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七连作田根腐病复合症综合治理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土壤熏蒸剂、枯草芽孢杆菌、选择性杀菌剂复配剂处理种苗和根围土壤为主要方法,对连作田三七根腐病复合症进行了综合治理试验。结果表明:(1)大扫灭(98%含量,30~40 g/m2剂量)、钾-威百(35%含量,40~60 g/m2剂量)和氰氨化钙(60~90 g/m2剂量)对三七连茬病土进行熏蒸处理后,真菌、杂草、细菌和线虫灭生效果达90%~99%,1年生与2年生三七成苗率显著提高,生长季前期3个月内根腐病复合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大扫灭灭生效果突出。(2)土壤熏蒸后,用G3菌剂(枯草芽孢杆菌)与单杀菌剂农利灵、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播前拌种和移苗前沾根处理,其中以菌剂与农利灵组合最好,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次之。枯草芽孢杆菌G3菌剂(2×1010/cfu/g用量3 kg/100 m2)单独施用,在田间温度低于15℃条件下无明显防效。(3)熏蒸 G3 化学杀菌剂复配剂1或2播种前拌种和移栽前沾根处理组合试验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和田间测试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二硫氰基甲烷(MBTC)、四硫代碳酸钠(STTC)、大扫灭(Dazomet.DZM)和钾.威百亩(K.Vapam)等有机硫熏蒸剂对土壤植物病原物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土壤真菌抑杀能力顺序为DZM=MBTC≥DADS=AITC≥STTC=DMDS;对土壤细菌抑杀能力顺序为AITC≥MBTC=DZM=DADS≥DMDS=STTC。供试药剂中仅AITC和DZM对杂草有较强抑杀力.杂草密度比对照降低73.6%和94.7%。供试药剂对植物线虫和自由生活线虫均有较高毒力。AITC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击倒力最强.LC93〈0.5μg/mL。播前土壤处理显著降低了菜豆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根腐病病情指数和线虫的根结指数.防效顺序为AITC=MBTC=DZM≥DADS=DMDS≥STTC。对几种蔬菜作物的安全性为STTC〉MBTC〉DADS〉AITC〉K-Vapam=DZM,甘蓝和白菜对AITC的耐药性高于其他供试作物。土壤穴处理数小时后.移栽3叶期带基质番茄苗试验所有处理的线虫密度、根结指数比对照显著降低,处理与对照立苗无明显差别。2%DADS和2%AITC粉粒剂处理的番茄苗发生了药害.下部叶片落黄且比对照晚发4~5d.  相似文献   

3.
香蕉吸芽苗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香蕉吸芽苗的根、叶等组织内分离到11个属的真菌:曲霉属(Aspergillu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镰孢属(Fu-sarium)、胶帚霉属(Gliocladium)、木霉属(Trichoderma)、球二孢属(Botryodiplod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单格孢属(Ulo-cladium)、散子囊菌属(Eurotium)、直双孢属(D idymaria)和丝葚霉属(Papuladpora)。炭疽菌属为优势菌,占内生真菌分离物总数的50%。从香蕉吸芽苗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0个属的真菌:曲霉属、镰孢属、木霉属、丝核菌属、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帚霉属(Scopulariopsis)、球壳孢属(Sphaeropsis)和盾壳霉属(Coniothyrium)。拟青霉属、青霉属和毛霉属为优势菌,分别占根际土壤真菌分离物总数的39.7%、23.8%和17.5%。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天然果蔬防腐剂,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鹿蹄草素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并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表明:鹿蹄草素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在2.5 mg/mL及以上浓度时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根据EC50值所得到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piricol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其中链核盘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1.25 mg/mL;苹果轮纹病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78,0.156 mg/mL;链格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13,0.625 mg/mL;灰葡萄孢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0.313 mg/mL。  相似文献   

5.
几丁质及蛋白质是构成根结线虫体壁和卵壳的主要物质。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的高低是评价生防真菌防治潜力的重要生化指标。从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根结线虫病害严重的设施蔬菜大棚中采集土样、根结样106份,用分离培养基分离到真菌436株。液体发酵测定分离菌株的几丁质酶活及蛋白酶活,筛选获得几丁质酶活≥0.06 U/mL的菌株11株,蛋白酶活≥100 U/mL的菌株3株。其中JXC224几丁质酶活达0.087 U/mL,蛋白酶活125.8 U/mL,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侵染率达67%,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经ITS测序分析,鉴定其为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  相似文献   

