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松鼠源肠道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16Sr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分析,并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33只赤腹松鼠肠道中分离出117株细菌,赤腹松鼠肠道内细菌类群主要有葡萄球菌属(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芽胞杆菌属(蜡样芽胞杆菌、Weihenstephanensis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Samanii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荧光假单胞菌)、明串珠菌属(肠膜样明串珠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试验药物高度敏感,其他细菌对部分受试药物耐药。赤腹松鼠肠道细菌种群具有多样性,且存在天然耐药现象。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动物体内细菌携带天然耐药基因提供了素材,也为森林旅游开发的安全性评估及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1发粘多见于冷却肉.产生原因是由于吊挂冷却时,肉尸相互接触,降温较慢,通风不好,致明串珠菌、细球菌、无色杆菌或假单胞菌在接触处繁殖,并在肉表面形成粘液物质,手触有粘滑感,起粘丝,有陈腐气味,若无腐败现象,洗净风吹后,发粘现象可消失,或修割后可供食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引起肉的异常现象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品在屠宰、加工、运输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所污染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而使食品呈各种异常现象 ,特别是炎热的夏季 ,在市场检疫的实际工作中 ,对有一些异常现象的肉 ,肉制品要注意检查。1色泽1.1绿色引起肉品的变绿是由具有氧化作用和产生硫化氢的细菌引起的 ,这类细菌首先产生硫化氢 ,与还原性血红蛋白作用生成紫红色硫化血红色蛋白 ,进一步氧化形成绿色。这种氧化作用也是由细菌产生过的氧化氢一类具有氧化作用的氧化物来完成的。常见的细菌是乳酸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 ,它们具有耐热性和耐盐碱性的特点。乳酸杆菌属繁殖最高适宜的温度是25…  相似文献   

4.
以采集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2份发酵酸乳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纯化培养技术、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期解析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积累食品微生物资源。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15株乳酸菌,被鉴定为3个属9个种,3个属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9个种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叶蝉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hordniae,3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株)、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1株)、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3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mesenteroides,1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dextranicum,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株)。综上表明,该研究采集的酸乳样品中乳酸菌资源丰富,是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优良发酵剂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的潜在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应用交叉拮抗法从明串珠菌和片球菌菌株中筛选产细菌素菌株,获得了4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并对蛋白酶敏感的菌株,分别为乳酸明串珠菌9、乳酸片球菌、肠膜明串珠菌WZ30-2和肠膜明串珠菌WZ-9-2菌株.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是我国最早公布的2种可直接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之一,是一类革兰阳性杆菌或球菌,触酶阴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对葡萄糖发酵能产生超过50%乳酸的异养型细菌的总称。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mc)和片球菌属(Pediococmas)。近年来随着细菌分类的发展,乳酸菌分类体系已由4属增至12属或更多属,但这只不过是上4属乳酸菌属内的再分或属与属之间再形成新属,并没有超出乳酸菌的定义范围。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饲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以芳 《中国饲料》2001,1(3):12-13
1 微生物饲料生产菌种及特性与微生物饲料的生产及调制有关的有益微生物 ,主要有细菌、酵母菌、担子菌及部分单细胞藻类微生物等。 1 989年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 ,1 990 )公布了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对人畜均无副作用的微生物 ,共有 43种 ,其中乳酸菌 2 8种(包括乳杆菌 1 2种、双歧杆菌 6种、链球菌 6种、片球菌 3种、明串珠菌1种 )、芽孢杆菌 5种、拟杆菌 4种、曲霉 2种、酵母菌 2种等。1 1 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类能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 (主要指葡萄糖 )产出乳酸的细菌总称 ,是一类厌氧或微需氧菌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它是动物肠道…  相似文献   

8.
健康鸡嗉囊和盲肠内容物正常菌群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血琼脂平板和乳清琼脂平板,采用集性没食子酸厌氧培养法,从健康非免疫产蛋母鸡的嗉囊和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出正常菌群,地其中21株瘘性厌氧的无芽胞杆菌和球菌,从革兰氏染色特性、形态特性、需氧生长条件和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其中有类肠膜明串珠菌1株,肠膜明串珠菌1株,粪链球菌3株,屎锭球菌1株,鸡肠链球菌1少酸链力3株,乳链球菌1株,假长双歧杆菌1株,星状双歧杆菌1株,嗜酸乳杆菌1株,嗜粪乳杆  相似文献   

9.
1冻肉的异常现象冻肉在低温冷藏过程中 ,一般不会产生腐败和其他异常现象。如果肉的卫生状况不良 ,库内温度经常波动 ,常能引起肉品污染 ,致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肉内组织酶的活动 ,从而导致冻肉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其中以微生物引起的异常为多见。常见冻肉的异常有下列几种 :1.1颜色改变由微生物引起肉的色泽改变 ,常常是某些细菌及真菌所分泌的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所致。如粘质沙雷氏菌、玫瑰色细球菌可使冻肉特别是熟肉表面呈现红色斑点 ;嗜盐杆菌、红皮假单胞菌等可使咸鱼变红 ;而香肠、腌肉出现橙红或微带桔红色变化 ,常常是红色酵母…  相似文献   

10.
韩春 《中国奶牛》2012,(17):33-36
对某奶牛场30头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采集经产健康奶牛阴道黏液,经细菌分离纯化以及形态和生化鉴定,结果表明,主要的细菌是嗜酸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柠檬酸肠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多粒芽孢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小芽胞杆菌、干燥奈瑟氏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经产健康奶牛阴道正常细菌培养的全菌液和过滤液,对三种致病菌进行拮抗试验,参照抗生素药敏试验标准判定结果。结果表明,在上述几种健康牛阴道细菌中,多粒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的细菌全菌液和过滤液对三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其中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阳性杆菌或球菌,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厌氧或兼性厌氧,不能还原硝酸盐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人类和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有益菌,从形态上主要分为球状和杆状。按照生化分类法,乳酸菌可分为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片球菌属[1]。黄君红等[2]研究表明,乳酸菌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和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多种保健作用,因此常被认为是健康食品合理地添加到酸奶中。酸奶是乳  相似文献   

