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利用漆酶催化氧化碘化物产生碘自由基的特性,将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固着于竹材上,提高竹材的防腐性能和抑菌成分的固着性,为木竹材保护和改性提供一种环保、高效的新方法。【方法】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促进剂,采用不同酶活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通过14天流失试验和室内耐腐性试验测试流失前后竹材的防腐性能,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防腐竹材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单独碘化钾处理竹材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但质量损失率均在10%以上。采用不同酶活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可进一步提高竹材防腐性能,酶活0.60 U·mL~(-1)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防腐效果最佳。经白腐菌腐朽3个月后,漆酶催化碘化竹材质量损失率为7.92%,流失试验后防腐竹材质量损失率增至9.85%,仍属于Ⅰ级耐腐。与白腐菌相比,褐腐菌对竹材的降解更严重,未处理竹材质量损失率高达24.95%,酶活0.60 U·mL~(-1)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质量损失率为9.44%,流失试验后防腐竹材质量损失率变化幅度小,增加0.91%,而单独碘化钾处理竹材质量损失率从流失前的14.30%增至15.34%,漆酶催化碘化竹材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和抗流失性能。从SEM可见,未处理竹材腐朽试验后细胞壁出现明显穿孔现象,特别是褐腐菌,部分穿孔连成一片,细胞完整性已严重破坏,而酶活0.60 U·mL~(-1)的漆酶催化碘化竹材菌丝较少,细胞壁结构较完整。XPS分析表明,处理竹材经14天流失试验和3个月耐腐性测试,白腐菌和褐腐菌对其氧化降解程度均不高,漆酶催化碘化竹材不仅能抑制竹材细胞壁遭受白腐菌和褐腐菌降解,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流失性。【结论】漆酶催化碘化竹材可提高碘在竹材中的固着性,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具有较好的抵抗力,漆酶催化碘化竹材的耐腐性能高于单独碘化钾处理,是一种抗流失性强、高效且环保的新型竹材防腐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克服竹材易霉变的缺陷,采用水性杀菌剂对竹材进行热浴改性处理,揭示了改性处理对竹材防霉及胶合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研发竹材高效防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性异噻唑啉酮衍生物复合杀菌剂(MBI)、异噻唑啉酮衍生物与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复合杀菌剂(DIB)、硼砂硼酸混合物(BB)溶液对竹片进行热浴改性处理,系统研究了改性处理条件对竹材吸液率、失重率、淀粉含量、接触角、竹材防霉和胶合性能、有机杀菌剂循环热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相较于25℃浸泡处理,杀菌剂热浴改性提升了竹材的吸液率、失重率、淀粉脱除率及防霉性能,且有机杀菌剂的防霉效率高于无机杀菌剂,其中DIB与MBI热浴处理竹材对黑曲霉与混合菌(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防治效力均可达到100%。经杀菌剂热浴处理后,MBI和BB改性处理竹材的表面润湿性降低,胶合性能提升,DIB改性处理竹材的表面润湿性提升,胶合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明杀菌剂热浴改性处理对竹材表面润湿性和胶合性能的影响与杀菌剂的种类相关。经过10次循环热浴处理后,DIB、MBI处理液的抑菌活性下降幅度均不超过30%,表明水性有机杀菌剂的热浴稳定性高。【结论】杀菌剂热浴改...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防霉型重组竹的制造需要,在炭化竹束中引入硅、铝、铜、硼等无机物,研究开发了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铝溶胶固着铜硼复配防霉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硅铝溶胶、磷酸、硼酸和铜盐4个组分处理炭化竹束并干燥,经热压成重组竹板材,以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3种霉菌的平均防治效力作为防霉性能的评定指标,分析防霉剂各组分对重组竹防霉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出重组竹硅铝溶胶防霉剂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硅铝溶胶、磷酸、硼酸和铜盐的较佳质量分数分别为20.78%,3.06%,1.66%和0.99%时,制备的防霉剂对霉菌的防治效力可达到91.75%,显著提高了重组竹的防霉性能,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其中吸水厚度膨胀率可达3.27%,弹性模量为10 560.92 MPa,静曲强度为103.06 MPa。通过SEM对重组竹微观形貌观察得出,防霉剂处理前后的重组竹表面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硅铝溶胶防霉剂在重组竹中形成了不规则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铜和硼的固着。研究结果将为生产防霉型重组竹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4.
