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生壳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法制备花生壳活性炭,其平均粒径约为50μm,在高温作用下,C和O结合生成CO2释放出去,造成活性炭内部具有大量的孔隙。对甲基紫、溴钾酚绿、碱性品红三种染料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发现:吸附饱和时间为120min,活性炭投加量应保持在0.2g/150mL以下,50℃时吸附效果较好,将溶液稀释1倍后吸附效果增强。花生壳活性炭更适合溴钾酚绿吸附,其反应速率常数在80min内保持较大的数值,三种染料溶液吸附量与吸附时间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拟重金属废水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5种物理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探讨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下,5种物理吸附剂对6种重金属(Pb、Cd、Mn、Zn、Cr、Ni)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中活性炭对Pb、Ni和Cr的吸附率最大,木炭对Mn和Zn的吸附率最大,草木灰对Cd的吸附率最大。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对活性炭、草木灰和木炭吸附重金属效果(活性炭对Cd、Mn、Zn、Ni,木炭对Pb、Mn和Cd及草木灰对6种重金属)的影响为:pH〉吸附剂加入量〉振荡时间,说明pH与吸附剂加入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活性炭、木炭和草木灰对重金属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加入量40 g.L-1,pH 10-10.5,振荡时间180 min。  相似文献   

3.
花生壳残渣制备活性炭及吸附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谢宇  邱贤华  邓磊 《花生学报》2010,39(2):16-20
用提取黄酮后废弃的花生壳做原料,选择不同的活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制备活性炭,并且测定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磷酸作为活化剂时活性炭产率最高,达39.5%;当炭化温度为500℃、活化剂为氢氧化钾或磷酸、活化剂浓度为10%时,碘吸附值最高,为966.7mg/g;当炭化温度为500℃、活化剂浓度为10%时,几种活化剂制备出来的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力均达到40mL/g左右;与几种市售活性炭比较,花生壳活性炭碘吸附值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但是亚甲基蓝脱色力偏低;相同条件下,盐作为活化剂所制备出的活性炭对镍离子的吸附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铝、镉、铜互作对大麦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Al、Cd、Cu等毒害元素处理对大麦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以及这些毒害元素间的互作关系,设置低pH、单独Al及Al与Cd或Cu二元素和三元素复合胁迫,以耐酸土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胁迫处理导致大麦植株生长和根系活力下降,K等养分元素含量下降,而S、Fe含量上升,Al、Cd和Cu等毒害元素在各器官的积累量增加,各指标的变幅均以敏感型品种显著;(2)二元素复合处理中,Al与Cd和Cu间均呈正协同效应,尤以敏感型品种更为显著;(3)与二元素复合处理相比,三元素复合胁迫导致耐性品种各器官Al含量下降,Cu、Cd含量上升,总体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受抑制小于二元素复合处理;但三元素复合胁迫导致敏感型品种植株生长发育和根系活力水平进一步下降,各器官Al与Cd、Cu含量和养分含量与对照的差异加大.如在Al Cd和Al Cu Cd处理下耐性品种株高分别比对照下降15.6%和20.3%,敏感型品种分别比对照下降10.9%和23.8%.各胁迫处理均导致两个大麦品种根系P含量上升,而茎、叶P含量下降,且耐性品种根系P含量显著高于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橄榄‘长营’和‘清榄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橄榄果实中N、P、K、B、Ca、Mg、Zn、Mn元素的含量,探讨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橄榄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随着橄榄果实的发育,‘长营’和‘清榄1号’的K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长营’果实中的N、P、B、Ca、Mg、Zn、Mn元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清榄1号’果实中N元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B元素含量逐渐降低,P、Mg元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Ca、Zn、Mn元素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整体上,‘长营’果实中N、P、K、B、Mg、Zn、Mn元素含量均高于‘清榄1号’,而Ca元素含量低于‘清榄1号’。综上,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长营’和‘清榄1号’果实的N、P、B、Mg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K、Ca、Zn、Mn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但在同期时,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较高的Ca元素含量证实橄榄为高钙水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Al、Cd、Cu等毒害元素处理对大麦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以及这些毒害元素问的互作关系,设置低pH、单独Al及Al与Cd或Cu二元素和三元素复合胁迫,以耐酸土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胁迫处理导致大麦植株生长和根系活力下降,K等养分元素含量下降,而S、Fe含量上升,Al、Cd和Cu等毒害元素在各器官的积累量增加,各指标的变幅均以敏感型品种显著;(2)二元素复合处理中,Al与Cd和Cu间均呈正协同效应,尤以敏感型品种更为显著;(3)与二元素复合处理相比,三元素复合胁迫导致耐性品种各器官Al含量下降,Cu、Cd含量上升,总体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受抑制小于二元素复合处理;但三元素复合胁迫导致敏感型品种植株生长发育和根系活力水平进一步下降,各器官Al与Cd、Cu含量和养分含量与对照的差异加大。如在Al+Cd和Al+Cu+Cd处理下耐性品种株高分别比对照下降15.6%和20.3%,敏感型品种分别比对照下降10.9%和23.8%。各胁迫处理均导致两个大麦品种根系P含量上升,而茎、叶P含量下降,且耐性品种根系P含量显著高于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性炭脱色法检测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可行性。[方法]以市售12种蔬菜为试材,参考国标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活性炭加入时间和加入量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在国标法的基础上加入活性炭可有效去除色素干扰,以水浴前加入2.0 g活性炭脱色效果最好。在0~10μg范围内,吸光值与硝酸盐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 47,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1.0%,回收率为97.9%~102.6%。[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8.
土壤养分吸附特性与甜菜施肥指标的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种土壤对5种元素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取的3种土壤中,黑土吸附N、P、K的能力较强;白浆土吸附N、B的能力最强;盐碱土吸附P、Zn的能力最强。根据土壤养分吸附曲线,可以方便地确定各元素的施用量,以指导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9.
以陕甘汉麻秆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浸渍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的微孔结构和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甘汉麻秆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渍比3∶1,浸渍时间24 h,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2 h;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389.27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57 mg/g,得率为68.32%,比表面积为1750.86 m2/g,孔容为0.47 cm3/g,平均孔径为1.769 nm;该活性炭微孔结构发达,含有少量介孔和大孔,此外还含有碳碳双键(C=C)、羰基(C=O)、羟基(O-H)等化学结构。该研究为陕甘汉麻秆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经树脂吸附后,洗脱液对受体干重的抑制率表现为,25 a>9 a>3 a>0 a,其中以ADS-7树脂洗脱液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极性树脂洗脱液外源添加处理茶树后,相同树脂处理下,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ABA含量则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当茶树树龄相同,不同极性树脂依然以ADS-7树脂洗脱液处理后,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最低,ABA含量最高。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脂处理下,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茶树叶片氨基酸总量、亲水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等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疏水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综上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存在一定的自毒作用,其中以25 a茶树根际土壤经ADS-7树脂吸附后的洗脱液最强。其次,不同树脂洗脱液可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以ADS-7树脂对茶树叶片的激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影响最大,ADS-7树脂洗脱液可显著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媒法,以花生壳为原料、氯乙酸为改性剂制备了羧甲基化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研究了其对废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改性花生壳用量、温度等因素对NH4+-N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g花生壳粉末在200mL 10%NaOH溶液中碱化2h后,和8g氯乙酸在500mL 90%酒精溶液中,恒温水浴45℃搅拌反应2h,水洗干燥后得到羧甲基化改性花生壳粉末,用此改性的花生壳处理50mg/L NH4+-N溶液的最佳条件为:在羧甲基化改性花生壳加入量10g/L,温度25℃,吸附时间1h,pH值8.0的条件下,花生壳对浓度为5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的去除率可达72.1%。  相似文献   

