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丰县国土资源局在保发展、保红线的"双保"行动中,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服务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积极破解资源瓶颈和发展制约,全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区域--甘南州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甘南州本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效率很低.因此应采取措施优化能值投入结构.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山区县艰难地实现了温饱,但同时又出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它与半山区县和平原县的经济发展差距。文章对3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了比较分析,寻找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山区向小康水平发展需要选择的发展模式。要明确山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以及开发山区依靠谁;要运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推进山区工业化;要拼弃传统习惯推进山区集镇化。现在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是把山区置于现代社会之中,是在人口、资源、社区、经济协调中求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自然,社会和经济面貌,逐步实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对农业农村资源的科学开发,促进产业融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滨州市具有发展"旅游+农业"模式的区位优势,该文阐述了当前发展现状及该模式的发展优势,明确了发展布局,提出了发展方向,以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红壤丘陵旱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土壤资源。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受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制约。往往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不高、产出低、经济效益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红壤丘陵旱地不同种植模式及结构优化研究.以筛选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建设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我国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来看,其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如资源消耗高却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态平衡破坏严重等不足。所以,在新经济形式之下,则需要发展新型农业,通过农林结合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对此,文章中结合农业可持发展的必要性,对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与发达地区相比更加突出,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实现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黄冈市作为中部的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循环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发展不平衡、政策措施不力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高耗能、环境污染严重的增长模式,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自然系统的水文循环、地质循环、大气循环和土壤再生等,导致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环境灾害、食品安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要素的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将传统的生产模式与现代的生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两种生产模式在内涵、建立基础等方面的相似以及差异之处。可持续生产安置模式既要防止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传统农业发展,同时又要防止库区人力资本失灵,卖现与库区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相吻合,实现库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相似文献   

12.
一改农村当前一家一户养几只鸡发展不起来、效益低、保守落后养鸡旧模式.要走以专业化、工厂化、商品化养鸡新模式.这样改:一可防止一家一户分散养条件差,污染面大;二专业化、工厂化养有利于疫病防制;三发展快,便于管理;四养鸡效益高.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客观上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旅游发展模式.但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不自觉的"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又具有诸多"高碳化"特点.从食、住、行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低碳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指出将低碳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各环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4.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与该国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竣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经济技术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粗放性经济增长会给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计划中,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好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资源开发中,要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子”。甘肃的资源状况也和全国一样,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现象普遍存在,过去经济发展是靠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利用而增长的,由于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俱增,与此同时,由于技术问题和开发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致使各类自然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和破坏,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15.
张曦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104-3107,3111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工业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分散化、低水平和数量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高排放",其实质是一种粗放型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引发的生活骚扰公害及生态损害不断涌现,已造成局部地区毁灭性的环境公害乃至社会公害。而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偏差、社会结构与体制的缺陷、忽视环境效益以及人们环境意识存在的误区等都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在付出沉重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代价后的理性选择,是人类发展战略的根本变革,是对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消费、高享受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 "可持续农业"或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延伸,它是在对现代常规农业发展引发的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当前,贵州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业素质差,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村贫困面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面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贵州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此,本文在研究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对实施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技术选择及制度安排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低碳经济发展时代。低碳经济由于具有排放量低、污染率低、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量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落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发展,更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将对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原因与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甘肃黄羊河集团"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集团销售收入和员工劳均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产业格局已经成型,产业基础已经奠定;员工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企地交流逐步加深,企地关系进一步融洽;人才、品牌、诚信三大战略建设卓有成效。同时企业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水资源紧缺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土地资源流转机制尚未建立,整体利用率不高;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尚未形成,与地方条块分割的壁垒仍然存在;现有加工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抗御风险能力不强;龙头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实施成本高。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盐渍土壤发展设施农业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盐渍化土壤面积大,盐碱程度高,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普通耕作方式农民积极性不高,急需寻找高效的作物栽培模式,提高滨海盐碱土壤的利用效率。设施农业是集约化种植模式,高投入高产出,在盐碱地区发展设施农业,一方面可提高盐碱土壤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不与粮食作物争地。本研究分析了天津盐渍化土壤面积、分布及特点、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盐碱地上发展设施农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滨海盐渍化土壤上发展设施农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是可行的,并推荐了盐碱地设施蔬菜适宜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目前最关心与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由于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调,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以及高成本与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小生产和大市场的不适应,使得农村人均收入一直上不去,GDP值也低。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以下本文就此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