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茶茶梢蛾Parametrites theae kus以幼虫前期取食叶肉,然后再转到嫩梢中为害,致使被害顶梢膨大,顶芽失水而凋萎,是造成油茶减产重要的原因之一。七十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我省油茶主要害虫。茶梢蛾一年一代,以幼虫潜在叶肉内越冬,待翌年三月中旬气温回升时,从叶内转蛀嫩梢为害,五月中旬幼虫在梢内开始变蛹,六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六月中下旬幼虫陆续孵出后即潜入叶肉取食,待叶片枯黄又另迁移一新叶片,直至在叶肉内越冬。据实地调查,无论是低丘陵、丘陵、低山区和中山区均有分布,丘陵地区比低山区、中山区为害严重,山脚比山腰、山顶为害严重,稀疏林比集中连片为害严重,纯林比混交林为害严重。于五月中旬,掌握越冬代幼虫在梢内尚未羽化前,用人工修剪被害虫梢,集中烧毁,此法简便有效,省工、省钱又不会破坏自然寄生天敌,值得各地应用推广。也可掌握成虫羽化盛期喷洒1:800倍马拉松药液。利用自然寄生天敌,对防治这种害虫,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表明:苹黑痣小卷蛾在丽水1年发生8代,以卵在叶片上越冬.3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越冬代卵12月上旬出现.幼虫危害小蜡嫩梢,严重时梢头被害率达70%,连续为害可造成小蜡枝条枯死.卵散产于叶片上.初孵幼虫仅取食叶肉,后缀嫩叶为害梢头,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枯枝落叶中织薄茧化蛹.成虫有补充水分的习性.在丽水苹黑痣小卷蛾有多种天敌昆虫,主要有苹黑痣小卷蛾横纹茧蜂、广黑点瘤姬蜂、角马蜂、黄腰壁泥蜂科氏亚种等.  相似文献   

3.
茶梢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sne-tzov)属鳞翅目尖翅蛾科(Cosmopterygidae)害虫,为害油茶、茶树叶子和技梢。幼龄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半透明淡黄色的虫斑,直径约3-5mm。长大后蛀食嫩梢,使嫩梢凋萎  相似文献   

4.
1.茶梢蛾主要为害油茶的春梢和叶片、被害春梢失水枯死,影响油茶结实,造成严重减产,是我省油茶的主要害虫之一。2.茶梢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虫态不整齐,冬至后,幼虫在叶肉内越冬。主要是幼虫为害,幼虫期最长。跨两年约315天。3.防治茶梢蛾,抓住该幼虫在叶肉时间长的弱点,即九至十一月和翌年三月越冬幼虫未转移为害春梢之前,使用浓度1∶1000的敌敌畏效果良好。但虫口密度较大和大面积防治,最好使用1∶500的浓度较好。4.人工防治,必须在六月份大量化蛹期进行,要逐株地将被害梢从羽化孔以下一公分处摘除。集中烧毁,方能达到防治目的。5.寄生蜂是防治茶梢蛾的根本途径。今后应该把保护、观察、饲养、繁殖寄生蜂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5.
茶梢尖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netzov在湖南危害油茶枝梢,一年1代,以幼虫在受害树叶潜斑内越冬。1988年以来,该虫在油茶产区大发生,造成茶油严重减产。1990—1992年在来阳、常宁、株洲等地对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表明:幼虫喜钻蛀枝条顶端梢长3cm以上的粗壮嫩梢,使得来年挂果减少。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转叶蛀嫩梢高峰期,用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获较好的防治效果。7月上旬人工摘除被害梢可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6.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7.
杨白潜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8.
大袋蛾,属鳞翅目,袋蛾科害虫。它危害泡桐、法桐、榆树、苹果、杨树、柳树等多种林木和农作物。该虫在河南的生活史,一般是每年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五月上、中旬化蛹,五月中、下旬羽化,六月中旬幼虫孵化,开始取食危害。随着虫体增长,虫袋逐渐增大,八月上、中旬幼虫先后老熟,从叶片转移到枝条上吐丝封袋越冬。  相似文献   

