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相似文献   

2.
对毛蚶稚贝虾池中间暂养常遇到的稚贝死亡及生长缓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稚贝死亡主要是细菌感染、网袋被浮泥糊满、网袋沉底、单位水面稚贝密度大等原因。稚贝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水中饵料不足、网袋放苗密度高、网袋目数不及时更换、网袋刷的不干净及袋中附着基打团等造成。  相似文献   

3.
青蛤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青蛤人工育苗技术,2001年7~8月,利用72m3水体进行青蛤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阴干5h 流水3h对亲贝刺激催产,以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100目筛绢网筛出的细海沙做附着基,自亲贝产卵起历时20d,培育出壳长(318~487)μm的双管期稚贝9250万粒,浮游幼虫培育成活率86 7%,底栖稚贝培育成活率平均85 6%。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采取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毛蚶稚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蚶种苗生产包括蚶苗和种苗两个阶段,稚贝中间培育前期为蚶苗培育。从2005年8月12日至2005年9月15日,我们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实验水体571.2m3,稚贝的平均规格由实验开始的450μm×280μm~500μm×300μm左右,生长到0.5cm×0.3cm~0.6cm×0.32cm左右,稚贝的壳长平均日增长134μm~162μm。培育蚶苗2.06亿粒,累计成活率为85.1%。说明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能显著提高种苗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出毛蚶育苗当中最佳附着基,本文对几种附着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采用四种对比,即油泥、网衣、网片、直接附着在池壁上。结果发现,毛蚶人工育苗最佳附着基为潮间带表层油泥。稚贝生长快,成活率高,苗整齐,壳不挂脏。经过26d培育,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分别为:油泥68%,平均壳长1.3 mm;网衣54%,平均壳长1.1mm;网片47%,平均壳长1.1mm;直接附着在池壁42%,平均壳长0.9mm。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采用不同规格的棕绳帘和聚乙烯网片作为墨西哥湾湾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稚贝附着基的附着效果.对变态幼虫至稚贝期的生长和成活稚贝及附着期中间育成率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棕帘附着基幼虫变态附着速度比聚乙烯网片快,变态幼虫至稚贝的附着率及其日生长平均值分别为:采用孔径0.5cm聚乙烯网片附着基,墨西哥湾扇贝稚贝附着率为57.1%,平均日生长为39.2um,孔径1.5cm聚乙烯网片为56.1%,39.0um;直径4mm棕绳帘附着率为59.6%,平均日生长为39.7um,采用直径6mm棕绳帘为63.1%,40.9um;而华贵栉孔扇贝采用孔径0.5cm聚乙烯网片附着基为58.4%,37.95um,采用孔径1.5cm聚乙烯网片为57.5%,36.95um;采用直径4mm棕绳帘为60.8%,38.3um,采用直径6mm棕绳帘为63.0%,39.23um.稚贝中间育成率及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墨西哥湾扇贝采用孔径0.5cm聚乙烯网片附着基为26.2%、50.12万枚/m3,采用孔径1.5cm聚乙烯网片为25.4%、46.02万枚/m3;采用直径4mm棕绳帘为18.56%、37.18万枚/m3,采用直径6mm棕绳帘20.7%、45.17万枚/m3.华贵栉孔扇贝聚乙烯网片分别为24.63%、46.91万枚/m3,25.12%、48.8万枚/m3;棕绳帘分别为17.66%、35.64万枚/m3,19.25%、40.34万枚/m3.  相似文献   

7.
青蛤(Celina sinensis)俗称黑蛤、牛眼蛤、蛤蜊等。在青蛤育苗过程中,青蛤幼体发育过程经过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虫期,然后变态成稚贝而进入附着期,稚贝在育苗池池底部生活或在附着基上生活。育苗池的底部环境最为恶劣,容易造成污染而引起稚贝的大量死亡。所以贝类育苗的关键是控制好水质,使育苗池的底部清洁而干净,给青蛤稚贝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贝类育苗对水质要求特别高,育苗海水必须经过初步沉淀池,黑暗沉淀池,再经过砂滤才能进入育苗池。有条件的苗场砂滤后的海水还要经过紫外线消毒后才能进入育苗池。如果育苗  相似文献   

8.
西施舌盘架式人工立体采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0年 6~ 11月进行室内西施舌 (Coelomactraantiquata)盘架式人工立体采苗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底质附苗量以塑料盘和细沙附苗较多 ,分别占总量的 3 1.2 5 %和 3 0 .0 3 % ;不同水层都能附苗 ,底层 (水深 12 0cm)附苗量多于上、中层 (水深 2 0~ 60cm) ,占总量的 3 8.66%。稚贝成活率与底质关系密切 ,以细沙为基质的稚贝成活率较高 ,为 80 .19% ;不同水层稚贝附着后培养 15d ,日平均增长 79.4 7~ 10 4 .2 6μm ,表层稚贝比底层稚贝生长快。盘架式人工立体采苗量为传统式池底平面采苗量的 1.6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青蛤工厂化育苗,高产技术关键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自然发育成熟的亲贝和促熟强化培养的亲贝,催产率可达100%;水温26~29℃时,受精率达88%~93%左右;受精卵密度30~35个/ml,孵化率达82%~90%,D形幼虫培养密度6~11个/ml,5~6d,附着变态.用250~300目筛绢过滤海泥,附着率达80%~82%.工厂化育苗.对亲贝选择,育苗密度,饵料供应,选优培养,"倒池"扩苗和附着基选用,作了重点说明.在150个育苗池内,每池规格45 m3水体(7.5m×4.0m×1.5m),平均池育苗量19.35 kg,共培育出80~200万粒/kg的稚贝2902.50 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的附着基处理方式及投放时机对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对附着基的不同处理无明显选择性,实际生产中以清洗过的细海沙为附着基最为合适;投放附着基的早晚对存活的大竹蛏稚贝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700μm以后其存活率降低,以500μm左右投放清洗好的附着基较好。  相似文献   

