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公共空间声景营造及评价的研究,而对文学作品中声景的分析则较少。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中声景与情感的关系,值得研究探讨。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李清照词中的声景意境与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营造案例。总结得出声音景观可以传达个人情绪,表达心灵内涵,是文学与景观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并根据声音与情感的关系,提出声景设计建议,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婧妍  李文 《绿色科技》2019,(7):154-155
指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从中国的佛,道,儒思想还是中国诗画都有深远的意义。主要对中国古典园林对声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自然界中的声音进行捕捉与描绘,筑之于园林之中。声与景的完美融合,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虚景相对于实景存在,园林虚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列举园林虚景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从空间、光影、声香3个方面介绍园林虚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设置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林广臻  陆琦 《广东园林》2019,41(1):23-29
现存于广州的药洲遗址,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宫苑园林。南汉国宫苑营造始于南汉乾亨八年(924年),在宫苑营造中大量使用了置石、堆石等。宋统一中国后,这些宫苑园林变成了服务州民的风景园林,因此遗留下来。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多为明后所建,因此药洲九曜石也成为我国古代古典园林石景中重要的早期遗存。本文结合山水画中的石景和历史文献,对药洲遗存九曜石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唐宋时期我国古典园林中石景形态的可能进行了探讨。综合来看,药洲九曜石作为目前罕见的古典园林置石遗存,是石景演化进程中的关键证据,对探源我国古典园林石景演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结合地势,灵活分布;各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一块不大的区域内,运用对比、衬托、层次、对景、借景等手法,以山水关系为主线,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营造出美妙意境。公元1368年至公元1911年,明清的宫苑都为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是我国古代造园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西泠印社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典型的山地园林。它位于西湖风景区,依托周边环境优势,整体依山而建,在总体布局、空间分布、意境营造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氛围和气质,被陈从周先生誉为"湖上园林之冠"。对西泠印社的历史、空间营造以及园林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其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探析了其空间布局之精妙以及意境之深远,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传统古典园林的造景文化及内涵,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意境与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景观并非单纯意义的视觉景观,而是包含声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内的整体景观。概述了声景的概念的概念和研究起源,分析指出园林中声景观的自然声景,人文声景,生活声景三大类别以及声景特点,并依据声音的特性提出声景的引发联想、记忆留存、调节情绪、遮蔽噪音的四种主要功能,为声景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空间分割、借景、植物配植、比拟联想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声景是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风景园林角度对于乡村声景的研究程度远远不够,对于中国古代乡村中所创造的诗情画意的听觉审美和意境还缺少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取了各个时期328篇描写乡村山水田园题材的诗词歌赋为核心文本,从历史声景声源类型、历史声景变迁、声景意象分类及意境分析、乡村声景的营造启示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发掘古代声景感知及人文内涵,为现代的乡村声景观设计、营造有效唤醒乡愁记忆的声景场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文山水.诗意长安园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专类园之一。园区规划设计深入研究《诗经》和《辋川集》等经典诗词,提取创作元素,合理布局地形、建筑、水体、植物等要素,集中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再现中国传统园林的诗画意境。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西方传统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西方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古代至现代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手法与功能,进而从中国传统与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进行深入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与评价,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中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总结,积极探讨中国植物景观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山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古典艺术的许多方面,还从深层次渗透到了我国历代造园活动中。从中国山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入手,通过实例探讨分析山水文化在古代传统山水园和现代园林中的作用和体现,并展望中国山水园林艺术传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为基点,分析古典园林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提出将其造园手法运用于现代园林的方法和措施,为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康复花园理念的广东省中医院环境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复花园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许多研究证明,良好的植物景观和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和医院工作人员压力的缓解具有显著的效果。文章以康复花园理念为出发点,对广东省中医院室外园林进行调研,对康复花园景观节点、空间类型、景观要素构成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以期为康复花园的设计和营建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汤涓  孟醒 《广东园林》2021,43(5):52-58
鱼虽然作为园林中次要的动物造景要素,但它具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并促进了造园活动。以“鱼”元素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演变,将其表现形式划分为“以鱼生产”“以鱼成景”“以鱼装饰”“以鱼写意”四类,并总结了鱼元素景观启蒙、转折、深化、停滞 4 个发展时期的演变特征,进而探究不同时期造园理念的变化及造园理念与鱼元素景观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从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对景观形式进行解析,探究不同形式背后所蕴含的造园理念,丰富鱼元素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集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形式.余荫山房为富有岭南特色的古典园林,它布局精巧.本文以岭南古典园林-余荫山房为例,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余荫山房八景文化景观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在现代景观设计加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园林正为继承和发扬自己特有的文化深感困惑。不少现代园林使用传统园林要素来表现古典风格,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景观设计雷同化等问题。对此,对传统园林要素相对重要度进行研究可以为传统园林的继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文章首先从现代中式园林中调查选取出现率较高的传统园林要素,然后对其做了重要度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渊源深远,具有丰厚的哲学及文化内涵。这些园林并非简单的景观设计体,它还能体现出人工与自然风景的和谐关系,具有深远意义。就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关系而论,为现代环境设计提供了文化观念,同时还指导了现代园林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运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鉴于当前园林设计欧陆风格盛行,而忽视本土园林文化特色,空于形式,没有文化,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内涵的分析,强调中国园林的特色,唤起对中国园林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