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佛手采后致病青霉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手(Citrusmedica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柑橘属常绿小乔木.主产于闽、粤、川、浙等省,其中浙江金华“金佛手”最为著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其果形美观、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具有药用价值高、贮藏期长的特点[1],是金华地区的传统特产之一.  相似文献   

2.
2019年,笔者在重庆万州一佛手种植基地发现桃蛀螟为害佛手,对其为害状及为害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地块内佛手果实被害率高达48.8%。据此提出加强监测和综合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佛手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9,22(1):24-25
佛手[CitT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Noot.)Swingle]别名佛手柑,为芸香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以果入药,味辛、苦,性温。有理气止呕、和胃健脾、消食化痰的功效。治胃气痛、呕吐痰水、胸中滞气胀满、积食等。除药用外,佛手又是有名的观赏植物,还可提取高级香料,制作蜜饯,酿造有独特果味的佛手酒等,经济价值高。佛手主产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四川等地。浙江以北地区冬季较冷,多为盆栽,冬季入暖房。  相似文献   

4.
2001~2002年姜堰市先后发现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苗木。2001年秋在姜堰市白米镇曹保村发现三代玉米螟幼虫为害佛手(一种类似柑橘的果树),被害株率10%~18%,平均12.5%,被害株虫量1~4头/株,平均1.8头/株。2002年跟踪观察,发现一、二、三代幼虫对佛手均造成为害。幼虫蛀食嫩枝和果实,造成枝条枯死、落果和烂果,尤以三代对秋抽嫩枝为害较重,造成树势衰败,严重影响产量。2002年6月在本县沈高镇双杨村苗圃发现一代玉米螟幼虫为害意杨嫩苗,蛀干率5%,严重田块达10%以上。幼虫蛀入嫩苗干…  相似文献   

5.
佛手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冬花 《植物保护》1997,23(4):24-26
本文报道了佛手上的一种新病害佛手黑斑病,病原菌为Alternariacitri,主要危害佛手叶片和果实,在浙江佛手产区发病率达30%~80%。有伤、无伤的佛手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发病率分别为47.6%和30.8%。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RH为96%~98%,pH值为5~7,最好以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汁为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28℃,RH为100%,pH为5~7。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武穴市佛手山药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佛手山药线虫病害严重, 为此在病源地采集山药土样进行了病害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形态特征测计值比较, 以及基于rDNA 28S D2/D3区序列构建短体线虫属线虫群体系统进化树并进行SCAR验证, 对引起佛手山药线虫病的病原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危害佛手山药的病原线虫的群体特征与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相似?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病原群体与中国香港群体(HQ688677.1)聚类在一个分支上, 置信度达99%?因此, 将该群体线虫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此外田间调查表明:线虫主要集中分布于10~20 cm深度的土层中, 线虫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且连作1年地较连作2年地的线虫数量少, 施用阿维菌素的地块较未施用的线虫数量少?上述结果表明, 在佛手山药生产中实行轮作和科学选择药剂防治, 避免连作, 可降低该线虫发生量?  相似文献   

