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净现值法和投入产出比法对不同间作模式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共设计试验了3种不同的林下间作模式,一是林下养禽,二是林下养殖双孢菇,三是林下种植牧草。通过对3种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的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禽间作模式为经济效益最高,为最优的选择;其次是林菌间作模式;第三是林草间做模式。同时,根据各种间作模式的年均净现值和投入产出比最大值出现的年份,3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成熟龄均为第9年。  相似文献   

2.
林草药牧人工生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林药间作、林草间作和利用林地种牧草发展畜牧业,形成一个林—草—药—牧人工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了土壤肥力,培育出速生丰产林和黄连,同时发展了畜牧业,使间作林分现存量及年均生长量比对照成倍增加,提高了土地及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该系统为山区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提供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杨树林下药材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药模式是湖北省林下经济重要的种植模式之一,本文对杨树人工林下种植药材的林药种植模式的林分选择、药材种类及特性、种植技术及种植效益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湖北省杨树林下药材种植提供技术基础,促进湖北省林药种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三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如何找到二者有机的结合点,备受世人关注.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区三峡库区宜昌市夷陵区为研究对象,以适地适树理论、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为指导,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入户调研等方法,根据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等特点,在造林技术方面总结出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6种造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6种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益依次为乔灌草种植型>林草间作型>改梯经济型>生态经济兼用林型>林药间作型>林农复合型;经济效益依次坡改梯经济型>生态经济兼用林型>林药间作型>林农复合型》林草间作型>乔灌草种植型.  相似文献   

5.
林草间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间作牧草可以快速提高林草覆盖度,增加经济收入,是提高林地使用价值的一条新途径,受到了广大林农的欢迎,近年来在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中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着树草种搭配不科学、林草经营主体不清、树草间距太近、树草间产生恶性竞争、牧草成活率低、草荒和病虫严重、林草综合效益下滑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林草间作的综合效益,我们对林草间作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超本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196-198
非木质林产业是云南省林业发展八大产业之一,双柏县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各种非木质资源生长.介绍了两种药材资源市场前景和培育技术;双柏县林草间作的适宜草种及间作、管理、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十分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走“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他们做出大胆尝试,将所有未发包的“五荒”地全部由集体承包到个人手中,并大力提倡“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林果间作”等多种种植方式,为林下经济发展留出空间,给林禽、林菌、林畜等产业模式创造条件,并配套采取了封山、禁牧、休牧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森林经营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乔木混交和乔灌混交的经营模式,走上了林、参、草(药)等共生的立体经营模式。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在林业与多种经营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多种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如落叶松林下种细辛、养蘑菇;杂木林下养殖山野菜;采伐迹地发展一茬人参,参后还林,在幼林中间种药材等等。予是出现了经营形式各异而经济效益不同的林参、林药、林草(牧草)、林菌(食用菌)、林菜(山野菜)、和果药菜等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黑龙江省在宜林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提前整地,种植农作物以熟化土壤,然后造林.郁闭前实行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草间作,多物种共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杨树人工林间作草木犀对土壤及林分的影响,在4年生杨树人工林内间作草木犀,草木犀收获后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杨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间作草木犀后,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改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9.89%、129.24%、51.35%、154.1%和28.05%;促进了杨树生长,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2.61%和15.96%。杨树-草木犀复合经营是一种林农间作新模式,可充分利用杨树林下空间资源,解决杨树人工林林地产出低、地力衰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药材林的栽植及生药的采集李仲喜充分利用荒山秃岭和空闲地,大量栽植药材林,若精耕细作,在林下还可种植草本药材,或果药、菜药间作,利用树木枝杈培养木耳、香菇等菌类,均能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人工栽植药材林属营造经济林范畴,它以成活为标准,并要求达到速生、丰...  相似文献   

12.
<正> 森林经营已由传统的乔木混交和乔灌混交模式,走上了林、参、草(药)等共生的立体经营模式。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在林业与多种经营的生产实践中,已创造出多种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如落叶松林下种细辛、养蘑菇;杂木林下养殖山野菜;采伐迹地发展一茬人参,参后还林,在幼林中间种药材等,于是出现了形式各异而经济效益不同的林参、林药、林草(牧草)、林菌(食用菌)、林菜(山野菜)和果药菜等多种立体经营类型。我们知道,凡是系统必有其结构,结构又  相似文献   

13.
哲里木盟林业处以市场需求为突破口,全面调整林业内部种植结构,利用林间空地大力发展林药间作,形成复合经营模式。年初,全盟举办了首期国营林场、苗圃种植药材培训班,培训40多人,介绍了国内市场药材需求情况,讲解了适合本盟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营杨树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比较了两种经营措施对南方退耕还林地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显著促进杨树的生长,连续间作2 a后,其胸径、树高和蓄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8%、56.1%、130.7%。密度对南方退耕还林地3 a生杨树蓄积量有显著的影响,蓄积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5倍。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杨树实行农林间作重要意义,介绍了以林为主的农林间作和在平原农区的少地少林区采取杨树团状配置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杨树人工林,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在栽培速生丰产林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林粮、林草间作的经验;但是在沙地上杨树丰产幼林中间种牧草研究甚少,本着以短养长的精神,探讨间种的生态效益是有必要的,于1986—1687年间,在彰武县兴隆堡乡沙地杨树速生丰产林中,进行了间种牧草试验。初步看到,在同一块林地上,同时或不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礼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做到了八个结合: 一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把“树上山、粮下川”有机结合起来,退耕还林同治水、改土、荒山造林绿化统筹安排,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平缓地的粮食单产。 二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采取林草、林药、林菜、林果间作方式,发展林果业、畜牧业、药材、蔬菜等相关特色产业。实行圈养舍饲,发展畜牧产业。发展中药材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遮阴度对几种牧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川西低山丘陵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中发展林草、粮草复合种植模式的需要,对扁穗牛鞭草、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菊苣和鸭茅在不同遮阳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由于各草种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其生长指标变化各异。(2)在光饱和点内扁穗牛鞭草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3)牧草的生物量随遮阴度的增加而表现了不同的规律性,扁穗牛鞭草在全光照条件下生物量最高,夏季一定的遮阴程度有利于提高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的生物量。黑麦草在第一次刈割时,在遮阴度为46%时生物量最高,在第二次刈割时遮阴度24%时生物量最高。表明黑麦草在遮阴条件下,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产量相应有所下降。鸭茅在遮阴度15%时生物量处于最高水平。(4)遮阴状态下,杂草对牧草的生长有较大的侵扰作用,空心莲子草对牧草的侵入能力最强。在扁穗牛鞭草试验小区内,空心莲子草的数量随遮阴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抑制了扁穗牛鞭草的正常生长;在紫花苜蓿试验小区,一定遮阴度下空心莲子草的生长明显优于牧草;而在鸭茅小区,空心莲子草对其生长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混农林业立体经营是发展生态林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柳绕地区杨树低产林改造所取得的良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看出,平原地区发展混农林业立体经营模式(如林瓜、林粮、林药、林草等),走生态林业道路是林业稳产高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是发展混农林业立体经营的科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