毛竹竹材由于富含淀粉和糖,在适宜的条件下极易受到以此为食的各种霉菌的侵害,给竹材加工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进行竹材的防霉保护。传统的化学药剂浸渍竹材,虽然防霉效果优异,但因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或重金属成分,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利用生物酶进行竹材的防霉处理,不但简便高效,而且绿色无毒。在研究过程中采用7种不同酶量的淀粉酶溶液来处理竹材样品,同时对比了最适加酶量下3种不同处理时间和3种不同处理温度对竹材样品防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酶处理液中酶量的增加,竹材样品的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明显;淀粉酶处理液的处理时间对降低竹材淀粉和还原糖含量起到关键作用,适当延长竹材的酶处理时间有益于降低竹材的淀粉和还原糖含量;适合的淀粉酶处理温度能提高淀粉酶水解效率,降低竹材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竹材的防霉试验中,经淀粉酶溶液处理过的竹材,对3种霉菌(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均有很好的抗霉效果;随着淀粉酶处理液酶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竹材的防霉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表明,最佳淀粉酶处理工艺为:酶量120 U/mL,酶处理时间36 h,酶处理温度95℃。研究结果可为竹材的防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5种防腐防霉剂对重组竹材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溶季铵铜(ACQ),铜唑(Cu Az),丙环唑和戊唑醇(ZJFC-Ⅰ),壳聚糖铜配位聚合物(CCC),碘代丙炔基丁基甲胺酸酯、丙环唑、戊唑醇(PINSKAN)5种防腐防霉剂,分别调配成0.5%,1.0%和1.5%3种浓度;采用桔青霉(Penicillam citri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3种霉菌,绵腐卧孔菌(Poria placenta)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2种腐朽菌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炭化重组竹材进行防腐防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重组竹材抑菌能力明显提高,载药量随着防腐防霉剂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载药量越大,重组竹材抑菌效果越好。浓度为1.0%的ZJFC-Ⅰ和浓度为1.5%的ACQ对3种霉菌防治效力最好,均达100%;浓度为1.5%的Cu Az对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防治效力分别为81.25%和87.50%;浓度为1.5%的CCC和PINSKAN对黑曲霉的防治效力分别为87.50%和100%。处理后的重组竹材防腐能力提高60.4%以上,平均质量损失率均在3.36%以下,均达到Ⅰ级强耐腐。浓度相同时Cu Az抑制腐朽菌效果最好;未处理重组竹材防霉性能最差,对3种霉菌防治效力均为0,但具有较好的耐腐能力,平均质量损失率为8.48%,达到Ⅰ级强耐腐。  相似文献   

6.
CMC系列防腐剂对毛竹材的防霉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青霉、木霉、黑曲霉为试菌,与常用的竹材防霉剂硼酸(HBO3)、百菌清等进行比较,对壳聚糖金属配合物(CMC)系列的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的防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CC和百菌清对木霉、青霉、黑曲霉防治效果均优于CZC、壳聚糖和硼酸;相比之下,CCC对青霉防治效果优于百菌清,而百菌清对木霉防治效果优于CCC.  相似文献   

7.
以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为试验霉菌,以竹重组材为试验对象,使用6个浓度梯度的ZJFC-Ⅰ防霉剂进行处理。经过1个月的防霉试验后,分析各浓度对3种霉菌的防治效力。结果表明:ZJFC-Ⅰ在0.7%浓度时为极限浓度,试件经过ZJFC-Ⅰ处理后,再在表面涂布一层保护油,防治效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采用竹束浸渍、重组竹材浸渍及直接涂刷三种处理,对比分析同等浓度不同药剂及处理方式对重组竹材的霉腐防治效力。结果表明:华科-108强力杀菌防霉剂和ZJFC-I型水剂防霉剂都具有良好的霉菌抑制效果。而氟酚合剂、硼酚合剂,对试验霉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防治效力中等;3种水性防霉剂采用竹束浸渍处理和竹重组材浸渍处理后,防霉效果差异显著。对竹重组材进行防霉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对其制造单元(竹束)进行防霉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霉变前后毛竹重组材的解剖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竹重组材未经防霉处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程度较大,振动趋势有明显改变,说明竹材易发生霉变。而经过ZJFC-I和华科-108防霉处理后的竹材,降解程度稍弱,说明经过这两种防霉剂处理对三大素的降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硅凝胶固着铜防霉剂,研究了该防霉剂处理毛竹竹材的抗流失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测定了防霉剂在竹材中的固着性能。结果表明,硅凝胶固着铜防霉剂处理竹材的流失率为9.68%,约为氨溶烷基胺铜(ACQ)、铜铬砷(CCA)处理材的1/5、1/3,硅凝胶提高了铜的抗流失性;硅凝胶固着铜防霉剂进入竹材后主要沉积在导管中,主要元素也通过与纤维素羟基形成了氢键结合、与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的范德华力发生物理吸附等方式进行固着;另外,硅凝胶固着铜与竹材纤维素上活性较强的伯醇羟基发生反应生成羧酸铜,形成Si-O、Si-O-Cu键,硅凝胶改善了铜在竹材中的固着性。这将为毛竹竹材及其制品的防护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0.
