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摸清花卉病虫资源,划定疫区,掌握疫情,进一步搞好种苗的产地、调运检疫,更有效地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绍兴县在开展花卉资源调查的同时,全面开展花卉病虫害普查工作,进行产地检疫调查。在县农林局、森检站的领导下,由浙江林校、区、乡、镇、花卉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2.
谢汉慈  龚进兴 《植物检疫》1993,7(6):452-453
随着国际间种质资源交流日趋频繁,自1975年以来,由厦门口岸入境的种、苗也具有了批次多、品种杂、数量大的特点,一批次种子多者达10t,种苗达15万株以上。过去多数是在大田、没有隔离设施的条件下划片种植检疫,“隔离”条件不严格,危险性病虫传播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对引进种、苗的数量和产地(疫区)作适当的限制,并在有代表性地区建立植物隔离检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地区引进花卉植物及检疫性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明确了北京市引进花卉植物的数量、种类、原产地、用途和分布情况及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及发生情况。国内其他省市引进花卉植物检疫性病虫发生率较高;国外引进花卉植物检疫性病虫发生率较低,为0.1%~0.2%。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中,广泛地交换作物品种种质资源与成功地防止作物危险性病虫传播同等重要。因此,在作物种资源交换中采取一种综合性的检疫措施,达到既防止作物危险性病虫传播,又使种苗调运畅通之目的,就显得格外重要。六十年代以来,陕西省汉中地区把产地检疫措施应用于作物种苗的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据1981年统计,通过连年产地检疫,有效地控制了水稻白叶枯病的蔓延和为害,发病面积从1973年的14.1万亩压缩到2000余亩,每年为生产提供无病良种200多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全国20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中,山东省就分布12种,不仅这些病虫适于在山东省为害蔓延,而且目前尚未发现分布的松突圆蚧、松材线虫、杨干象也对山东省林木造成严重威胁。如不加强检疫工作,这些检疫对象传播蔓延开来,几十年的造林绿化成果将毁于一旦。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开放搞活政策的落实,国际、国内相互调运种子、苗木、木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危险性病虫随之传播蔓延的机会也相  相似文献   

6.
蔬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蔬菜种苗、产品贸易也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随之传播蔓延的几率也增多。因此,蔬菜检疫工作日显重要。我国蔬菜上已查明的  相似文献   

7.
从198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对柑桔、小麦、马铃薯、魔芋、花卉等植物的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普查和水稻制种基地的产地检疫工作,基本掌握了我县这些植物的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为正确签发检疫证书和审批调入植物手续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效益。1.普查概况及结果1985年秋,我们对较为集中的柑桔园  相似文献   

8.
浅谈生长期监管在进境种苗病毒病检疫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苗作为活的植物,其携带传播危险性有害生物特别是种苗传病毒病害的风险性远远大于其他植物及植物产品。鉴于种苗传病毒病害的特殊性,现场检疫不一定能全面反映种苗带毒情况,检疫法规中规定,对于进境种苗要求必须隔离种植检疫一定的时间,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方可放...  相似文献   

9.
柳穆燕  王建伟 《植物检疫》1989,3(4):262-263
许多花卉的生产,已由盆栽观赏变为大田生产(露地种植),这一变化,促成了种苗等繁殖材料的频繁引进和调出,为病害传播增加了机遇。为了保障花卉安全生产,对几种重要的危险性病害提出检疫评价,作为检疫依据和参考,是极为重要的。依照为害作物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进口花卉种苗生长期检疫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琦 《植物检疫》1992,6(5):331-332
1988~1990年间,向我局申请检疫的进口花卉种苗逾35万头(株),品种主要有郁金香、香雪兰(小苍兰)、唐菖蒲、月季、香石竹、热带兰等。产地主要为荷兰、波兰、捷克、日本、德国、法国、台湾等。这些引种的花卉种苗分别种植于北京、杭州、武汉、烟台、青岛、深圳等地。为了防止国外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保证国内花卉生产,我们在加强进行现场检疫和室内检测的同时,也加强了隔离试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向各引种单位发送了(引进花卉种苗球茎生长情况调查表),并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两种危险性林木害虫的传入及防治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国锋 《植物保护》1995,21(2):47-48
广东省两种危险性林木害虫的传入及防治情况何国锋(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广州510275)随着国际交流和科技合作日益频繁,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棉花、木材和各种苗木、种子,尤其近几年观赏花卉、树木种苗的大量引进使得危...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即将加入WTO,蔬菜的种植品种越来越多 ,面积越来越大 ,蔬菜种苗、鱼菜贸易将日益频繁 ,危险性病、虫、杂草随之传播蔓延的机率增多。因此 ,蔬菜检疫工作也日显重要。我国蔬菜上已查明的有 1 0多种危险性极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给我国的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和带来巨大损失。下面对其检疫检验及疫情处理措施加以介绍。1 检疫检验方法1 .1 斑潜蝇类 (拉美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美洲斑潜蝇 )( 1 )危害状观察 :田间叶片及包装、铺垫物发现的可疑危害状 ,应采集标本带回室内鉴定。( 2 )蛹和成虫的检查 :检查…  相似文献   

