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相对稳定,以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主的12个省份的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均有待提高。中国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上稳定发展,耦合协调度基本低于耦合度,华中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西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整个系统基本处于由良性耦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最终阶段,11年间高水平耦合发展阶段的省份占比增加,华东和华中地区保持高水平耦合稳定发展,东北地区耦合程度下降。两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平稳,整体属于失调衰退类型,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31个省份均属于森林旅游经济效益滞后发展,生态环境带动森林旅游经济发展。因此,提出了在推进森林公园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推动绿色产业来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系统分析思维,将公园系统和经济系统纳入到“公园-经济”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大陆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构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究1996—2017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看,全国尺度上“公园-经济”复合系统由失调衰退向耦合协调过渡;经济因素长期活跃,公园系统经历“迟缓-提速”的过程;各规模城市间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波动上升,呈特大、大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引领,中、小城市失调滞后的特征。2)从空间分异看,复合系统耦合协调与经济水平存在空间对应性,呈“沿海-内陆”的梯度化分异特征;东部公园、经济发展强调“量质并举”,中部、西部和东北侧重“以量驱动”。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0—2020年福州市林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数据,构建福州市林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3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福州市的耦合协调程度由失调向优质协调转换,期间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初级失调—勉强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过程。2010—2020年福州市协调度均低于耦合度,在不同的阶段存在林业滞后、经济滞后以及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福州市未来林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以来处于低下状态,尤其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占用耕地现象尤为严重,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凸显出不协调现象问题愈演愈烈.采用熵值法求取研究系统指标权重,以综合指数评价法求取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分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四个时期北部...  相似文献   

5.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12—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28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越来越紧密,呈现向外辐射的经济效应;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中心节点主要是武汉和长沙;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贵阳市偏坡乡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素质、区域经济等相关指标,构建了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Logistic增长预测模型,对典型喀斯特峰丛槽谷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5年为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16~2020年为逐步良性协调发展阶段,2021~2027年趋向于高效协调发展阶段。随着生态休闲旅游的合理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也逐步趋于高效优质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中国已经步入了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时代,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位于长江沿岸的湖南长江经济带,其人文和水环境的协调度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以湖南长江经济带的岳阳沿江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建立了评价人水关系协调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了2008~2017岳阳沿江地区人水关系协调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度分析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驱动因子,为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28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倒U形”,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的“S形”趋势,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趋势,但2015年后各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均有所放缓。【结论】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以中度协调阶段为主,基本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向良好耦合协调的过渡时期,提升空间较大;森林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在1980—2020年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建议从构建优良的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ESDA-GIS分析2008—2018年云南省地级区域人均公园绿地的变化格局,探究其绿地建设水平和结构变化,并借助离差系数来衡量绿地建设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08—2018年云南省的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形成集约发展态势;绿地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速的同步化程度较低,各州市的绿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西南、西北地区的协调度较高,而滇中地区的协调度则偏低。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判公园与人口的互动关系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水平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34个县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公园-人口"系统2000—2018年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进行时空双维定量探究。研究表明:1)从2个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看,时序上由公园引领转变为人口主导,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发展态势。2)从"公园-人口"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来看,在时序上经历了"勉强协调→濒临失调"的转变,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演变格局,且存在一定的"圈层+轴线"结构。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研究可定量化呈现江苏省公园与人口的多元动态关系,以期为两者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并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且以2001~201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环境发展公报中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项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了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了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0年以来,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除了在2005~2006年期间有所下降以外,总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贵州省的耦合协调度也在不断增强,从2001年的基本耦合阶段到2010年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总体来说,贵州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城市化发展水平一直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今后必须在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化与社会水平的同步协调提高,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在评价城市园林绿化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函数,对协调性进行研究,并以山东省地级市为例,探寻城市发展中在绿化生态环境发展方面存在的偏颇及问题,以促进城市化、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对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二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为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有序发展、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基于湖南武陵山区特征构建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评价体系,通过加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37个县区2014—2020年的生态旅游和区域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数,并分析了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1)湖南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空间格局表现为重点县区突出、四周高、中部低,整体变化不大,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2)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S”型上升态势,空间格局上由北高、南低转变为西北高、东南低,最后演化成西北高、南部少数地区低的分布状态,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3)耦合度呈倒“V”字形变化,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极高,联系密切且处于有序发展阶段;4)耦合协调度呈“V”字形小范围浮动上升,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变化主要集中在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3种类型县区。【结论】湖南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存在着显著的非同步性,其中生...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选取了13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排名,并结合其空间位置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严重的不均衡特征。整体来看,鲁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鲁西地区,青岛、烟台、济南、潍坊经济实力强,淄博、临沂、济宁等地区经济实力中等,其它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空间结构呈"E"字型。最后,对各类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提出了对策,为山东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和统计分析,在Geoda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指标进行研究,对2004~2015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4~2015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差异十分显著,通过计算标准差和变差系数得出,绝对差异从4445到20156,极化现象明显,相对差异从0.59到0.47,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自然条件、人文因素、产业结构、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为县域经济水平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尺度测度各县市"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融入绿色化指标构建了"新四化"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5年咸宁市"新四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5年,咸宁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耦合度等级出现良性耦合趋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前期有所波动,后期增长平稳并呈现中级协调状态。提出了今后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农地流转和农村人口转移提升城镇化支撑作用,提升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控制高污染高消耗企业,保障区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促进咸宁市"新四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临空经济是一种具有较高时空价值的新经济模式,能够促使技术密集型与信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有效推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选取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省域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临空经济对中国省域创新水平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临空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该省创新水平的提高,且对与该省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省份的创新水平也有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国家与社会应当积极推动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与成长,成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熵权-TOPSIS结合的定量评价体系,选择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西安、成都和杭州,对比分析了西安市在2000~2016年与成都和杭州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三座城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随城市发展逐年递增;表明城市的协调性水平与城市自身承载力有关;运用良好的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旅游资源的效益从而提高协调性水平;时下西安需要利用好对外开放以及拓展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全域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昆明市全域旅游POI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冷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昆明市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模式特征。结果表明:(1)全域旅游点主要分布在昆明市西南部的主城区,各种旅游点分布有一定区域差异性。所有全域旅游点均呈现空间聚集态势;(2)全域旅游点在整体格局上空间极化特征鲜明。所有类别的全域旅游点均呈现出"西南密集,东北部稀疏"的对称空间分布格局;(3)昆明市全域旅游以昆明市主城区为核心,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宜良县5个区域内全域旅游点分布相对集中,为热点区域,而嵩明县、安宁市的大部分地区相对匮乏,为冷点区域。昆明市全域旅游最集中的区域位于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的四区交界处,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多聚集"多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现状、旅游潜力、旅游环境三方面出发,构建了区县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各区县旅游竞争力作出了定量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旅游竞争力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其中渝中区居于首位,从五大功能区来看,都市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旅游竞争力较为强劲,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与与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相对薄弱,各区县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各具优势与不足;根据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可以将重庆市38个区县划分为强旅游竞争力区县、较强旅游竞争力区县、较弱旅游竞争力区县、弱旅游竞争力区县4个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