竹材在人类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较易霉变的性质使得其应用受限。目前主流的物理蒸煮高温杀菌法不能完全防止竹材在潮湿环境下霉变;化学防霉剂虽然可以防止竹材霉变,但由于安全性问题使得处理后的竹材很少应用在家居环境中。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促使研发环保有效的防霉措施变得迫切。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萃取的油状液体,因其天然环保、容易获取并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性,被视为天然的抗菌材料。研究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杂熏衣草、茶树(又称白千层)和蓝胶尤加利精油为研究对象,用GC/MS测定精油的化学成分;使用牛津杯法验证3种精油对竹材致霉菌:黑曲霉、桔青霉和哈茨木霉的防霉作用;并使用国标法验证其对竹材霉菌的防治效力。结果发现,杂熏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10%)是芳樟醇(41.94%)、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31.66%);茶树油的主要成分是松油烯-4-醇(53.06%)、γ-松油烯(20.45%)和P-伞花烃(10.23%);蓝胶尤加利油的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72.58%)、P-伞花烃(15.95%)。3种供试精油对3种所试霉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总体上,抑菌效果依次是茶树熏衣草尤加利,其中尤加利对哈茨木霉的抑制较弱,对黑曲霉的抑制非常微弱。在对竹材霉菌的防治效力试验中,3种精油均表现出卓越的防霉性能。以上结果证明杂熏衣草、茶树和蓝胶尤加利精油能够良好的防止竹材霉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施用方法等性能,从而开发为天然的竹材防霉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竹材内含丰富的淀粉和糖类物质,易遭霉菌侵蚀,耐候耐久性差,探讨糠醇树脂改性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和防霉性能的影响,为重组竹糠醇树脂改性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利用10%、20%、30%质量浓度的糠醇树脂加压浸渍竹束单元,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并采用"热进冷出"工艺制备重组竹板材,测量不同质量浓度糠醇树脂改性处理竹束的颜色和增重率,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糠醇改性重组竹材的吸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弹性模量、静曲强度、热稳定性、防霉性能和微观结构,检测了糠醇树脂在竹材样品中的显微分布,系统研究了糠醇树脂质量浓度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防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糠醇树脂改性处理使竹材颜色明显加深,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防霉性能显著提高,与对照材相比,改性竹材的色差可提高30.92%,吸水率可降低41.03%,吸水厚度膨胀率可降低46.34%,热失重率可降低75.38%,防霉等级可提高3个等级;糠醇树脂改性处理对重组竹的弹性模量影响不显著,但使其静曲强度最大可降低20.21%;随着糠醇树脂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竹材的颜色、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防霉性能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静曲强度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糠醇树脂改性重组竹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防霉性能,20%糠醇树脂改性重组竹对霉菌的防治效力达到100%,可广泛应用于室外竹制品的制造。  相似文献   

12.
