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4年以来,作者用藜芦驱除马胃蝇蚴、马蛲虫、马副蛔虫、羊鼻蝇蚴和钻入家畜鼻腔内的蚂蟥(水蛭),治疗马骡慢性胃肠炎,收到良好效果。 (一)驱除马胃蝇蚴、马蛲虫、马副蛔虫,治疗马骡慢性胃肠炎马骡患马胃蝇蚴、马蛲虫、马副蛔虫等寄生虫病或慢性胃肠炎时,常表现采食减少,毛焦肷吊,日渐消瘦,口色苍白,乏力易  相似文献   

2.
羊鼻蝇蚴病在甘南州的临潭,卓尼两县危害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养羊业的发展,为了掌握羊鼻蝇蚴病的感染情况,采用几种方法对羊鼻蝇蚴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进行了调查。先后用敌敌畏烟雾熏蒸法检查羊111只,羊鼻蝇蚴的感染率为89.19%,平均感染强度为8.65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检查羊1024只,羊鼻蝇蚴病的发病率为58.98%;另外调查绵羊300只,死于羊鼻蝇蚴病的羊58只,死亡率为19.33%;用剖检法检查羊11只,羊鼻蝇蚴的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8.0条,几种检查方法比较,剖检法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羊鼻蝇蚴病是由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窦腔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本病主要危害波尔山羊,绵羊、山羊受害较轻微。我们曾遇到一例波尔山羊鼻蝇蚴病病例,现将具体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由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绵羊回旋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而由羊鼻蝇蚴(Oestrus ovis)引起的绵羊假回旋病却极为少见,1991年6月,发现假回旋病羊一头,剖杀后,左侧额窦内有一鼻蝇蚴三期幼虫,而且已穿透了颅骨,损伤了脑膜。患羊食欲不佳,喜卧,运步不稳,头长时间偏向  相似文献   

5.
在巴西对照试验结果证明,给绵羊口服依威米克亭剂量为200微克/公斤体重,杀灭三个不同期的羊鼻蝇蚴虫有效率为100%。羊鼻蝇是一种世界性的寄生虫,其蚴虫期寄生于绵羊和山羊的鼻道和额窦内。此种寄生虫已同样在大角羊(加拿大绵羊)和欧洲原羊(北山羊)发现过。羊鼻蝇可侵袭非专性宿主,如人、犬等。在每一个养羊的国家都遭受了这种寄生虫的危害,尤其是盛产羊  相似文献   

6.
<正>鼻蝇蚴病,又称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蝇的幼虫寄生于羊鼻腔、额窦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对羊的危害很大,尤其是羊鼻蝇的三期幼虫常引起羊化浓性鼻炎或副鼻窦炎,引起绵羊消瘦,生长缓慢,严  相似文献   

7.
应用80%敌敌畏乳剂以烟雾法对85000多只藏系绵羊驱除羊鼻蝇幼虫的结果:驱除率95.1%,驱净率64.07%,方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8.
(四) 羊的体表寄生虫病 1.羊狂蝇蚴病(鼻蝇蚴病)本病主要危害绵羊,在我国西北、内蒙古、华北和东北等地区常见。 症状:病羊磨牙切齿,磨鼻,摇头,打喷嚏,食欲减退,日益消瘦,眼睑浮肿,流泪。 诊断:在鼻腔、鼻窦、额窦找到幼虫,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9.
肃南县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少数民族县,也是高山细毛羊的主产区,饲养绵羊100多万只,山羊约10万只.20世纪50年代,甘肃农业大学研制成羊鼻蝇喷射器,用3%来苏尔喷射羊鼻腔驱除羊鼻蝇第一期幼虫;60年代兰州兽医研究所用敌百虫口服、注射驱除第一期幼虫;80年代张掖地区兽医研究所对集于密室(或窑洞)的群羊用敌敌畏乳油烟雾熏治,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近年来,羊鼻蝇的数量又在逐年上升,侵袭的区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绵羊鼻蝇蚴寄生在羊鼻腔及其相通的腔窦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县高原牧区广泛流行,危害相当严重。根据我们在松山镇,芨芨滩村358只羊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有88%以上的羊只程度不同的患有鼻蝇蚴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成虫侵扰和幼虫寄生,移行影响羊只的采食,生长发育,肥育,幼虫寄生部位由于机械刺激引起炎症和细菌感染,大量幼虫集聚,阻塞呼吸道,呼吸困难,流脓性血样鼻液,日渐消瘦生产性能降低。现将敌敌畏浮油烟雾驱治羊鼻蝇蚴的  相似文献   

11.
<正>羊鼻蝇蚴病是由羊鼻蝇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鼻窦、额窦或颅腔内所引起并呈现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脑多头蚴病是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等有蹄动物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这两种寄生虫都可以旋转行走样神经症状,如不及时医治,患病羊往往  相似文献   