6.
以兔眼蓝莓(品种名为灿烂)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腐败蓝莓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考察肉桂醛、柠檬醛、牛至精油、香芹酚和丁香酚等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为1株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1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3株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和1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经致病性试验确定链格孢霉为主要病原菌。牛至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链格孢霉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为37 mg/L。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根腐病草莓及根系土壤的微生物种类,本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患病草莓根系土壤以及草莓根茎进行真菌分离,并利用I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根腐病草莓病株中共分离得到12种不同的真菌,经ITS序列同源性分析,这12种真菌分别属于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黄瓜萎蔫病菌(Plectosphaerella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梭孢壳属/草根霉属(Thielavia sp.)八个真菌种属。其中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和梭孢壳属/草根霉属(Thielavia sp.)为首次在草莓根腐病植株中发现。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草莓土传疾病根腐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白菜型冬油菜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甘肃省白菜型冬油菜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尖孢镰刀菌(F.oxysprorum)、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和青霉菌(Penicilliumsp.)5种真菌,其中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7.1%和30.9%,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有伤接种发病率分别为90%和80%,无伤接种发病率分别为76.7%和70.0%.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杀菌剂对冬油菜根腐病的病原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噁霉灵、代森锌、福美双、多福和丙.噁.甲霜灵7种药剂对2种病原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半裸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7.66、16.89、0.13、1 435.20、50.84、59.03和0.53μg/mL,对链格孢菌的EC50分别为36.06、41.54、0.29、59.30、34.06、109.27和0.81μg/mL.以噁霉灵的抑菌作用最为突出,对半裸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的EC50均在0.3μg/mL以下,丙.噁.甲霜灵次之,代森锌最差.7种药剂的毒力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药剂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从东北地区所采集的827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3属15种捕食线虫真菌,包括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小掘氏孢属(Drechslerella)和小隔指孢属(Dactylellina)。其中优势种为: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13.18%);指状小掘氏孢Dr.dactyloides(4.35%)和椭圆小隔指孢Da.ellipsosporum(3.26%)。对盐碱地中的捕食线虫真菌的调查发现,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在农田土壤中由于人为干扰的原因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也很少。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4个县(市)7个柑橘园的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520个雌虫虫体上得到123个真菌分离物,鉴定出8属10种。他们分别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 sp.)、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雪腐镰孢(Fusarium nivale)、尖孢镰孢(F.oxysporum)、茄病镰孢(F.solani)、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小刺青霉(Penicillium spinulos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p.)、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其中,茄病镰孢、尖孢镰孢、淡紫拟青霉为优势食线虫菌,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6.6%、15.4%、9.76%。  相似文献   

11.
何伟静  江洪  原焕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83-14985
在介绍土壤酶的来源与环境因子对土壤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呼吸的酶促作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土壤生态学及其内容的阐述,综述了烟草土壤不同生态因子对土壤环境的不同作用,以期对今后的烟草土壤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种土壤分类体系的比较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分类是土壤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笔者就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对土壤分类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在此,阐述了免耕定义、原理、作用及免耕的历史与发展,归纳了免耕对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经济效益方面等的影响:免耕由于减少了土壤蒸发,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但免耕降低土壤温度,特别是春季,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免耕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生长。在产量和效益方面,免耕有利于提高产量,更有利于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省乐东县胶园土馕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类型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速效磷和胡敏酸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个数差异不显著。真菌个数、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2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间有差异,而在20—40、40—6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无差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总腐殖酸、富里酸含量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都偏低。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与速效养分含量、腐殖酸及其组分含量、部分微生物个数、大部分土壤酶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方法]利用LI-cor8100土壤呼吸观测系统,连续观测2012年6月18~30日张掖绿洲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之间的关系;评价了现有的土壤呼吸模型。[结果]张掖绿洲农田的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该区域土壤呼吸速率与4 cm深度土壤温湿度的相关性最好;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要远远好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在土壤呼吸模型中,同时考虑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土壤呼吸模型的模拟结果要好于只考虑土壤温度或土壤水分的土壤呼吸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扎龙自然湿地典型的芦苇沼泽生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在不同土层(0~15 cm,15~30 cm)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性氮、速效钾、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量碳和氮质量分数、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壤调理剂的研究概况、主要原料及分类标准,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土壤调理剂在土壤改良、植物生理以及生态环境中的功能和作用,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壤变化研究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土壤变化概念、类型及其变化因素 ,重点论述了当代农业利用的特点及其对土壤环境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阐述了当前土壤变化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揭示了土壤变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土壤变化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中尺度和大尺度上 ,为区域持续农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呼吸随环境因素变化较大,为了探讨不同林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典型林分国槐(Sophora japonica)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月在太原市区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大气温度(温度计测定)的日变化动态进行连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冬季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国槐林和油松林冬季土壤呼吸日变化明显,均呈不对称“钟形”单峰曲线。整体来看,国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油松林(P<0.05)。(2)国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大气温度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和指数关系,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温度敏感性指数Q 10值表明,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变化更为敏感。(3)国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均随土壤水分(5 cm)增加而减小,且2个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5 cm)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