天然存在的肉桂醛具有广谱的抗菌生物活性。为了开发环保、高效的木材防腐防霉剂,通过滤纸片法和处理材室内防腐防霉试验考察了肉桂醛及其3种衍生物对木材的防腐和防霉作用。滤纸片法实验结果表明,肉桂醛对4种供试菌种(即:密粘褶菌、彩绒革盖菌、黑曲霉和桔青霉)均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性能。然而,在密粘褶菌对木材的腐朽试验中,对氯肉桂醛表现出最好的保护性能,在浓度为40 g/L时即达到Ⅰ级耐腐;肉桂酸表现出优于肉桂醛的保护能力,在浓度为10 g/L时即达到Ⅱ级耐腐,而肉桂醛在20 g/L时方可达到Ⅱ级耐腐。在彩绒革盖菌对木材的腐朽试验中,肉桂醛和肉桂酸在浓度为50 g/L时达到Ⅰ级耐腐。在防霉方面,肉桂醛与对氯肉桂醛对黑曲霉和桔青霉有最好的防霉效果,特别是对于桔青霉,在浓度为68.67 g/L时完全防止了桔青霉的霉变。对于黑曲霉,在同样浓度下,两种化合物处理的木材试样都只是发生了很少的霉变。肉桂醛及其衍生物表现出对木材很好的保护作用,且环境友好,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4种不同防霉剂(CCA/SMR、DDAC/IPBC、NCM/IPBC和NCM)对丛生竹梁山慈竹进行防霉处理,研究了防霉剂种类、防霉处理工艺对竹材防霉效果的影响,同时对3种防霉效果检测方法包括实验室培养皿法、野外遮荫法和野外暴露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CCA/SMR和NCM防霉剂的防霉效果约为2个月,使用浓度分别为1.5%/0.3%和5.0%,可用于竹材贮存、运输、加工过程中的防霉;混合防霉剂DDAC/IPBC和NCM/IPBC的防霉效果更好,可考虑用于竹制品使用过程中的防霉;采用加压处理工艺的竹材,其防霉效果明显优于浸泡处理工艺;3种防霉效果测试方法得出的处理竹材的防霉结果基本一致,但测试的侧重点、针对的霉菌种类和环境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对于户外用竹制品防霉效果的测试,以野外暴露测试为主;室内用竹制品或竹材贮运过程中的防霉效果的测试,以实验室培养皿和野外遮荫法测试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竹木制品的防霉防变色性能,及提高处理药剂的抗流失性,采用多菌灵(CBZ)、多菌灵与三唑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分别处理马尾松试材后,在试材表面涂刷不同的疏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理材中CBZ、三唑化合物的流失性能.结果表明,涂刷疏水剂后,处理材中CBZ、三唑的固着率显著提高,其中水性清漆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用TMO处理竹地板材的防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MO防霉剂对竹材霉菌毒性试验和对毛竹地板材进行不同工艺的防霉处理后的抗霉效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TMO防霉剂对霉菌的毒性较高,地板材经07%药液用I、J、K处理工艺防霉后就能达到较好的防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CMC系列防霉剂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以下简称CMC系列)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木材防腐剂,通过抑菌试验将其用于竹材防霉,结果表明:(1)CCC和CZC两种抑菌剂对于青霉、黑曲霉和木霉的抑制效果都明显高于H3BO3,且这两种抑菌剂对霉菌的抑制持续性都比较好.(2)浓度为1.8%的CCC和CZC对青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浓度为1.0%的CCC和1.8%的CZC对黑曲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浓度为2.2%的CCC和0.6%的CZC对木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竹材的防霉性能,采用低温水热法,以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在竹材表面制备ZnO纳米晶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并结合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试样表面的元素状态,还通过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试样的结晶形态,以及采用热失重检测仪分析了试样的热降解过程,最后测试了ZnO负载前后竹材的防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水热法可以成功制备纤锌矿ZnO纳米晶体,并使其紧密负载在竹材表面。室内防霉试验结果表明,ZnO负载的竹材对黑曲霉和青霉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但对木霉的防护作用不明显。室外防霉试验结果表明,与竹材素材相比,ZnO负载的竹材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可以使霉菌推迟2个月出现。  相似文献   

18.
竹材是我国重要的产业资源,大力开发竹资源对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促进竹材优化利用、实现乡村振兴、减排固碳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竹材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且具有吸湿性,极易发生霉变,使其使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竹材防霉处理对竹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竹材防霉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型防霉剂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且随着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化,发展方向更趋向于高效、环保、低毒或无毒、低成本。尽管许多防霉剂表现出优良的防霉性能,但仍存在流失率高、易挥发、易氧化降解等问题,尤其不利于户外使用。因此,竹材长效防霉已经成为竹材防霉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为全面把握竹材防霉研究进展,对竹材和竹制品霉变原因进行了总结,重点针对近年来典型防霉处理技术及新型防霉剂进行了综述,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工艺角度对现有竹材长效防霉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对竹材防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γ射线辐照对竹材防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0)CO源的γ射线对竹材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前后竹材防霉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分析γ射线改善竹材防霉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竹材的防霉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白夹竹为试验材料,采用环保防霉剂对其进行加压防护处理,分析药剂浓度、加压时间、浸渍温度对防腐防霉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各工艺条件载药量的差别,并分析防腐防霉处理工艺对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浓度是影响白夹竹防腐防霉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白夹竹较为理想的防腐防霉处理工艺为药剂浓度1.5%,加压时间30min,浸渍温度120℃;防腐防霉处理使白夹竹主要力学性能略微下降,但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