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11年3~5月使用直接观察法对微山湖新薛河湿地内的鸟类巢穴进行调查,共发现鸟类巢穴90个,其中喜鹊Pi-ca pica巢36个,池鹭Ardeola bacchus巢54个,其他鸟类的巢穴2个。对影响鸟类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距水源的距离、营巢树高和营巢树是影响喜鹊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次要因子是巢距地面高度、距公路的距离和人为干扰状况,再次是巢分支数;距公路的距离、巢距地面的高度、营巢树胸径和营巢树高是影响池鹭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次要因子是距水源的距离、人为干扰状况和巢分支数。  相似文献   

2.
洪艺轩 《绿色科技》2019,(16):30-32
指出了白腰鹊鸲是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雀形目鸣禽,其鸣声清脆悦耳,但目前中国还没有关于白腰鹊鸲的繁殖生态学研究。白腰鹊鸲繁殖期间是利用已有洞资源来筑巢的次级洞巢鸟,通过放置人工竹筒巢及繁殖期的观察,对白腰鹊鸲的巢址选择、窝卵数、卵情况、繁殖失败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腰鹊鸲的繁殖季为每年的3月下旬到7月下旬,繁殖高峰期为4~6月份;白腰鹊鸲窝卵数一般为4枚,单枚卵重3.18±0.27g;白腰鹊鸲一个完整的育雏周期为26±2 d,其中孵化周期为15±1 d,育雏周期为11±3 d。巢材的植物包括14科18属20种,主要营巢材料包括羽叶金合欢(Acacia pennata)、托叶黄檀(Dalbergia stipulacea)、铁刀木(Senna siamea)。巢址距道路最近距离为20.72±16.34 m,距离房屋最近距离为31.29±19.11 m,巢高为1.27±0.4 m。白腰鹊鸲巢失败的主要因素为巢被捕食。  相似文献   

3.
赤腹松鼠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在四川省洪雅县对赤腹松鼠川东亚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bonhotei)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赤腹松鼠是晨昏活动型啮齿动物,主要活动时间在上午7:30~9:00和下午17:00~19:30,晴天的活动频率高,下雨、刮风或大雾的时候几乎没有活动。赤腹松鼠种群的雌雄性比为1:1.05。繁殖季节主要在春季,可能一年四季都有繁殖能力,每胎胎仔数为1~3只。营巢方式多样,主要是在大树的树冠上营巢,也有地面巢,树上巢使用的时间不长,可能是繁殖时才营巢。  相似文献   

4.
对昆明动物园内干香柏树上营巢的野生小白鹭进行研究,测算其最低适宜营巢枝干和实际最低营巢枝干占树高的百分比,并检测两者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实际营巢高度与适宜营巢高度占树高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因为亲鸟为避免来自地面的干扰,选择离地较高的位置繁育后代。通过分析坠落鸟巢的构成材料,发现其由268根植物枝条构成,其中91%为干香柏,与主要营巢树一致,说明此地可能由于提供丰富的营巢材料而被鹭群选择成为繁殖地。建议公园积极加强野生涉禽的科学管理,降低繁殖区内及周边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大山雀对油毡巢箱的利用率及适宜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楚国忠 《林业科学》1991,27(6):602-608
本文介绍了油毡巢箱制做方法并从大山雀的平均窝卵数及雏鸟存活率等方面,讨论了油毡巢箱招引大山雀的适宜性。不同巢箱密度的实验表明,产卵巢箱分布与巢箱安置方式基本一致,并向均匀分布方向偏离随机分布(R=1.1—1.4)。产卵巢箱密度与巢箱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30,P<0.05),巢箱距离以30—50m为宜,巢箱过密不能增加招引鸟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连续四年调查了浙北龙山林场大山雀的生育力及第一批雏鸟阶段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根据雏鸟形态发育并结合外侧尾羽量度,利用关系式Y=2.42X-14(X≥6日龄,r=0.99)准确判断雏鸟日龄。对10窝424只次雏鸟连续30d扎颈取食分析,估计每只雏鸟日平均消费13.8个食块,重量为209mg(X_D=65.7),且从2—3日龄至离巢前,食物中都有松毛虫,平均为食块总数的24.9%(X_D=14.8)。随着龙山林场松毛虫种群密度的周期变化,大山雀的窝卵数、窝雏数、生殖季节开始时间及雏鸟食物中松毛虫的此率也发生变化。初步分析表明大山雀对松毛虫种群密度变化有明显的功能反应,但由繁殖而引起的数量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的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选择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选择的"出现点"和"非出现点"初选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采用二项逻辑斯蒂克模型进行回归建模.结果表明:影响丹顶鹤巢址选择的自然环境因子包括芦苇高度、盖度和高程,干扰因子包括巢址距居民点距离、巢址周边堤坝和道路密度网.经计算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匹配系数来验证模型准确性,总正确预测率为80.4%.将土地利用图与模型预测概率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面积为223.46 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中部和北部.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分布情况,为开展营巢地的有效保护与管理,并针对性地恢复重要营巢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棕头鸦雀的繁殖做了系统研究,包括营巢、产卵、孵卵、育雏及雏鸟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体重、体长、外部器官(翅长、嘴长、跗蹠、尾长)的生长等。而棕头鸦雀窝产6卵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山鹡鸰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2001年、2006—2008年的4—9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山鹡鸰的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仅由雌鸟筑巢,筑巢期5~6 d,每窝产卵4~5枚,孵化期9~10 d,雏巢期10 d。体重呈"S"型增长,其逻辑斯谛方程为:m=10.83/〔1+e-0.8355(t-2.4689)〕。  相似文献   

