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蒋颖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05-508
从分析影响因素出发,确定影响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加强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方法,针对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后,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是受进口需求因素和出口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而结构因素的影响则微不足道。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增长的市场容量是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出口增长不断减弱,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市场未进行有效的开拓,两岸农产品贸易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尤其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之后,两岸经贸往来尤其是农产品贸易迅速扩大,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向台湾出口前景看好.本文对台湾地区花卉繁殖材料进口检疫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期望能对推动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对台出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尤其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之后,两岸经贸往来尤其是农产品贸易迅速扩大,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向台湾出口前景看好。本文对台湾地区花卉繁殖材料进口检疫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期望能对推动大陆花卉繁殖材料对台出口提供帮助。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以下简称防检局)负责进口花卉、  相似文献   

4.
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对接研讨会于5月18日在福州举行,研讨会主题是“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顺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育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181-187
为深刻认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农产品贸易潜力,探究制约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2001—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增长潜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增长,出口竞争力效应阻碍了俄罗斯对中农产品贸易增长。为此,中国可通过加强对俄信息交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等手段调整中国农产品供给结构,同时,中国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和预防机制以应对俄罗斯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变动。  相似文献   

6.
为深刻认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农产品贸易潜力,探究制约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2001—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增长潜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增长,出口竞争力效应阻碍了俄罗斯对中农产品贸易增长。为此,中国可通过加强对俄信息交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等手段调整中国农产品供给结构,同时,中国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和预防机制以应对俄罗斯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变动。  相似文献   

7.
阐述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情况,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量和关税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变化,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加工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扬长避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大化农产品贸易收益就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平衡状况、农产品出口区域以及出口主体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竞争力系数(CI)3个指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产品总体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中国应该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效应、积极开发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进一步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指出积极适应绿色壁垒,发展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应对绿色壁垒的唯一战略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报道,9月份,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连续发布周通报,共检验161项。其中针对我国输欧农产品10项(不包括对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通报),占欧盟通报总数的6.21%。现将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对我国通报原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花卉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福建省花卉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的对策,以其为发展福建省花卉业提供一些依据。调研表明:福建省花卉业良性发展,形成了优势区域布局,产品日趋多样化,育苗技术初步应用,销售渠道基本畅通。但也存在竞争力不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科技含量不高、市场信息与服务体系融合不恰及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等问题。笔者认为发展福建省花卉业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走产业化道路,要制定优惠政策,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施科教兴花战略,拓展闽台花卉合作交流,提升花卉产业层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台湾食品工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的分析,提出加快大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在建立“五个体系”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胡艳君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101-107
目前,两岸经贸关系的改善和逐步制度化为两岸农业扩大合作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农民组织建设将是未来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农会为主要形式的台湾农民合作组织在性质、发展历程、功能和运行模式方面都与大陆的农民合作组织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了台湾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经验对大陆的借鉴和启示,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组织的性质、组织成员的利益、政府角色的扮演以及组织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两岸休闲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于两岸休闲农业资源整合与产业对接作用的机理,从互补合作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一体化发展的5个基础:共同的市场、共同的机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历史渊源。研究结果认为,推进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一体化路径的关键在于克服两岸的体制阻碍,通过共同的市场弥补双方的差异与分歧,在选择和优化合作模式的同时,加快扶持政策的创新,为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自2018年3月以来,美国根据“301调查”结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始末。分析了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高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倒逼中国生物农业技术改革创新。随着生物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圳市将生物农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生物农业的影响,得出深圳市作为国内生物农业创新发展的领头羊,需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科学技术,培育创新型生物农业企业,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福建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开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闲暇活动的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为福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创造了良好契机。台湾地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观光休闲农业已成为闽台农业合作的新趋势,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平台。由此可以看出福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通过福建观光休闲农业的问卷调查及其市场营销SWOT的分析,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预示观光休闲农业将在福建省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大化农产品贸易收益就变得尤为重要。【方法】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平衡状况、农产品出口区域以及出口主体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竞争力系数(CI)3个指标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的农产品总体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结论】我国应该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效应、积极开发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农产品贸易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反倾销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滥用反倾销手段进行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者。首先阐述了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职能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对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农产品行业协会能够在反倾销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