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与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作为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载体,园林具有陶冶情操,寄托情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功能。私家园林的兴建为园林养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古典园林的典范,发掘其所包含的园林养生思想,可对促进现代城市营造健康自然的居住环境提供有利帮助。在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传统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山水和建筑、植物等自然人文因素中所体现的养生思想,总结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在改善居住环境和园林养生方面的运用,对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艳 《广东园林》2014,(4):10-13
古典园林中的意境通常指造园者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在景象上寄托以某种精神情感,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光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享受审美的愉悦,是达到景外之景、景中有象的一种联想境界。文章通过对东湖公园东区景观环境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文化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李云 《热带林业》2008,36(3):17-19
通过对中国古典因林景观的风格成因、象征意义以及塑造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的探讨使人们能从更深层次的层面上来对古典园林进行欣赏,同时也表达出设计师自我内心深处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瑞强 《林产工业》2023,(10):99-100
<正>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运用国画元素和古典园林意境,注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表达,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法,将自然、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运用国画元素和古典园林意境的手法创造出来的中国古典园林,独有一种幽静、雅致、古朴、自然的环境氛围,使人们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在本文中,将探讨纪录片《中国古典园林之旅》中的国画元素与古典园林意境共通之处,为优化园林设计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省山丹县清华园居住区为例,利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及古今转换的手法,把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及山丹地域文化的美学理念引入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时寻找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切合点,通过园林意境与地域文化相协调,使二者能够融合,构建兼具诗情画意与地方特色的居住区。  相似文献   

8.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燕  芦建国 《广东园林》2008,30(1):14-17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审美特征,也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意境的基本概念和营造手法,指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特点是从“有我之境”上升到“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竹材也因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在四川古典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四川古典园林经典实例的广泛调研,分析了四川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空间营造和意境营造;探讨了竹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将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中的竹文化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西泠印社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典型的山地园林。它位于西湖风景区,依托周边环境优势,整体依山而建,在总体布局、空间分布、意境营造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氛围和气质,被陈从周先生誉为"湖上园林之冠"。对西泠印社的历史、空间营造以及园林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其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探析了其空间布局之精妙以及意境之深远,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传统古典园林的造景文化及内涵,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意境与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技法独特,园林意境优美,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章尝试从苏州园林的实例出发,从环境、人文、建筑空间和植物山石等方面探索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特征,使传统园林艺术得以延续,并推动现代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园林一直注重诗情画意的体现,园林意境的深远体现园主人的意志,意境是整个园林的精髓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的服务对象不同,功能也发生改变。当代景观设计存在空洞、夸张、意境缺失等问题。如何将古典园林的精华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是今人值得深思的。探讨了古今园林的异同,提出继承发展古典园林中意境的必要性,结合现存景观工程,讨论当代景观设计园林意境体现的具体手法。  相似文献   

13.
水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小仅起到组景的作用,还有助于生发园林意境,寄托着我们民族的基本哲学思想。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是中华民族深层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卫 《绿色科技》2012,(8):30-31
分析了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园林意境、配置形式及营造空间。通过实例探讨了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及种植形式,更应该注重植物的物理属性和精神属性所产生的园林意境以及由植物种植形式所营造的虚实空间。  相似文献   

16.
浅谈古典园林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爱春 《广东园林》2007,29(1):20-2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论源于画论,强调立意;欣赏古典园林,应先欣赏其意境美和诗画文化  相似文献   

17.
景观设计中的情感营造从整体到细节都微妙地呈现在环境当中。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情感空间的营造由每个景观元素组成贯穿整个园林,巧妙地用景观设计推进人的情感变化,从而达到人境合一。该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对其空间特征、植物配置、理水艺术、光影艺术、声境营造和意境营造6个方面的阐述,从而充分展示出情感营造在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园林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一,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深远意义,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意境说源于中国古典诗词,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首次明确地建立了诗词的境界理论。通过对《人间词话》诗词境界理论经典言论的分析,将其与园林景观相联系,可以对其意境表现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研究现代园林意境表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是极为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形成、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其他任何园林构成要素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营造历经千年的发展,在技术和方法上逐渐成熟,成为东方园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北疗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追求形式美与意境美的有机结合。近代则实现了传统园林向公园的转型,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居住与休闲分开。当代园林也基本上以公园性质为主。然而当代园林的建造,许多只注重仿景缩景,诸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之类,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