10.
鸟类对选择巢址的因素既影响其繁殖成效与种群动态,又能体现出对环境的适应.该文以仙林大学城高校环境为调查范围,于2017—2019年对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的巢址特征因素进行研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获得灰喜鹊的巢址位置和密度分布.结果显示,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周边6所高校的灰喜鹊鸟巢共计154个,其...  相似文献   

11.
捕捉荥经地区成熟野生赤腹松鼠55只,乙醚麻醉后,采集心脏血液,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18项.结果显示,除雄赤腹松鼠的MCH、MCHC显著高于雌性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如WBC、RBC等雌、雄间无显著差异(P>0.05).建立了赤腹松鼠血液生理指标正常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松鼠的生理状态、繁殖特性、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野生朱鹮2003年开始在城固县营巢繁殖,至2012年的10年中,在5个镇14个村的繁殖地,成功繁殖34窝,成活雏鸟68只.繁殖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三种生境.巢位树主要是马尾松和油松,分别占80.64%和16.12%.城固县已成为重要的野生朱鹮繁殖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析和定量评价林分因子对赤松赤枯病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为昆嵛山赤松纯林的营林措施和赤枯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区域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34年)的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分密度、郁闭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和冠幅6个林分因子及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各项林分因子与赤松赤枯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冗余分析得影响赤枯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结果】赤枯病在赤松林中普遍发生,发病样地占调查样地的96.3%。整体上,高密度林( 2 956 ~4 089株·hm -2 )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低密度林(688~1 822株·hm -2 )和中密度林(1 823~2 955株·hm -2 )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疏林(郁闭度<3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中疏林(郁闭度30%~70%)和密林(郁闭度> 7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胸径分组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分组值的增大而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分密度对赤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 r =0.761, P < 0.01;r =0.748, P < 0.01);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均受到郁闭度的极显著影响( r =0.509, P < 0.01;r =0.442, P < 0.01);二者与树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443, P < 0.01;r =-0.362, P < 0.01);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枝下高的增大而极显著减小( r =-0.460, P < 0.01;r =-0.419, P < 0.01);二者与胸径均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极显著( r =-0.425, P < 0.01;r =-0.373, P < 0.01);随着冠幅的增大,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降低( r =-0.345, P < 0.01;r =-0.381, P < 0.01)。冗余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赤枯病发生的贡献最大。【结论】松赤枯病在昆嵛山区域发生较普遍但不严重,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林分因子分组中均有差异,且均受各林分因子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松赤枯病影响最显著,建议对昆嵛山区域赤松纯林赤枯病的防治工作要以重要因子为主要调控对象,进行合理修剪和间伐。  相似文献   