12.
<正>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属于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其基因组中GC含量较低,是一类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乳酸的一类菌的总称,包括肠球菌、乳杆菌、乳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链球菌和双歧杆菌等众多种属,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发酵、医药生产、保健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等工业,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乳酸菌认定为安全的食品级微生物~([1])。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从笼养蛋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及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为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5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发酵生化鉴定为绿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假肠膜明串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相似文献   

14.
禁止将抗生素作为常规饲料添加剂用于家禽饲料,引起了一片混乱,尤其在肉鸡生产者中间更是这样。饲养者和添加剂生产商正急切地想找到抗生素的替代品。研究结果表明,在很大程度上可用乳酸替代抗生素的促生长特性许多种细菌都可产生乳酸,其中主要的是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和嗜柠檬酸明串珠球菌属的细菌。乳酸是某些饲料的天然成分,并且是应用最早的防腐剂之一。乳酸的抗微生物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许多霉菌和酵母都能代谢乳酸。在养猪生产中,人们已经知道有机酸的酸化作用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的消化紊乱。这表明,…  相似文献   

15.
开菲尔粒菌相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菲尔乳的风味和特性与开菲尔粒的菌相组成密切相关,对来自波兰的开菲尔粒中的微生物菌相进行分离鉴定表明,该开菲尔粒主要由干酪乳杆菌(9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6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匍聚糖亚种(3株)、酿酒酵母(2株)以及巨大克鲁维氏酵母(5株)构成.  相似文献   

16.
Raib(Rayeb)是由乳球菌和明串珠菌发酵产酸进而酸化和产生风味的一种自然发酵乳。Raib及其副产品是许多地中海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传统食品。当前尚未有用于发酵Raib的专门发酵剂。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和鉴定可用于Raib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并能保持自身传统特性的天然乳球菌和明串珠菌菌株。在实验室中采用M17和MRS(含万古霉素)培养基,从新鲜阿尔及利亚牛乳、绵羊乳、山羊乳、马乳、骆驼乳等原料乳或其发酵乳中分离了优势乳酸球菌,提取这些菌株的DNA,并且采用Rep-PCR技术对上述菌株指纹图谱分析。采用Rep-PCR技术结合Enterococcus属特异性引物、Lactis/hordniae和Cremoris ofLactococcus lactis.亚属特异性引物,对菌株进行鉴定。分离获得菌株的3个与Raib生产相关的特性被确定,其中包括在正常的相关温度范围内体现的高酸化能力、蛋白酶活性及柠檬酸代谢能力。84株菌被定性,其中包括4株乳球菌和4株明串珠菌;具有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常常被共分离。一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菌与亚种模式菌株以及其他天然明串珠菌相比,显示了非典型的表型特征。两株分离自骆驼发酵乳,并具有蛋白酶活性的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biovar diacetylactis和分离自马发酵乳的Leuconostoc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在乳中显示高的酸化潜力;以上3株菌适合用作酸化发酵剂,它们既可保留传统Raib的传统的感官特性,同时可以改善Raib的安全性和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胞外多糖的存在形式、组成成分、酶促合成过程、生成影响因素及提高产量的技术,介绍了肠膜明串珠菌胞外多糖的功能及用途,探讨了专供发酵饲料使用的肠膜明串珠菌的菌株选育问题、饲用肠膜明串珠菌微生态制剂的生产问题及低聚糖益生元饲料添加剂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物活菌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和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在水产养殖业中各种微生物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大概可以分为几大类:从微生物种属上划分,有光合细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硫化细菌等;从产品剂型上划分,有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乳酸菌添加剂对低水分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组成及发酵品质的变化影响,探讨微生物与挥发性脂肪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贮过程中(3、5、7、10、15、30、60 d)挥发性脂肪酸生成量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5×10~6 cfu·g~(-1) FM)后可以显著降低低水分粳稻青贮的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的生成量(P0.05),提高乙酸生成量(P0.05),并降低青贮中微生物多样性(P0.05),提高厚壁菌门的丰度,抑制变形菌门的丰度,提高乳杆菌属的丰度,降低其他菌属特别是肠杆菌属所占丰度。低水分粳稻青贮过程中,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菌门,优势菌属分别为肠杆菌属、乳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沙雷氏菌属、乳球菌属、泛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拉乌尔菌属、肠球菌属、沙门氏菌属和梭菌属。乳杆菌属与乙酸、戊酸分别呈正、负相关(P0.05),同时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等呈负相关(P0.05)。乳球菌属、厌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梭菌属均呈现出与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相关,戊酸与气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等15属微生物均表现出正相关(P0.05)。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勒克氏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等5属微生物与乙酸含量负相关(P0.05),魏斯氏菌属表现出与丙酸、异丁酸正相关(P0.05)。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低水分粳稻青贮的发酵品质,抑制多种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同时降低青贮过程中细菌组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貂假单胞菌性肺炎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单胞菌属中对家畜有致病性的细菌主要有鼻疽杆菌、伪鼻疽杆菌和绿脓杆菌。貂假单胞菌性肺炎又称出血性肺炎、假单胞菌病或绿脓杆菌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出血性肺炎为主要特征,有的还伴有心内膜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该病多呈地方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