12.
养羊业发达地区,羊鼻蝇蚴病发病率高,感染程度严重,绵羊尤甚。延安地区历来养羊业发达,以养山羊为主。经调查发现,当地山羊鼻蝇蚴病也十分严重,群感染率可过85%以上,严重感染群中个体感染率可高过70%左右。许多感染羊不仅在鼻腔中发现虫体,而且在额窦、角窦...  相似文献   

13.
同仁县年都乎生产队的羊,除普遍感染有肝片吸虫外,还感染鼻蝇蚴和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等。据报告:肝片形吸虫单独感染80条,捻转血矛线虫500条,即有症状表现。本生产队1966年11月15日剖检绵羊9只,不仅肝片吸虫平均感染超过80条以上,且与一定数量的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羊鼻蝇蚴等寄生虫混合感染。九只羊的主要寄生虫是:肝片形吸虫全部感染,感染范围是10—191条,平均100.4条。羊鼻蝇蚴全  相似文献   

14.
<正> 绵羊鼻蝇蛆是绵羊鼻蝇的蚴虫,寄生于绵羊的鼻道、额窦内,深者可钻至硬脑膜。由于蝇蛆的蠕行,对鼻腔、额窦粘膜有严重的机械性破坏作用,其生长发育以吸取绵羊血液为营养,且排泄大量毒素,致使绵羊生长发育受阻、消瘦、衰弱、中毒,并诱发各种严重疾病而死亡。死亡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危害家畜的蝇蛆病是由马胃蝇、牛皮蝇、羊鼻蝇等幼虫引起的 ,在农村饲养的草食动物中感染率高 ,危害也非常普遍。因此 ,其防治受到普遍重视。1 发病情况经过对全区家畜寄生虫区系调查及在屠畜中采集的虫体分析 ,蝇蛆种类有马胃蝇蚴 4种、牛皮蝇蚴2种 ,羊鼻蝇蚴 1种 ,共 7种。即马肠胃蝇蚴、红尾胃蝇蚴、兽胃蝇蚴、烦扰胃蝇蚴 ,其第 2、3期蚴均寄生于马、骡、驴胃内 ,少数寄生于十二指肠 ,后两种幼虫在离开马体前在其直肠末端、肛门周围均寄生一段时间。牛皮蝇蚴 ,纹皮蝇蚴第 3期均寄生于牛体脊背两侧皮下。羊鼻蝇蚴寄生于羊鼻腔、鼻窦腔。…  相似文献   

16.
正羊鼻蝇蛆病,又叫羊鼻蝇蚴病,是由狂蝇科、狂蝇属羊鼻蝇的幼虫寄生于羊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危害绵羊,其次是山羊。小尾寒羊是我国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多胎繁殖率高等特点。近几年,笔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现,小尾寒羊感染羊鼻蝇蛆病非常普遍,感染率几乎达到100%,已成为危害小尾寒羊羔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对小尾寒羊的健康养殖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小尾寒羊鼻蝇蛆病的综合防治做一概  相似文献   

17.
用伊维菌素分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60只绵羊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对绵羊鼻蝇的驱除率90%以上,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2.4%、96.0%和96.4%。驱虫的最佳剂量为0.02ml/kg体重.  相似文献   

18.
DDVP定期熏蒸法驱绵羊羊鼻蝇蛆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日龄一致的成年羯羊120只,按统计学配对的方式,分别选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定期(在羊鼻蝇蛆危害期内每次相隔30±1或20±1天)用DDVP进行熏蒸,驱除羊鼻蝇蛆。对照组同群饲养放牧,不熏蒸。结果表明:试验组羊年均增重超过对照组2.35kg,羊毛单产年均增重多0.33kg。经t检验,分别为差异性极显著和差异显著。对部分绵羊进行临床检查,鼻腔及颅腔剖检,鼻炎等呼吸道炎症的发病率和羊鼻蝇蛆虫体的感染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均分别下降60个百分点。试验组绵羊精神状态普遍明显好于对照组。因而,笔者认为用本法驱除羊鼻蝇是一个简单、有效、经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大规模、专业化、区域化养羊已成为今后养羊业的发展趋势。因此,羊类疫病的防治工作也是养羊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在本地区对羊鼻蝇蚴病的防治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在2011年上半年本县七道岭养羊小区1 000多只绵羊相继发生本病,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在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春季,对本县境内的羊只进行普遍的有针对性的羊鼻蝇蚴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1年4月份,天津市宝坻黄庄乡一养羊户饲养的50只绵羊,先后有10多只发病,死亡8只;剖检时在鼻腔、鼻窦、额窦等处发现大量的羊鼻蝇三期幼虫寄生.确诊为羊鼻蝇蛆病. 本病是由狂蝇科鼻蝇属羊鼻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病羊出现慢性鼻炎(鼻窦炎和额窦炎).绵羊受害较重,山羊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