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油茶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为油茶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油茶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季节2个土层5个品种的油茶根际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油茶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油茶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对油茶的侵染率受季节和油茶品种的影响。油茶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目8科9属AM真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为球囊霉属Glomus(58.50%),其次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9.43%)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3.28%)。秋季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且春季最低;0~20 cm土层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高于20~40 cm土层,而其多样性低于20~40 cm土层。品种对油茶根际AM真菌的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有显著影响。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季节对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土层和品种显著影响A...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植被类型间的差异,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门,undefined saprotroph、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寄生性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的显著差异功能类群分别是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真菌群落组成在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常绿阔叶林真菌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在亚高山矮林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ABT分析表明,根碳含量是影响真菌丰富度的首要因子,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鉴定根腐病潜在病原菌,改善土壤施肥制度,筛选油茶病害生防菌及研发防控药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PICRUSt功能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病情等级下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借助冗余分析等方法探讨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从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共获得1 707个OTU,分属于18门257属。患根腐病后,细菌的丰富度指数(Chao1)及均匀度指数(Ace)升高。相较于健康油茶,患病油茶土壤内酸杆菌门的丰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变形菌门的丰度升高;根系内变形菌门的丰度随病情等级的上升,逐级升高。相较于健康油茶,患病油茶土壤内慢生根瘤菌属的丰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系内苯基杆菌属的丰度随着根腐病病情等级的上升逐级升高。油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发病情况较轻与发病情况较重的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油茶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细菌以代谢功能为核心,患病导致油茶根系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功能丰度提高,根际土壤内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种植方式对两种菌根类型树种吸收根性状的影响,揭示物种共存的适应条件。[方法 ]本研究选择8个树种(5个AM树种和3个EM树种)的单种和所有树种混种的样地,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单种vs混种)下两类型菌根(AM vs EM)树种吸收根(1~2级根)的主要形态性状(根直径、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单根长)和构型性状(根分支强度、根分支比)及菌根侵染率的差异。[结果 ]菌根类型极显著影响吸收根的形态和构型性状(p<0.001),显著影响菌根侵染率(p<0.05);种植方式仅显著影响吸收根的组织密度和根构型性状(p<0.05);菌根类型和种植方式对所有性状均无交互影响(p>0.05)。AM树种根性状间的相关程度高于EM树种,混种大幅度降低AM树种根性状间的相关性。混种降低AM树种根形态性状的可塑性(比根长除外),增大其构型性状的可塑性;混种降低EM树种根组织密度的可塑性,增大根直径、构型性状及侵染率的可塑性。[结论 ]AM和EM树种的根形态和构型性状均有显著差异。混种对AM和EM树种根性状的可塑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增大AM树种的分支强度,降低EM树种的根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西省油茶常见栽培品种的果实生长和经济性状差异,为油茶生产中品种的选择和良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无1'赣永5'长林4'和'长林40'4个品种的7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油茶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跟踪调查果实生长动态,测定产量、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结果】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生长规律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林40'无明显的快速生长期,而其他3个品种在7月下旬—8月下旬增长最快。'长林4'的果形指数先降后升,其他3个品种基本持续增大。到果实成熟时,'长林4'果实最大,而'赣永5'果形最不同。4个品种在单果鲜质量、鲜果出干籽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量和产油量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单株结果数、干籽出干仁率和种仁含油率上无显著差异。对10个果实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长林4',鲜果含油率最高的是'赣无1',干籽出仁率最高的是'长林4',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长林4'长林40'赣无1'赣永5'。