13.
进境船舶植物检疫截获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船舶都应实施检疫,易随运输工具传播的危险性病虫的发生情况是确定动植物疫区的重要依据.多年来,口岸植物检疫工作者依法施检,频频从进境船舶检疫中截获多种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为了积累资料,了解进境船舶传带危险性病虫害的情况,掌握有关疫情,以便进一步做好进境船舶植物检疫工作,并为今后修订运输工具植物疫区名单提供依据,笔者收集了1992年至2000年全国各口岸进境船舶检疫中截获的危险性病虫害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厦门口岸是厦门经济特区、闽南厦漳泉经济开放区及其邻近地区进出口的主要门户,进口植物种苗的检疫工作特别艰巨。农牧渔业部在《关于加强进口植物种子,苗木检疫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从国外引进的种苗,对可能带有口海检疫中不可能发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必须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隔离试种,查明确实不带危险性病虫后,方可分散种植”。为  相似文献   

15.
张健如  熊野林 《植物检疫》1993,7(4):316-319
香石竹是世界三大名切花之一,是我国各大城市外事活动、宾馆饭店、婚丧喜庆、室内装饰等重要用花,上海是我国香石竹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已超过267公顷,年产鲜切花5000万支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从荷兰,法国、日本及美国等引进20~30万株种苗,数量之大是其他花卉所没有的,香石竹病害检疫是我局种苗检疫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对花卉种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植保学会植检协会于1989年11月8日至11日在大连市举办了“植物隔离检疫圃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口岸检疫,内地检疫、林木检疫,热作检疫和植检科研等22个单位的34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26篇。研讨会主要内容是交流近年来我国引进植物种苗检疫情况,研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植物隔离检疫圃,以加强我国引种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花卉生产业的崛起,温州好多单位争相从国外引进日本五针松。引进后,有的不按《植物检疫条例》规定集中隔离试种,擅自转手倒卖到省内外及本地区各个地方,使同一批日本五针松多次易主。由于引进的数量大、种植面广、渠道复杂、流动频繁,使潜伏着的危险性病虫传播扩散的机会相应增加。我所自1984年开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植物检疫工作,近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危险性病虫普查,初步调查了主要农作物及仓库的危险性病虫的发生、分布和为害情况。每年都对南繁作物进行危险性病虫调查,及时发现疫情和处理。在进出口的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中,检获了一些检疫对象及其它危险病虫害,并及时采取了措施,基本  相似文献   

19.
从国外引进的种子、苗木必须经隔离检疫才能分散种植,这是防止危险性病虫传播的根本性措施,对此我国早已有规定。目前进口的番茄、剑兰、郁金香等可能带有危险性病虫,在口岸现场检疫一时难以获得确切结论。因此设置植物隔离检疫圃非常必要。现就设置中国式的植物隔离检疫圃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王旭  朱伟祖 《植物检疫》2003,17(3):163-165
在检验检疫工作中 ,隔离检疫监管是有效防止有害生物随种苗传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诸多因素 ,各地隔离监管工作的开展尚未建立一套完善、规范、行之有效的隔离检疫监管办法。在我国园艺事业大发展 ,绿化环境、保护生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引进种苗种类、数量急剧增加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 ,改革、完善进境种苗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国际机场检验检疫局浦东办事处自2 0 0 0年 1 0月始根据上海空港口岸的实际情况 ,在种苗检验检疫工作中摸索试行了引种单位隔离场圃疫情自我监测与检验检疫机关重点抽查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