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指出了肃南县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县域面积的58.4%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肃南县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优先选择,推动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治理修复、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仍然存在。结合肃南县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实际情况,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整治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为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近年来祁连山生态环境因人为干扰因素受到破坏,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全面启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在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程中围绕树种适应性因子筛选、减少造林成活率干扰性因素等模块进行了综合技术优化,针对乌鞘岭林区生态治理恢复中苗木移植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保水措施的实践,解决了困难立地条件下云杉苗木成活率不高的难题,也为祁连山生态治理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的全新旅游方式,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为推进其生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任务和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持续,实现生态严格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文章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SWOT方法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显著的自身优势与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亟待补足的短板, 同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提出在坚持保护优先、限制性及全民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注重社区参与,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等构想。  相似文献   

4.
唐涓 《森林与人类》2024,(1):118-119
<正>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公园建设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都与其他国家公园有所不同。祁连山国家公园拥有独特壮观的自然景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及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在悠长的岁月中创造的传统文化,都是发展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当前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的现状,其后指出了当前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整体投入不足、建设能力弱、生态治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加强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加快祁连山生态屏障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6.
《国土绿化》2019,(10):6-7
10月1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并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国家公园体制是2017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2017年9月,中央推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我国正式迈入“国家公园”时代!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甘肃省河西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祁连山脆弱的森林生态和实际存在的危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使其越来越不适应河西乃至甘肃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祁连山(张掖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张掖段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核心区和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主要径流形成区。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面临冰川退缩,雪线上升;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物种减少,病虫害蔓延;投入不足,建设能力弱;生态治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等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的发展对策:保护森林植被,增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保护湿地资源,修复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狠抓节约用水,减轻祁连山生态环境压力;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国家尽快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建议国家增加张掖生态用水、建立黑河调水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国家公园建设,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和积极进展,但同时我国国家公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环境资源保护及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景区划分混乱及配套设置薄弱、生态保护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治理机制不严格等。特别是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更是反映出我国国民对于生态保护及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问题。为此,提出了通过签订保护地役权、分区建设、多方合作、联合发展及完善治理体系等四大措施积极推动我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要闻     
正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10月29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仪式在甘肃兰州举行,这标志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步入新的建设阶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甘肃省省长唐仁健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北京市平谷区等27个城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0月15日,在广东深圳召开的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北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开展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科学规范的监测与评价,以反映国家公园的保护成效和促进对生态体系完整性的保护.文中综述了国家公园的概...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是我国政府特许经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创新,不仅为国家公园的建设注入资金,还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既贯彻了国家公园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公共利益的基本目标,也保障了原住居民的个人利益。但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特许经营协议性质存疑、准入机制的缺陷与退出机制尚未系统规定等问题,这对特许经营制度发挥效用造成了阻碍。基于此,应赋予特许经营协议兼具“行政”与“民事”的双重性质,在协议订立阶段为行政许可,在协议实施阶段为民事合同;应通过构建特许经营管理咨询委员会,限制优先续约权的使用,以及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特许经营准入机制;应通过构建临时接管制度、完善特许经营的监督制度等方式建立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创建范围涉及甘肃和青海两省,总面积502万公顷。2020年9月,祁连山国家公园经国家评估验收,基本达到试点目标和国家公园设立的各项标准要求。2022年12月,甘肃、青海两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祁连山国家公园设立申请。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首都北京是资源能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的典型区域。为了保护其空间生态系统完整性、强化区域资源保护和减缓生态承载力,迫切需要加快首都国家公园建设。文中基于世界级城市群的视角,以北京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公园建设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资源没有合理化利用、体制不够完善、投入不足等问题,从建设原则、治理体制、资金投入等维度提出首都国家公园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中之重。自2015年以来,国家先后在12个省陆续开展了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在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爱华  裴雯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2):11-13,77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退化及污染状况、生态环境治理状况、效益等方面对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其指标体系,并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述,试图对区域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祁连山在我国的地理意义,其后分析了当前祁连山保护区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策略和措施,以期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祁连山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生态移民、保护区与社区共建等方面初步提出了保护区建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和发展一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焦点问题,生态公益补偿制度目前尚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肃南县生态公益林现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完善公益林的管理体制机制,目的是更好的保护与恢复祁连山生态环境,荫及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研究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只有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祁连山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真正对策。祁连山背靠青藏高原,横贯河西走廊全境,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