【结论】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生长规律和果形指数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林4'综合经济性状最优,'赣永5'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根际土壤氮素的富集程度和差异性,选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其全氮、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树种根际土壤全氮含量5—10月波动在1.22~5.43 g·kg-1之间,最大值均在5月;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波动在22.41~53.75 mg·kg-1和0.79~2.06 mg·kg-1之间,含量均在7、8月较低,且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月平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为最高。2)研究区无机氮素以铵态氮为主,占95%以上;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P <0.05)高于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101.77%、29.26%和9.07%;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全氮富集率达101.25%,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均最高为39.37%和15.34%;樟子松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分别为95.98%、34.86%和7.84%;白桦全氮的富集率最高为125.73%,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为30.30%和7.31%;山杨根际土壤氮素富集率最小。3)根际土壤铵态氮与全氮、硝态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全氮与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4)4个树种根际土壤对氮素养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正根际效应,其中针叶树种对无机氮素的富集能力强于阔叶树种,且兴安落叶松对氮素的富集能力最强。因此,在森林经营和调整林分结构时可适当调整兴安落叶松树种比例,以提高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刺槐纯林中AM真菌侵染水平、植株养分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阐明"菌根-刺槐-土壤"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影响不同林龄刺槐纯林生长的关键因子,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纯林的经营管理及深入研究植被恢复后生态效益的发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0年)和11、23、35和46年生的刺槐纯林,采集刺槐枝、根及其根际土,测定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枝和根中养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结果】1)随林龄的增加,AM真菌侵染率呈先增加后维持稳定的趋势,孢子密度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刺槐根和枝中养分状况与林龄显著相关,其中以根中钾、锌、铁、锰以及枝中氮、铜、锌、钾、铁、锰、钙、镁含量与林龄关系最为密切。3)随林龄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趋势,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则呈直线下降的趋势。4)总的来说,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和植株养分状况与刺槐生长均有关,但刺槐林龄与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是随林龄而变化的。其中,11和23年生刺槐主要与枝中钾、锰、钙、镁、铁和锌含量呈正相关;35年生刺槐与枝中氮和铜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呈正相关;46年生刺槐与根中钾和铁含量、AM真菌孢子密度、土壤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1)刺槐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侵染状况、易提取球囊霉素及植株养分含量与其林龄有关。2)不同林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和植株养分状况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其中,中幼龄(11~23年生)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主要依赖于地上部养分状况,而成熟(35~46年生)刺槐林则受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养分状况、AM真菌及土壤中氮、钾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丛枝菌根与黄土高原不同树龄刺槐人工林及次生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15、23和30年刺槐人工林随着树龄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微生物活性(AWCD值)增大,碳源代谢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逐渐增加,23年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逐渐降低,不同林地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Y=414.82 x-188.73,r=0.927,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刺槐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随着树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次生林优于相同树龄人工林,在碳源利用上表现为与树龄更长的人工林相近.菌根侵染率与根瘤数、细菌量、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指数(H)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丛枝菌根对刺槐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功能多样性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在造林年限上表现为对较短树龄刺槐林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在造林措施上对刺槐次生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作用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非灭菌土盆栽接种试验,观察了Glomus versiforme(GV)和Glomus mosseae.(GM)两种AM真菌对油茶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以及氮磷的吸收均有影响。在接种后7个月时,GV和GM均可显著提高油茶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6.5%和72.4%,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0.5%和131.3%;GV对植株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与对照株相比未见差异,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根系的干物质量,接种GM显著增加了植株高度和茎粗,对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物质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两种真菌均降低了油茶幼苗全株的氮含量,对全株的磷含量有一定程度提高,GV显著提高了油茶幼苗根部的氮含量,而降低了幼苗茎、叶中的氮含量:接种GM和GV均增加了根、茎中的磷含量,而降低了叶片中的磷含量。  相似文献   

10.
