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通过监测校园环境噪声水平,根据国家标准对校园声环境进行了噪声污染评价。使用NL-27噪音计,对校园8个不同功能区分别于9:00~11:00、13:00~14:00、15:00~17:00和22:00~23:00四个时间段对等效声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天校园内各个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低于夜间。其中办公、教学区和田径场噪声值昼夜都达标;厚德广场白天超标,晚上达标;校门口、学生宿舍、小吃街昼夜都超标,白天超标率低,夜晚较严重。该校园声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虽然教学和办公区噪声值低于国家标准,但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和校门口交通干道旁噪声值高于国家标准,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噪声污染进行干预,确保学校的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监测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环境噪声和校园外道路交通噪声,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噪声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校园噪声污染现状评价及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内外环境昼夜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夜间较昼间更为突出,校园外部环境噪声大于内部,校园内部以学生生活区慧园最为显著。据此,就校园环境噪声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克菊  刘美玲  金超 《绿色科技》2023,(14):169-173+178
依据重庆市北碚区2020~2022年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资料,评价了重庆市北碚区城市声环境现状,分析了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20~2022年,重庆市北碚区区域环境噪声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且网格噪声达标率为100%,噪声水平为二级,评价等级为较好;功能区环境噪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1类功能区监测点的超标率高于2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同时夜间噪声比昼间噪声污染严重。根据监测结果的分析对比,从布局、源头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防治噪声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对某1000户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在该小区共设置10个监测点,在工作日和周末进行实地监测。根据《GB3609-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监测了该小区工作日和周末的声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居民区昼间噪声Leq监测值总体上高于夜间,昼间声环境质量为一般,夜间声环境质量为好。总体来看,该居民区的声环境情况较好,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般。  相似文献   

5.
于2017年12月的四个周末,通过观察法和实地勘测法对齐鲁理工学院校园内典型监测点进行了声环境监测,给出了各监测点不同时间段等效声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周末声环境变化规律与校门外车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学生周末生活规律呈现一致性,昼间校门口全天等效声级超过I类声功能区噪声限值,而运动场、生活区也有半数或以上监测时间段噪声超限;夜间除小树林外所有监测点噪声超限。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大学校园周末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需要,建议通过控制车辆鸣笛、加强校园内师生声景环保意识教育的方法解决噪声污染,并提出了提升校园整体声景设计的建议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校园噪声为调查对象,按学习区、住宿区、运动区和交通区4个功能区在2个校区同时开展了定点分时段的噪声测量,采用基于等效连续声级法进行了噪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校园各功能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8个监测区昼间仅西区的学习区和住宿区以及北区的运动区能保持相对良好的声环境;而夜间噪声值全部超标,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7.
城市声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本文以哈尔滨市区设置监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市区声环境质量状况、生活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人口分布情况、区域声环境声源构成状况、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情况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运用统计和平均法对哈尔滨2006~2010年间的声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市区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工业区达标率高于其它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超标严重,尤以夜间为甚。监测和改善声环境质量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选取柳州市国道209线、柳长路、跃进路等城乡道路共72个测点,对其昼夜间的等效连续声级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国道209线、柳长路、跃进路昼夜间交通噪声均值分别为81.1/71.7 dB(A)、77.5/68.9 dB(A)、75.6/67.5dB(A),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昼夜间噪声均属于“差”等级,交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柳州市乡村公路交通噪声值总体上大于城市道路,且与各道路车型比例因子相关性较大;从趋势上分析,因城市的快速发展,2016年城郊公路柳长路的昼间交通噪声值比2011年有所提高。应根据道路类型的差异提出不同的降噪措施,尤其应关注大中型车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倩 《绿色科技》2023,(4):162-167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的公众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排在第二位。如何治理噪声污染,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染问题,保证城市宁静宜居的生活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十三五”期间的常规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声环境状况、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城市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外,城市区域声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总体满足国家标准,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5年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声环境等效声级年际度变化幅度不大,质量等级均保持在二级(较好)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质量等级均保持在一级(好)水平;各城市近5年功能区声环境夜间超标率较高,特别是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污染严重。