14.
双条杉天牛产卵量与卵期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条杉天牛是柏类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 ,影响绿化成果和木材工艺价值 ,准确测报其发生量与幼虫孵化期 ,是防治成败的关键。通过 2 0 0 0~ 2 0 0 1年 2~ 5月重复试验 ,得出产卵量与鞘翅长、肩宽及鞘翅长与肩宽积及体重相关方程式分别为 :y1=- 12 9 78+ 2 1 4 3x1,n =4 0 ,r1=0 7784 >r0 0 1=0 4 0 3;y2 =- 10 2 86 + 4 1 2 2x2 ,r2 =0 80 14 >r0 0 1=0 4 0 3;y3=- 2 6 35 + 2 4 2x3,r3=0 80 6 3>r0 0 1=0 4 0 3;y4 =- 2 81+ 74 1 72x4 ,r4 =0 84 0 4 >r0 0 1=0 4 0 3。卵发育起点温度 :C=9 13± 1 2 0 (℃ )或C =9 0 5± 0 82 (℃ )有效积温K =92 83± 6 6 4(DD)或K =6 8 6 5± 8 15(DD)。经 2 0 0 2年应用及检验与实际符合。  相似文献   

15.
原宝东 《林业科技》2011,36(1):25-29
2008和2009年3—5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广西宜州龙江河畔赤腹松鼠春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赤腹松鼠喜欢郁闭度好、水源距离10-50m、坡度20—40°、避风性良好、坡向东坡和南坡、坡位中坡位或上坡住、食物因子良好,人为干扰距离10-20m,海拔50—150m,乔木密度〈50株,灌木密度50~200株,乔木距离1~4m,灌木距离〈2m的栖息地;水源距离、坡度、海拔、灌木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和灌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郁闭度、避风性、坡向、坡位、食物因子、乔木密度和乔木距离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伏令夏澄果实采后用53℃高温药液浸果2分钟,对果实贮藏期间腐烂及枯蒂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未经高温药液浸果的果实腐烂、枯蒂较多,53℃高温药液比18℃常温药液浸果间呈显著差异(p<0. 01) ;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伏令夏橙果实贮藏三个月后的腐烂率(y)与桔蒂率(x)的相关性:r=0. 7334,并导出直线回归方程式 Y=-0. 5970++0. 1971X,F=25. 612;但处理间果实化学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9年至2021年对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回回营社区混合集群的鹭鸟开展调研,分别于2019年10月, 2021年4、5、6月对鹭群进行4次访问。2019年10月,鹭鸟繁殖栖息地主要由竹子和少量桉树构成,地面覆盖大量落叶;其间污水流淌,形成数条小河和一个池塘。2021年统计每棵竹子和桉树上鹭巢数量及营巢鹭鸟种类,并测量巢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该地发现有小白鹭、黑顶夜鹭和牛背鹭筑巢繁殖,其中小白鹭和黑顶夜鹭构成群落数量主体。2021年4月记录21个鹭巢(小白鹭与黑顶夜鹭),5月记录41个鹭巢(小白鹭、黑顶夜鹭和牛背鹭;此月为繁殖高峰),6月记录8个鹭巢。鹭巢距离地面平均距离为8.78 m。目前,该鹭群由于回回营面临拆迁而受到威胁,为此提议保留鹭群所在的繁殖地,并改善研究地点及周边地区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99-2002年在哈尔滨动物园对21只健康成长的笼养大鸨(Otis tarda)雏鸟进行了人工育雏的研究,总结出成功的育雏方法和经验,并对雏鸟生长发育的各项生理指标如: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蹠、嘴裂、中趾及头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鸨为早成鸟,其初生体重为86.31+3.56g(n=21),其新出雏雏鸟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6℃,以后每天降低一度,大鸨的饲喂实行少吃多餐的原则,雏鸟生长发育中雌雄体重从第六周有明显差异,第十四周雄鸨体重是雌鸨体重的1.8倍,可以从体形上明显区别雌雄;雌雄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大鸨雏鸟各器官的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深圳市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对该地区进行了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共发现陆生脊椎动物236种。其中,两栖纲19种,爬行纲42种,鸟纲152种,哺乳纲2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蟒蛇(Python bivittatus);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包括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大壁虎(Gekko gecko)、三线闭壳龟、岩鹭、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黑鸢(Milvus migrans)、蛇雕(Spilornis cheel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普通鵟(Buteo japonic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游隼(F. peregrinu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小鸦鹃(C. bengalensis)、领角鸮(Otus lettia)、红角鸮(O. sunia)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形中的关联维数D来进行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分析,首先,根据树木坐标建立树木两两之间距离矩阵Dn×n;其次,根据距离矩阵Dn×n计算不同距离步⊿r下的距离标度r和r距离标度树木的数目N(r);最后,计算出关联维数D并根据D得出研究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研究样区内的树木在空间分布格局上趋于集聚,其关联维数可以用来准确判定空间点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