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森林凋落物数量,进而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凋落物量输入处理(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加倍、对照)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去除凋落物相比,凋落物加倍后0~10 cm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氮(TN)、有效磷(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0.30%、49.66%、12.77%和13.90%。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P<0.05),但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凋落物加倍处理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ACT)、真菌(F)丰度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含量分别比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高68.35%、63.35%、82.65%、69.02%、40.56%和65.85%,而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比值、真菌与细菌比值则分别降低11.64%和26.67%。冗余度分析表明,铵态氮是影响该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可见凋落物输入量变化改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这对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3年生油茶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机肥、氮磷钾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不施肥处理下的油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Y1处理的OTU和特有微生物数量为最高;各个处理优势细菌有所不同,CK、Y1、Y2的优势菌种为绿弯菌门,而Y3、Y4的优势菌种为放线菌门;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其中Y1处理的Chao1指数、Y4的ace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20.3%;AN、AK、TK是油茶幼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的主要影响因子,Y1处理下土壤细菌的丰度为所有处理中最高.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磷钾不同比例对油茶幼林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和影响,为油茶幼林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3年生油茶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机肥、氮磷钾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不施肥处理下的油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Y1处理的OTU和特有微生物数量为最高;各个处理优势细菌有所不同,CK、Y1、Y2的优势菌种为绿弯菌门,而Y3、Y4的优势菌种为放线菌门;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其中Y1处理的Chao1指数、Y4的ace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20.3%;AN、AK、TK是油茶幼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的主要影响因子,Y1处理下土壤细菌的丰度为所有处理中最高.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磷钾不同比例对油茶幼林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和影响,为油茶幼林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集约化经营油茶的合理施肥和菌根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油茶和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0、10、50、100 mg/kg 4个施用水平的KH2PO4溶液处理,探究不同无机磷施用水平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油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明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和品种精确配比。[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4个良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授粉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不同授粉组合下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的差异,同时按照混料设计优化油茶品种配置模式。[结果]不同授粉组合在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均差异显著,异交授粉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自交授粉。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指标,长林53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是长林4号,长林3号、长林4号和长林40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均是长林53号。3个品种配置,采用长林4号(33.65%)+长林40号(26.18%)+长林53号(40.17%)时产油量最高。[结论]油茶在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利用花粉直感效应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选择授粉品种以及品种的比例配置,促进油茶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4个不同树种人工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揭示人工林改善土壤生产力的微生物学机制,为人工林的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臭椿、榆树、绒毛白蜡和刺槐4种人工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结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臭椿、榆树、白蜡和刺槐人工林根际土壤细菌分别有27、26、28和28门,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3门细菌在4种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是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群落;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浮游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疣微菌门5门细菌相对丰度超过1%,是根际土壤中的主要群落。4种人工林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WS3、蓝藻菌门、广古菌门、厚壁菌门、OD1和软皮菌门7门细菌丰度差异显著。2)4种人工林中刺槐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 828.49、2 602.81、8.92和0.95。榆树根际土壤细菌物种数和白蜡根际土壤细菌Chao1指数最低,分别为1 703.36和2 161.69。臭椿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分别为8.73和0.98。3)榆树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最低。刺槐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47 mg·kg-1,显著高于其他3种人工林。臭椿根际土壤pH、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8.52、48.63 mg·kg-1、330.27 mg·kg-1和74.83 g·kg-1,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人工林。