为此,提出了建议:管理部门优化调整声环境功能区点位,积极推进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保证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安阳市“十三五”期间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势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安阳市城区道路声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声环境质量变化平稳,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中除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余均变化稳定。分析了不同噪声源污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为安阳市“十四五”规划中噪声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交通噪声对学校教学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尔滨市学校教学环境噪声及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分析,发现两者污染现象均很严重,超标率分别高达33%和92%。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哈尔滨市各学校校园声环境受其周边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很大,且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提出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全国首个超高压750kV输变电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对全国首个750kV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工频电场强度为6.96×10^-3~2.11kV/m,磁感应强度为1.40×10^-1~5.85×10^-1μT,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磁感应强度小于0.1mT。频率为0.5MHz时,该工程无线电干扰值为34.7~53.1dB(μV/m),符合55dB(μV/m)标准限值要求。变电站昼间厂界噪声为40.2dB(A)~58.4dB(A),除变电站南墙外受高抗噪声和750kV线路电晕噪声影响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声功能区昼间标准要求(昼间65dB(A))。敏感点昼间噪声为35.8d~48.0B(A),夜间噪声为29.4~41.9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声功能区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校园噪声环境进行了现场声环境监测,给出了各个测点不同时间段内噪声等效声级,对校园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内声环境质量整体达标,但是对于特定时间段的特定区域存在部分超标情况。校园周边由于施工影响,靠近道路部分环境噪声超标最为显著,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校园内环境噪声提出了防治建议与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王祖艳 《绿色科技》2019,(16):196-197
对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分析了该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图书馆、学生宿舍、操场和教学楼声环境较好或达标;校门口和食堂环境噪声均超标,这与学校周边道路车流量大、食堂往来人群较多有关。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噪声污染进行干预,提高学校的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为探索校园声环境建设,对某大学校园的教学和实验区、宿舍区以及图书馆3个对学生生活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区域进行了噪声布点测量。随后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和噪声污染指数法进行数据分析,绘制了噪声分布情况地图,结果表明:教学和实验区等白天基本能满足声环境标准,但夜间声环境质量不达标,提出了加强绿化、车辆限流等方法进行降噪处理。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和机动车的增加,导致交通噪声成为目前城市中的重要污染。为了减小交通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声屏障成为主要的降噪手段之一。如何设计声屏障的结构使其插入损失最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设计了直立型、倒L型、顶部弧型以及45度斜顶型4种声屏障结构方案。利用声学测试分析软件LMS Virtual Lab直接进行建模、划分网格、设置参数以及进行声学性能分析,在刚性表面情况下对声压图、频率响应曲线和插入损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4种不同的声屏障结构方案都在中低频率范围内降噪效果最好,通过对不同声屏障降噪效果的比较,可以很好的根据实际需要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达到改善交通噪声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侯芳 《绿色科技》2014,(7):246-249
指出了随着义县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度日益增加,环境噪声现状不断增加。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2009-2013年获取的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分析了义县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8月,在福海金勃源鹿业有限公司养殖区,采用摄像监控视频随机截屏的方式对11只(♂4、♀7)圈养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圈养鹅喉羚的夏季昼间行为谱。结果表明:鹅喉羚的主要行为分为采食、警惕、趴卧、运动、修饰及其他行为。在夏季昼间,鹅喉羚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趴卧(40.18%)、采食(29.40%)和运动(15.84%),警惕行为(5.77%)次之,修饰行为(4.04%)和其他行为(4.04%)所占比例最低。在活动规律上,趴卧在一天内有2个高峰期,即10:00—16:00和18:00—20:00,在18:00-20:00形成峰谷;采食在一天中有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00—8:00、17:00—18:00和21:00—22:00,在13:00—14:00形成峰谷;运动在11:00—12:00有1个较为明显的高峰期,然后迅速降低,但在19:00—20:00有所升高;修饰和其他行为在一天中波动变化不大。雌雄个体之间在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存在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区域噪声监测的目的是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以分析城市声环境质量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结合对重庆市北碚区"十二五"期间的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分析,并对"十三五"期间的噪声污染做出预测,提出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以期为环境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 P <0.01),而对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