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保障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灌区和农户的经济动机激励失衡,故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思路就在于激励灌区和农户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模型分析了帕累托最优的激励方案,指出需明晰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建立灌区和农户相应的激励机制,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激励双方进行效益节水和优化配置,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戈  王先甲 《节水灌溉》2006,1(3):27-29,32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节水灌溉需求的因素,指出需通过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水权交易机制及补贴优惠政策激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用水权理论解读农业节水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推进农业节水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农业灌溉和农业节水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必须从水权市场理论出发,认真抓好明晰水权,建立用水双控体系,构建水价机制和培育水市场三个关键环节。其中,明晰水权是基础,用水双控体系是根本措施,构建水价格机制和培育水市场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权交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用水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利润大于未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利润时,节水灌溉技术才不会仅仅出现在示范园中,而是被用水户自发采用,从而得以推广,现实中可通过建立合理的水权交易机制激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建立了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权交易激励模型,并给出了确定这种具有激励作用的水权交易量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关于灌区农业水权在农户间分配研究较少且现状分配模式不合理问题,从公平性角度出发,基于灌区农户农业人口和灌溉面积,研究农业节水驱动下农户间农业初始水权分配问题,构建了基于基尼系数法的灌区农户间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模型。以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沈乌干渠上的直口渠牧业队(4)进行实例分析,分配结果表明模型进行的水权分配较现状分配更具公平性,能够为开展灌区水权分配及交易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综合政策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农业水权核算及分配方案,可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顺利实施提供支撑。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并结合实际对改革中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探索基于现有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县域农业水权核算方法,并将县级水权按照灌区-受益村组-乡镇(及用水户)次序进行核算并分配。最后以潢川县为例,将全县各灌区的农业初始水权分配至灌区受益村组及所属乡镇。优先完成以县域为单元的农业初始水权分配,不仅便于掌握县域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底数和改革进程,也便于节水激励机制等后续改革工作开展。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县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也可为农业水权制度的应用性研究提供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的增加和水环境的污染,使水资源短缺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根据我国水资源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农业是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晰初始水权和水权转让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综合采取法律、工程、经济、行政、技术等措施,实现节水型农业建设目标。为借鉴关于水权转换的实践成果,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智利等国家在农业节水与水权转换的基本做法,总结其农业水权转换的经验与启示,探索我国水权转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开封市农业节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供需矛盾异常尖锐,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开封市水资源短缺的唯一出路。在阐述开封市水管理状况、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利用趋势基础上。对开封市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及其节水潜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灌区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户节水技术应用动因与激励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农业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同时存在,已经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集约利用就成为必然要求,而实现集约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应用。节水技术应用是农户对经济收益、科技条件、政策制度等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因此,国家应从技术支持、政府作为、市场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起节水技术应用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节水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为了提高农民增加节水投资,自愿节水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农业节水的激励机制。根据农户实际用水量的大小,建立了农业灌溉用水定价模型,并建立了节余水量的有偿转让机制和农业节水的补偿模型。最后,对成立专业节水公司的作用及条件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