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培育的大白菜新品种豫新1号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据品种选育人张晓伟研究员介绍,豫新1号大白菜是在广泛利用国内大白菜遗传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中晚熟杂交一代品种,属矮桩叠抱类型,叶片大、软叶率高。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等突出特点,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育种目标,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目前,该品种已在河南大面积种植,还推广到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相似文献   

2.
豫甘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园艺研究所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育成的春季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2007-2009年参加全国第六轮秋甘蓝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早熟组),居早熟组第一位;2010年3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菜2010017号)。  相似文献   

3.
耐热大白菜豫早1号(豫白1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豫早 1号是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 55d(天 ) ,早熟 ,抗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黑斑病 ,耐热 ,单球质量 1.5kg ,净菜产量 52 .5~ 60 .0t·hm- 2 ,适合夏季栽培  相似文献   

4.
极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50号北京小杂50号大白菜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近年来育成的一个极早熟、耐热、抗病的大白菜新品种,此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填补了北京市极早熟大白菜品种的空白,并为8、9月蔬菜淡季的供应增添了品种花色。该品种于1992...  相似文献   

5.
正豫甘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育成的春季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2007-2009年参加全国第六轮秋甘蓝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早熟组),居早熟组第一位;2010年3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菜2010017号)。1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70~75天。开展度大,为57.4 cm×56.0 cm,生长势强,蜡粉中,叶球扁圆形,球高13 cm,叶球紧实(紧实度0.64),中心柱长低于球高  相似文献   

6.
报刊点读     
豫白菜12号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育成的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豫白菜12号’,中晚熟,生育期80~85天;抗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及黑腐病;净菜产量6433~7066千克/亩;半高桩,叠包类型,球形指数1.5,叶球白色,整齐,商品性好,耐贮藏;软叶率51.9%,质地柔嫩,生、熟食皆宜,口感好,风味佳。200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豫白菜7号(豫园1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此技术与花药培养胚诱导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效率比花药培养高数十倍。常规育种需5~6代自交才能得到相对纯合的自交系,而游离小孢子培养只要1~2年就能获得基因完全纯合的双单倍体系。豫白菜7号(豫园1号)为两个游离小孢子培养产生的自交不亲和系(纯系)配制的一代杂种,表现整齐一致、抗病、高产、优质、耐贮藏,生育期75~80天。每667m2净菜产量6036.7~7538.8kg,比鲁白8号增产8.36%~24.4%。1994~1997年累计推广3.01万hm2。  相似文献   

8.
1991年我们用8个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便筛选出适于本地的早熟高产、抗病、耐旱的新品种,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90—34(山东)夏丰55天(江苏)l—10(南京)夏阳二号(日本)小杂56(北京)  相似文献   

9.
‘豫甘1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春季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早熟,不易先期抽薹,适应性强,抗病毒病、黑腐病和霜霉病等。叶球圆球形。定植后60 d左右成熟,商品性好,质地脆嫩,风味佳,净菜产量73.6 t · hm-2。  相似文献   

10.
豫石榴4号、5号新品种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圈 《果树学报》2005,22(4):380-380
豫石榴4号、5号新品种是由作者与河南省石榴研究协作组,继1995年选出豫石榴1、2、3号后,又选育而成的2个石榴新品种。豫石榴4号、5号,2004年9月10日在河南省巩义市南河渡镇石榴新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园通过由河南省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种苗站等技术部门专家的现场品种考察鉴定,2005年6月通过了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生产上正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优良遗传资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化,创造2自交不亲和系亲本Y60-19,89-81,采用配合力测定育成早熟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豫新3号。结果表明:豫新3号早熟,成熟期62天,较耐热,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每667m^2产净菜4170.1-4884.6kg,比对照豫白菜8号增产19.8%-27.1%;叠包形,叶球白色,菜形整齐划一,商品性好;每100g鲜样含Vc21.2mg,粗蛋白1.58g,可溶性糖208g,净菜率,软叶率高,风味口感好。  相似文献   

12.
刘婷 《长江蔬菜》2017,(24):1-3
正"大白菜新品种郑早55、郑早60的选育及应用研究"2009获得国家神农科技三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郑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得河南省农科系统一等奖;"金粉早冠和粉达番茄的选育及应用研究"2008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郑黄三号的选育及应用研究"2007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农科系统一等奖;"郑椒11号辣椒的选育及应用研究"2009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得河南省农科系统一等奖;"脱毒马铃薯种薯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201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  相似文献   

13.
夏圣白一号大白菜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大白菜研究所引进国外试验材料育成的反季节抗热早熟一代杂交种。2003~2004年经多点示范,表现早熟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05年3月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豫黄瓜1号即郑黄2号,代号为8113. 本所从1978年开展黄瓜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8年努力,育成了新品种豫黄瓜1号。该品种于1989年通过技术鉴定,定名为郑黄2号;1990年获河南省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1991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豫黄瓜1号。199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选育经过 1981年选择早熟、产量较高、瓜条商品性好的SH品种为母本;以中熟、生长势强、高产、抗病品种SHSF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1982~1983年进行分离选择,选出两个较优株系, 81—1—1—3、 81—1—4-2,1984年进行株系比较,81-1-1-3(简称8113)表现最佳,符合育…  相似文献   

15.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技术快速育成早熟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豫新50。结果表明:豫新50为极早熟耐热品种,从播种到采收50-56d,高抗病毒病和软腐病,抗霜霉病;平均667m2产净菜2716.87kg,株形紧凑,适宜密植;叶球矮桩叠抱,整齐度高,商品性好;质地柔嫩,风味佳,每100g鲜样含粗蛋白质1.19g,粗纤维0.40g,维生素C20.8mg,可溶性糖2.80g。  相似文献   

16.
新早89—8是新乡市农科所于1989年育成的极早熟大白菜杂交种,其突出优点是早熟、抗热、高产、高效。经河南省连续三年联合区域试验,产量位次连年居首,平均产量3633.23kg/666.7m~2,比小杂56增产16.90%。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早熟新品种豫猕猴桃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猕猴桃 2号是 1986年在河南省西峡县米坪乡发现的优良单株。通过嫁接繁殖及对无性系植株生长结果鉴评 ,其遗传性状稳定 ,果个大、外形美、品质优 ,结果早、丰产稳产 ,抗逆性强。 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0 0 0年 10月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猕猴桃 2号。目前在国内 13个省 (区 )栽培面积 16 0 0 hm2 。  相似文献   

18.
萝卜新品种──豫萝卜1号李才法,卢钦灿,刘艳波(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450052)豫萝卜1号为本所选育的丰产、优质、抗病萝卜新品种。199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过程1979年用丹东大青和翘头青两个萝卜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9.
高产、优质、高抗番茄新品种———“豫番茄四号”471022河南省洛阳市农科所王延寿张春强“豫番茄四号”是洛阳市农科所1984年培育的中晚熟一代杂交种。1995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番茄四号”。该品种在河南省番茄区试中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甘蓝新品种‘豫甘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5,(6):36-38
分别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的双单倍体纯系‘C28-23’为母本、‘C55-17’为父本,育成早熟甘蓝杂交1代新品种‘豫甘5号’。‘豫甘5号’早熟、丰产,抗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等病害,适应性强。叶球近圆形,生育期65 d左右,紧实度0.67,中心柱长度5.1 cm,不超过球高的1/2,平均667 m2产量3 582.1 kg,商品性好,质地脆嫩,风味佳。2010年3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应性较广,以华北地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