,复合考虑可达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并体现包容性,满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使用需求;在管理和建设上,鼓励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或公众等多方参与,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建立可持续性运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小巧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成为游人休闲、健身等活动的好去处。口袋公园也同样是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绿地的重要补充。从城市微更新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市创新路口袋公园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实施生态智能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对口袋公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进一步探索在现代城市新环境下的口袋公园与游人行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认识的逐步提高,如何处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如何使各种环境景观设计更有利于当代人的身心健康等有关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真实场地,对城市口袋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口袋公园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由于口袋公园能充分利用城市规模很小的开放空间,为居民带来身边的"微幸福",增加城市活力,完善和提升城市品质,在国内外口袋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以武汉通过全国征集入选的3个口袋公园为案例,分析了口袋公园面积小、布置灵活、特色突出、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从社会参与、空间场地、文化特色、设施数量、智慧城市等多个方面探讨提出了未来建设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补充”,在城市更新工作面临产权复杂、用地苛刻、需求多变、资金有限的困难时,既能完成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又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户外活动。文章选取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袋公园设计策略、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做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的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7.
"城市双修"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相结合,成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增加公共空间"是城市修补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相对于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小尺度公共空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因缺乏利用与管理,逐渐成为城市的消极空间。口袋公园因其面积小、选址灵活、斑块状分布的特点,似乎与生俱来就是"城市修补"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以房山区口袋公园项目为例,旨在探索一种低成本、可复制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微修补"的方法,作为对城市公园系统的补充,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8.
信息过载导致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后疫情时代不断加强,高密度城市历史城区体现尤为明显。研究对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是否可通过营造具有康养功能的城市历史景观传达有序健康的历史环境信息,提供应对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问题的景观服务框架下的调节与文化服务,来缓解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现象所引发的公共健康问题。并以西湖路广场口袋公园更新设计为实践研究案例,引用积极健康的概念与维度,将信息传递和公共健康进行关联,基于“天地人”相对应的“遵生营境”“画意营境”“正念入境”三种设计手法,探讨风景园林介入城市更新的创新型途径。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口袋公园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并着重从口袋公园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设计要点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设计口袋公园,为今后口袋公园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亟需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基于“全健康”理念,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解析,得出“全健康”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与设计要义;在此基础上,以成都锦城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场地精神感知理论、园艺疗法、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压力减轻理论,提出康复性环境、可控性游线、健康性教育、应急性场所、智慧性平台5种应对策略,依次开展锦城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特色游线打造、健康景观科普教育、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规划,以期为城市公园生态疗愈功能的强化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变,城市更新从“大规模”建设转向“小而微”改造,小微空间越来越多地影响大环境网络的舒适度,健康城市思想正逐步融入社区空间组织和生态建设中。以社区微花园更新为基础,健康城市为导向,注重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和社区生活圈的完善,其治理内容包括健康文化治理、自然疗愈治理、社会公平治理、社会活力治理等4 方面。研究通过对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微花园设计治理体系的探索,归纳微花园设计治理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当前的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作为一个设计过程的整体性特征,展示了城市设计的多个维度,包括对城市设计的形态、感觉、社会、视觉、功能和时间维度的关注。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提供给市民公共活动的自然或人为的外部空间,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强。文章通过城市设计的维度更深刻地了解城市公共空间的六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的急剧发展,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大,城市绿化用地逐渐减少。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现状,口袋公园的建设成为城市公园发展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国外口袋公园进行研究分析,对口袋公园的概念、特点、类型、功能等进行了分析,概述目前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现状,进而研究如何高效的利用城市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倡导口袋公园的建设,最后总结我国口袋公园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薛婷  石磊 《国土绿化》2023,(11):66-6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第二自然”,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态质量的重要职责。同时,城市公园也是促进人们健康生活、塑造城市美好形象的重要载体。绿化设计是公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的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色名片,也是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做好公园绿化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公众在城市外部空间的社交距离偏好范围、社交距离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从个人空间和疫情防控角度优化外部公共空间,文章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全国不同风险等级城市的533位公众的基本社会人口特征、疫情经历、社交距离偏好和社交距离敏感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部公共空间舒适社交距离集中在“1.2~3.0 m”(以0.6 m为梯度,共7个梯度);社交距离敏感度主要在年龄、学历、职业、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开敞程度的外部公共空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具体的疫情经历并未对社交距离敏感度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容量控制和社交距离引导、合理配比不同开敞程度公共空间、强化公共空间绿色健康属性等方面提出外部公共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理念下公园绿地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城市化品质的提升以及以人为本城市化理念的体现。在此背景下,许多城市都提出了休闲空间发展理念,旨在连接、整合城市开放空间,统筹空间资源。文中对公园绿地设计方法的研究突破性地跳出了固有的从公园绿地内部出发、"就事论事"进行研究的思维模式,把视野延伸到与之有密切关联的城市规划层面中,在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下重新审视公园绿地的角色地位,以此为基础更新公园绿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深圳社区公园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妙如 《广东园林》2010,32(2):32-35
文章通过对深圳几个社区公园的分析,简述深圳社区公园的现状及发展。社区公园靠近市民,设计合理的社区公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社区公园与口袋公园的相似之处,分析国外口袋公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阐述国外口袋公园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大城市社区公园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上海作为中国开放最久的大都市,其经济、文化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更具时代性与代表性。本文以梦清园为例,从设计要素、功能形式、工程技术、风格展现等方面,探讨了上海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手法,从而探索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考察美国纽约口袋公园如佩雷公园、绿亩公园、高线公园并以它们为案例研究对象,阐述了美国口袋公园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口袋公园现象的本质和意义,探讨了口袋公园对建设我国城市高密度中心区休憩环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蓝色空间是集自然生态、文化底蕴、社会环境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是推动实现公共健康的重要载体.本文在阐述蓝色空间的概念及其对公共健康的价值基础上,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蓝色空间对公共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心理环境3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基于公共健康导向的蓝色空间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蓝色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