11.
[稚参配合饵料]适用范围:浮游期结束,上板(附着)后至参苗体长达到1.5cm左右。用法:用适当容器(塑料桶、玻璃钢水槽等)与海水混合浸泡2~3小时,搅匀后,泼洒到苗池中。如参苗较小,浸泡后可用150-200目筛绢过滤,以确保饵料细度。对自  相似文献   

12.
<正>毛蚶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埋栖型经济贝类。为恢复毛蚶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在毛蚶苗种育苗、生态养殖以及底播增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规格较小的稚贝通过强化培育后进行生态养殖与底播,是保证苗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我们在无棣海旺贝类增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结合室外虾池培育进行工厂化毛蚶稚贝强化培育技术研究,在规格达到20毫米以上再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聚乙烯网片与棕帘作为海湾扇贝稚贝附着基,就变态幼虫到稚贝期的生长和成活率及中间育成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变态幼虫在棕帘上的附着速度比网片快。但稚贝的中间育成率及单位水体出苗量网片分別比棕帘高1.07%和16.2万枚/m~3。因而,网片作附着基效果优于棕帘。  相似文献   

14.
[稚参配合饵料]适用范围:浮游期结束,上板(附着)后至参苗体长达到1.5cm左右。用法:用适当容器(塑料桶、玻璃钢水槽等)与海水混合浸泡2-3小时,搅匀后,泼洒到苗池中。如参苗较小,浸泡后可用150~200目筛绢过滤,以确保饵料细度。对自备了鲜藻的用户来说,可在磨出的鲜藻浆中掺  相似文献   

15.
[稚参配合饵料]适用范围:浮游期结束,上板(附着)后至参苗体长达到1.5cm左右。用法:用适当容器(塑料桶、玻璃钢水槽等)与海水混合浸泡2-3小时,搅匀后,泼洒到苗池中。如参苗较小,浸泡后可用150-200目筛鋗过滤,以确保饵料细度,对自备了鲜藻  相似文献   

16.
毛蚶幼贝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当水温降到19℃时,体长≥4 5mm的幼贝80%开始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时间是在当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体长<4 5mm基本不脱离附着基。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  相似文献   

17.
2016~2017年,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2016年培育出平均壳长3.5mm幼贝0.46亿粒;2017年培育出平均壳长3.8mm幼贝0.14亿粒。试验发现,中国蛤蜊在丹东近海自然海区繁殖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雌雄性比约1∶1;壳长5cm左右的亲贝产卵量50万~75万粒/个,受精卵为沉性卵,卵径55μm;在水温23~24℃,盐度26‰、pH值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18h发育为D型幼虫,壳长75μm;幼虫经13~14d培育,壳长280~300μm时开始附着变态为稚贝,日生长量15.9~16.5μm;稚贝经30d培育,平均壳长可达35~38mm,平均日生长107~117μm。  相似文献   

18.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 《水产学报》2016,40(9):1472-1478
为实现脉红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本实验通过对脉红螺幼虫培育、采苗、稚螺培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索了脉红螺苗种繁育过程中幼虫附着变态率低和饵料转换难的问题。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前期(0~12 d)生长较快,壳高平均日增长21.8μm;中期(13~18 d)生长较慢,壳高平均日增长3μm;后期(19~30 d)生长加快,壳高平均日增长46.8μm。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对脉红螺浮游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诱导第1天脉红螺浮游幼虫开始出现附着变态,第4天时,附着变态活动基本结束,附着变态率为40%。为变态后的稚螺投喂刚附着的长牡蛎和魁蚶稚贝,第1~8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65.6μm;第9天开始,稚螺生长速度加快;第9~12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136.4μm;第13~16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307.3μm;第17~20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445.8μm。研究表明,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诱导脉红螺浮游幼虫的附着变态效果好,刚附着的长牡蛎稚贝和魁蚶稚贝可以作为脉红螺稚螺培育阶段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19.
[稚参配合饵料]适用范围:浮游期结束,上板(附着)后至参苗体长达到1.5cm左右。用法:用适当容器(塑料桶、玻璃钢水槽等)与海水混合浸泡2—3小时,搅匀后,泼洒到苗池中。如参苗较小,浸泡后可用150-200目筛绢过滤,以确保饵料细度。对自备了鲜藻的用户来说,可在磨出的鲜藻浆中掺兑稚参配合料—起投喂,并可随着参  相似文献   

20.
[稚参配合饵料] 适用范围:浮游期结束,上板(附着)后至参苗体长达到1.5 cm左右。用法:用适当容器(塑料桶、玻璃钢水槽等)与海水混合浸泡2-3小时,搅匀后,泼洒到苗池中。如参苗较小,浸泡后可用150-200 目筛绢过滤,以确保饵料细度。对自备了鲜藻的用户来说,可在磨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