9.
大袋蛾学名避债蛾,俗名大裒蛾、布袋虫、吊死鬼等,是对泡桐树危害最大的害虫。在我省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前后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于袋内,每头雌蛾产卵3000粒左右,6月中旬孵化出的幼虫开始群集危害树木叶片。该虫食性杂,除危害泡桐外,还危害法桐、杨、榆、桑、槐、苹果等十几种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鉴测地块3个年度的调查,探讨并了解了油茶黑跗眼天牛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成虫啃食叶背主脉,幼虫蛀入树干危害,幼虫横向在主茎枝干环状取食一圈,引起表皮肿胀和环裂组织形层层被啃食,阻隔养份输送,造成树势减弱和叶片萎蔫,易拆断。7月下旬至10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幼虫3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4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从蛀孔爬出并交配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孵化,孵化后的幼虫咬破树皮,进入木质与树皮之间食取组织形层层,幼虫老孰9月下旬至12月上旬蛀入主茎或枝干内啃食木质,老孰幼虫在树干蛹道内越冬。受油茶黑跗眼天牛危害的油茶树,受危害部以上主茎或枝干全枯死,不防治虫口密增加,危害扩大,严重威胁油茶园生态安全。提出了黑跗眼天牛幼虫的防治方法,以期为黎平县的油茶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ritarmata margarofana Hein.属鳞翅目卷蛾科,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为害马尾松、油松、华山松、国外松等的嫩梢及球果,对林木的高、材积生长及种子的产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油松球果小卷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上草木丛、松土中越夏越冬。翌年蛹的羽化率约60%。成虫产卵前期平均8.3天,卵发育历期平均14.8天。卵发育起点温度8.3±1.1℃,有效积湿85.9±16.1日度。由于蛹越夏越冬期有茧保护,茧色与环境一致,很难发现;幼虫孵化后7~10天钻入梢或球果心内隐避危害,防治非常困难。但成虫活动期,幼虫孵化后7~10天营裸露生活,抓住这段  相似文献   

12.
桉小卷蛾在我国桉树分布地区普遍发生,危害顶梢和嫩叶,严重影响幼林的高生长。1985~1987年、1991~1993年,先后在海南岛国营上埇林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对该虫进行了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生物学特性桉小卷蛾(Pelochrista sp.)在广东每年发生8~9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晚间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嫩梢、嫩叶或嫩叶柄上,孵化后啜嫩梢或嫩叶结成苞。1~2龄幼虫藏于苞中取食,3龄后常爬出苞外取食或弃老苞另结新苞造成转移危害。幼虫大多5龄,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13.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ra在福建省泰宁县1 a发生5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雷公藤。10月中、下旬以蛹在寄主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雷公藤叶片内取食叶肉,仅留下叶的上表皮。幼虫4龄,1~4龄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2.93,3.24,4.52,5.33 d。7月第3代幼虫进入猖獗危害阶段。成虫产卵多在晚上进行,单雌产卵量约60粒。卵多散产在嫩叶背面主脉附近。  相似文献   

15.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杉梢斑螟以幼虫危害青海云杉新梢嫩叶,在甘肃省寿鹿山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当年新梢基部和针叶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并危害新梢,6月中旬化蛹,6月底始见成虫,7月上旬末,中旬初达羽化高峰。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幼虫轻微危害后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液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6.
甘肃线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油松当年新芽,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内普遍发生,被害林木顶梢枯黄呈火烧状。此虫1a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生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4龄,5月中旬到7月中旬幼虫危害新芽,蛹期7月上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中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用40%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7.
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舟蛾在白城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第2代幼虫出现在7月上旬,7月中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开始化蛹准备越冬。  相似文献   

18.
栎褐舟蛾在吉林辉南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冠中、下部小枝条上越冬。翌年四月末至五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中旬幼虫老熟下树在地下作茧开始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期,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准备越冬。采用人工采卵块、幼虫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虫烟剂防治均可有效地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9.
香榧细小卷蛾Lepteucosma torreyaeWu et Chen是危害香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中做茧越冬,翌年2月中旬化蛹,3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3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11月上旬开始越冬。在第2代幼虫期,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5%抑太保乳油、2%阿维苏云制剂、35%吡虫啉乳油及20%杀灭菊酯乳油等5种药剂10个浓度进行喷雾防治试验,施药9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步入法制化轨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活史桃潜叶蛾一年完成6代。越冬代成虫,3月上中旬出蛰活动。第一代4月上旬-6月上旬;第二代5月中旬-7月上旬;第三代6月中旬-8月上旬;第四代7月中旬-8月下旬;第五代8月上旬-9月下旬;第六代(越冬代)9月下旬-翌年4月下旬。成虫寿命6-8天,越冬代成虫寿命达200余天。2.习性桃潜叶蛾可危害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和榆叶梅等林木。它以幼虫在叶片内危害,呈弯曲虫道,并将虫粪产于虫道内,幼虫蛀食叶肉,仅剩上、下表皮,表皮枯干后,叶片破碎,提早脱落。混杂园中越冬代成虫出蛰后栖息部位以苹果树干上最多,其次为梨树、柿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