4)人工林根际土壤电导率、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相关关系显著,土壤pH与细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黄河三角洲4种人工林根际土壤细菌结构相似,但部分细菌丰度差异显著;刺槐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土壤电导率、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细菌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6年生健康花椒植株和根腐病花椒植株为对象,采集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阐明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养分特征;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揭示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花椒生产和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患病花椒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根际中显著升高(p<0.05),而pH在非根际中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磷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根腐病花椒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呈现酸化趋势;建议通过施加有机肥,防止土壤养分的下降和酸化,同时减少硝态氮肥的使用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促进患根腐病后花椒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梨园的合理施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园0~20 cm土层土壤样品为材料,通过分析细菌群落物种组成的相对丰度、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0、150、300、450 kg/hm2共4个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电导率、碳氮比、全氮含量及硝态氮含量对门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碳含量、碳氮比及电导率对属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用氮肥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且与土壤氮养分含量以及pH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施用氮肥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己科河菌门Rokubacteria、A4b、动孢菌属Kineosporia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膨果期的相对丰度在施用氮肥后有所增加,其中己科河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养分含量以及pH值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4b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印度西高止山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印度西高止山脉南北Goal区内25个科的36种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30个物种带有丛枝菌根真菌,其余6个物种没有丛枝菌根真菌定植。在根际士壤中,共发现了来自5个菌属(球囊霉属、无梗囊霉、盾巨孢囊霉、巨孢囊霉属和Ambispora)的42种丛枝菌根真菌。本研究区内,球囊霉属是优势属,聚线绣球菌是优势种。定植百分比和孢子密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南、北Goa区内,Simpson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区具有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9.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为探明湖北、安徽两省20个典型采样地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对枫香根际土壤中AMF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枫香林区AMF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当地枫香林地AMF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10、20、50和100年生枫香为对象,采集枫香根际5~25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F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利用KOH脱色锥虫蓝染色法观察20个采样地枫香根系的AMF侵染状况。冗余分析(RDA)探讨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 20个样本中97.65%的枫香根样均检测到了AMF侵染,侵染率为49.43%~73.84%,平均侵染率为62.07%,安徽稽灵山枫香根样侵染率最高(73.84%),湖北九峰山森林公园枫香根样侵染率最低(49.43%)。根内真菌丛枝和泡囊较多,呈均匀分布,表明枫香容易被AMF侵染,但不同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取样地土壤中分离出AMF孢子数为[86~275个·(50 g)~(-1)]土,平均孢子密度为166个·(50 g)~(-1)土,表现为安徽稽灵山最高[275个·(50 g)~(-1)土],安徽黄山最低[86个·(50 g)~(-1)土]。3)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AM真菌11属46种,其中球囊霉属12种、无梗囊霉属13种、盾巨孢囊霉属5种,为取样地区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4)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在1.01~2.01 mg·g~(-1)和0.62~0.84 mg·g~(-1)之间。5)不同取样点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属数、Shannon(香农)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现黄山林科院AMF的均匀度指数(1.04±0.03)和香农指数(3.55±0.04)最高。6) RDA分析可知枫香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和土壤蔗糖酶活性与AMF多样性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pH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AMF多样性影响最大,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总球囊霉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5)。【结论】湖北、安徽两省的20个样地人工林和天然林枫香根际均可形成丛枝菌根,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多样性丰富,球囊霉属为优势菌群。本研究结合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为开发枫香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油茶耐低磷指标鉴定及芽苗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油茶半同胞子代实生苗的耐低磷能力,筛选耐低磷性强的砧木以及可用来鉴定油茶耐低磷性的关键指标,为油茶良种繁育以及耐低磷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12个品种油茶的半同胞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进行盆苗试验,设定正常磷1 mmol·L-1 KH2PO4、低磷0 mmol·L-1 KH2PO4 2个浓度,测定生物量、叶形态、根系形态、全磷等14个指标,以耐低磷系数为衡量油茶耐低磷的依据,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判别耐低磷关键指标。[结果]低磷胁迫减少了大部分油茶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积累,增加了根冠比和总磷利用效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指标转化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0.398%。依据综合评价值(D),12个品种油茶半同胞子代聚类为3种类型,其中,GF20、CL3、84-3为相对不耐低磷类型;W1、CL53、GX48为中间型;G8、CL4、W2、CL40、CL18、83-4为相对耐低磷类型。PA(总磷积累量)、SPC(地上全磷)、TRA(总根表面积)、LW(叶宽)、RPC(根全磷)指标的回归模型为:D=-0.960+0.666PA+0.341SPC+0.379TRA+0.460LW+0.197RPC。[结论]低磷胁迫或许会抑制油茶的生长,但普遍增加根冠比和总磷利用效率。长林18、长林40、赣8、长林4、赣无2、赣石83-4相对耐低磷。总磷积累量、地上全磷、总根表面积、叶宽、根全磷可作为油茶耐低磷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