7.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近年来引起重视,其分布及严重性不低于大、小麦的条纹花叶病。除在杭州地区发现此病为害小麦及小黑麦品种外,嘉、兴宁波两地区又先后送来病株样品,省农业厅派专人到金华地区也采到病株样品。经过3年初步调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佛手柑黄龙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佛手柑[Citrus medica vat.sarcodactylis(Noot.) Swingle]为芸香科柑桔属植物,其干燥果实入药,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为常用中药材。佛手柑在广东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广东德庆、高要、云浮、四会和郁南等地,俗称"广佛手",以区别于"川佛手"和"金佛手",广佛手为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1]。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七级目测法所得稻茬麦田杂草的草情指数,运用极点排序的方法,对金华地区稻茬麦田的杂草群落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该地区稻茬麦田杂草群落发生,演变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倒置“W”形9点取样法,对湖南益阳、湖北蔡甸、江苏吴江、浙江金华、四川都江堰5个地区的莲藕田间杂草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莲藕田间杂草共25种(含变种),隶属于19科、24属,其中禾本科、莎草科和雨久花科的杂草种类较多,共占杂草种类的36%;发生优势度较大的杂草为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浮萍( Herba spirodelae)。基于物种优势度进行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湖南益阳与湖北蔡甸的莲藕田间杂草群落相似性最高,四川都江堰地区的莲藕田间杂草群落组成与其他4个地区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及试验表明,在浙江兰溪和金华地区当前水稻主栽品种中,以汕优10 号和协优46 组合较感黑条矮缩病,病区应适当减少种植;汕优63 、协优9516 、Ⅱ优63 、协优993 等较抗病,可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裁培药用植物上弯孢类型炭疽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按照Sutton的分类系统,把标准培养特性、致病力和寄主范围等作为分种的主要特征,对广东省15种栽培药用植物上的弯孢型炭疽菌进行研究,共鉴定出3个种,即辣椒刺盘孢(Colletoptrichum capsici)、百合刺盘孢(C.liliacearum)和束状刺盘孢(C.dematium]报道了辣椒刺盘孢的7种新寄主,即: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何首乌(Polygo-hum multiflorum Thunb.)五叶参[Pentapanax leschenaultii (Wight&Arn.) Seem].龙利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Nee.]佛手(Citrus medica L.)、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辣椒刺盘孢在广东分布普遍,致使淮山、何首乌和佛手等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两种防治姜瘟病的有效药剂浙江省生姜栽培面积约4万亩,主要分布在杭州、金华、嘉兴、温州、台州等地区。50年代末期,姜瘟渐趋严重,80年代后期为害猖獗。死亡率轻则20%—30%,重则70%—80%,甚至全田枯死。国内不少单位作过防治姜瘟病研究,但因农药毒...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自2000年11月首次在温州市观叶植物巴西木和发财树上发现检疫性害虫蔗扁蛾以来,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步增加。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在温州鹿城、永康、义乌、兰溪、金华金东和婺城、杭州江干和萧山、嘉兴秀城、慈溪等10个县(市、区)发现蔗扁蛾为害,有的花圃内株害率几乎达100%。蔗扁蛾为害的寄主植物已调查发现10科25种,以巴西木、发财树、天竺葵3种植物上为害最严重。其中巴西木的株害率加权平均为44.3%,幅度8.3%~85.7%,发财树的株害率为39.6%,幅度7%~81.6%,近500盘…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巴斯夫(中国)驻金华工作人员在金东区塘雅镇的葡萄枯枝上发现1种新害虫--葡萄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 Lasne).该虫又名黑壳虫、戴帽虫,在浙江省系首次发现,目前国内也仅分布于贵州、四川、甘肃等地[2].该虫主要是钻蛀为害,蛀孔小.初期为害症状不明显,从幼虫到成虫都在枝条内部蛀食为害,为害期长.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轻者减产10%,重则减产30%.因此,各农业部门要加强领导和宣传,让葡萄种植户引起重视,及时做好该虫的防治工作,严防该虫的扩散及蔓延.  相似文献   

16.
丝瓜霜霉病     
1975年6月下旬,在宝鸡市四季青公社姜城大队试验站沿水渠旁种植的丝瓜上发现霜霉病。主要在中、下部叶片发病,病株率达100%。在关中其他地区尚未发现该病。  相似文献   

17.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为害柑橘的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浙江省柑橘木虱仅在温州、丽水和台州等柑橘种植局部区域为害.现已在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宁波、衢州等6市.约全省3/4的橘区广泛发生.2003年浙西橘区衢州市首次发现柑橘木虱,对当地柑橘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我国山东西北部地区温室大棚内外烟粉虱越冬情况,我们于2015年1月份在禹城2种不同控温方式温室大棚(高温棚和低温棚)内番茄植株上和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调查了烟粉虱的越冬状况。结果表明,在该地区低温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在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未发现烟粉虱;在高温棚内,烟粉虱各个虫态都有发现,在高温棚内外的杂草上也发现一些烟粉虱成虫。低温大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这一结果暗示了烟粉虱的卵和伪蛹比成虫和若虫阶段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另一方面推测在露地上,该虫在1月份4℃等温线左右以北还有一个以卵和伪蛹越冬的区域。此外,高温大棚外杂草上发现烟粉虱成虫,说明烟粉虱在冬季也具有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金华市郊非农田生境73个样地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33种外来入侵植物,同时计测了样地中的13个环境因子,以入侵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基于样地一入侵种生态重要值、样地-环境因子数据矩阵,运用PC-ORD软件对该地区33种入侵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典范对应分析所得的排序图中前两个排序轴的特征根值分别为0.557和0.416,杂草种类与环境因子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和0.771,排序图较好地反映杂草种类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含沙量、人出没频度、翻耕频度、放牧程度、交通频度、坡度和郁闭度等是影响该地区外来杂草生态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南通市于2001年12月在一品红上首次发现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ius)],目前在全市6个县(市)均已发现该虫为害,并在部分地区蔬菜和棉花上暴发成灾.连续几年9~10月份在城区发生.到处飞舞,已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