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村电气化》2007,(4):60-60
2006年电力数据显示,为应对前期电力紧张局面,最近两年内新建了大批火电机组,在缓解电力供需失衡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电源结构恶化的趋势。在电力供应短缺局面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对不良电源结构进行调整成  相似文献   

2.
《农电管理》2012,(9):5-5
201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工业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大幅下滑,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较快增长。受电力消费需求放缓以及水电发电量增速逐月提高的影响,4月份以来火电发电量持续负增长,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幅度逐步加大。电力完成投资低速增长,电源投资同比下降,火电投资持续萎缩。电煤供应总体平衡,火电企业经营仍然困难。  相似文献   

3.
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电力产能过剩,用电需求不旺,新能源全额消纳,进一步挤占存量火电市场空间,导致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持续降低。公司两台330MW火电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而且参与AGC调峰,机组负荷波动频繁,煤量变化大,磨组启停频繁。通过优化制粉系统运行方式,降低了制粉单耗和喷氨单耗,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夯实基础抓管理改革发展创佳绩济源电厂济源电厂是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工业经济效益百佳企业,总装机容量为4.2万kW,辖两个分厂及六个实体公司,形成集火电、热电为一体,融电力安装、物资供销、基建、运输于一炉的多品种、多结构、综合型全民...  相似文献   

5.
郭建平  单明 《农村电工》2004,12(4):44-44
风起云涌的电力建设投资过热现象不断加剧,有专家统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每年至少将增加2000万kW的火电机组,多消耗12亿吨标准煤。但是煤炭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不久的将来,无煤可烧的残酷现实将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迫使我们电力生产者应该把目光投向新能源的认识与开发上来。  相似文献   

6.
行业信息     
我国上半年电力生产与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7月17日正式发布2003年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对电力增长的总体影响不太明显,全国电力生产与消费均保持高速增长,系统运行呈现安全、稳定局面。1~6月,全国发电量完成852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9%,其中水电增长3.81%,火电增长16.01%,核电增长119.07%;全社会用电量8616.75亿千瓦时,增长15.43%。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在20%以上的省份有浙江、江苏和宁夏。各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呈现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受“非典”影响的第三产业用电逐渐恢复。200…  相似文献   

7.
节能、低碳、环保的电力营业厅环境及技术是电力企业研究的重点。介绍智能营业厅发展现状,阐述新能源发电系统智能营业厅的设计理念和总体规划,以期为促进电力企业提升产业能力和智能化管理客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17日至28日,四川电力企业文化考察团一行11人,赴日本、韩国进行了考察。先后考察的企业有日本九州电力公司、东京电力公司、韩国LG等公司。现将日本电力企业开展企业文化的情况,选择有特色的方面,进行了综合整理,以飨读者。一、两家电力公司的概况1.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日本共有九大电力公司,九州电力公司作为其中之一,于1951年成立。该公司现有资本金2373亿日元,总资产额39926亿日元,职工人数14609名,所属的水电、火电、地热、内燃机、原子能发电厂共195座,装机1892万千瓦,变电站512个,总容量58271兆伏安,输电线路944…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我国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猛,火电、水电、特高压输电等多项关键技术全球领先,电力营商环境日益改善,人民群众电力获得感不断增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刊将在"党建提升"栏目开设"迎建党百年·看电力发展"专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和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迅速在增长。在电力业务飞速发展的同时,各个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注入为电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它渗入到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包括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等,为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高效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主业与多经产业的分离已经逐渐摆上议事日程。电力多经产业在主业“断奶”之后,怎样重整旗鼓、自力更生、超越发展,需要我们认真诊断当前电力多产的病症,并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一、电力工业概况新西兰电力供应充裕,人均拥有装机2.16千瓦。在现有发电设备中/95%-96%属国有的新西兰电力公司所有,装机容量730万千瓦;4%-5%为小火电,属地方供电公司所有,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新西兰的发电设备构成中,67%为水电,7%为地热,26%为火电,是一个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近年来,新西兰的电力装机增长缓慢,年发电量处于徘徊状态。1992年,新西兰人均拥有发电量8598千瓦时,电力主要用户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用电量的35%。家庭每户年平均用电量在7500千瓦时以上。新西兰…  相似文献   

13.
电力营销的管理模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电力营销的总体策略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提供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  相似文献   

14.
国外点滴     
世界电力工业的发展动向  据报道,世界电力工业的发展动向如下:(1)世界发电量增长率继续下降;(2)火电机组继续向高参数、大容量发展;(3)家庭和商业用电比重逐年增加;(4)火电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大;(5)清洁煤发电技术日新月异;(6)大型火电站继续增加,核电比重仍在逐年增大;(7)输变电和电网技术有所发展;(8)2015年世界电力消费将达19000TW·h。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所发表的国际能源展望,在以后20年中,电力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终端能源。到2015年电力需求将增长到1…  相似文献   

15.
冯修刚 《农电管理》2005,(12):22-23
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建设、环保、物价、技术监督、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目前,县级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对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县级电力需求侧管理还停留在开展一些表面性工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朱成章 《农电管理》2006,(12):60-61
美国加州电力改革的错误 美国加州1994年公共事业委员会发布解除加州电力产业管制的“蓝皮书”。1996年8月加州立法机构通过了电力产业重组的AB1980法案,1998年3月,加州开始解除发电侧管制,改革不久就在2000年发生了电力危机。加州电力危机不仅对美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全世界的电力体制改革亦发生了严重影响,使得单一购买机制模式寿终正寝。加州电力竞争性改革的错误在于:  相似文献   

17.
政策·数字     
《农机科技推广》2013,(8):12-12
国务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8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新北京、新奥运、新电力”优质服务工程是北京电力公司服务首都、服务奥运的重要载体,是切实履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大举措。在该项优质服务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服务新农村工作中,北京电力公司将全力打造坚强可靠、经济环保、城乡统筹发展的北京电网,努力营造诚实守信、供用和谐的农村用电氛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电力工业统计数字一般要晚三年才能完成统计工作。据联合国1997年出版的《1995年能源统计年鉴》统计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和人均消费量,与我国对比如下:1.全世界1995年电力装机容量30.58亿千瓦,比1985年24.37亿千瓦增加25.5%,平均年增长率2.3%。我国1995年电力装机容量2.17亿千瓦,约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7.1%,比1985年8705万千瓦增加149.3%,平均年增长率为9.6%。我国近10年装机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率。2.全世界1995年电力装机容量中,火电占651%,水电占23.2%,核电占11.4%,地热电占03%…  相似文献   

20.
国外电力体制改革情况摘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电力体制改革1 美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美国是政府多部门分工管电体制。美国能源部主要分工负责管理核能、水、火电等 ;农业部农电管理局则负责农村电力工业。联邦政府电力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电力工业法规并实行监督。各州县政府设有相应管电机构和人员。联邦和州设有电力管制机构 (类似中国政府管电事业单位 )。其职能与政府电力主管部门有严格划分。联邦电力管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①审批批发电价 ;②审批输电服务价格 ;③审查跨州电力公司合营、兼并 ;④指定电力公司开放输电设备 ;⑤核发水电工程许可证 ,监察大坝安全等。州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