12.
茶叶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茶叶纤维吸附Cu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纤维对Cu2+有明显的吸附作用。pH值为4.55左右,温度在30℃左右时,对Cu2+的吸附较为有利;当Cu2+的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随着茶叶纤维添加量增加,吸附量先升后降,茶叶纤维添加量为90 mg左右时吸附量最大。茶叶纤维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茶叶纤维对Cu2+的平衡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达到16.78 mg/g。  相似文献   

13.
改性绿茶去除水中碱性品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改性绿茶为吸附材料,探索了改性剂、改性剂浓度、染料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改性绿茶吸附碱性品红,的影响,确定了改性绿茶最佳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绿茶经改性剂改性选出最佳改性剂为环氧氯丙烷,最佳改性剂浓度为0.015 mol·L~(-1),碱性品红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吸附量最大,最佳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240 min为最好,最大吸附量为53.6 mg·g~(-1)。在描述改性绿茶对碱性品红吸附的动力学行为上,准一级动力学曲线更好;在等温吸附方面,改性绿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非常符合Langmuir模型,改性绿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为使甘蔗皮得到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采用慢速热解技术于400、500、6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吸附剂(BC400、BC500、BC600),以去除废水中的苯酚。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苯酚的初始浓度、生物炭的制备温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甘蔗皮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表现为BC600>BC500>BC400。35℃下苯酚初始浓度为50 mg/L,生物炭BC600吸附300 min后苯酚的去除率可高达96%,生物炭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将同批次茗科1号乌龙茶适制鲜叶等量分配给6个参试小组,统一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工艺流程进行加工试制,结果表明:鲜叶弱光晒青30 min后,在室内摊晾1~2 h即可摇青;第一次摇青转速12~15 r/min、时长2~3 min,第二和第三次摇青转速与时长逐步提高,摇青总转数为400转左右,每次间隔时长约2 h,做青历时20 h;杀青温度控制在260~280℃,两次毛火温度均为60~65℃,而后于70℃烘至足干(约需100 min)为获得较优清香型乌龙茶风味品质的最适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对6株剑麻茎腐病原菌黑曲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速率有差异,病原菌的孢子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4℃,最适温度为32℃,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全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最适,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50 min。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impregnation of iron chloride was carried out on needle punched web of waste acrylic fibers, which was subsequently carbonized under layer of charcoal by physical activation in high temperature furnace to produce iron 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FeAC). For comparison purpose, one more sample of activated carbon (AC) was prepared without impregnation of iron chloride. Both the webs were carbonized at 1200 °C with no holding tim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T surface area, SEM morphology, EDX elemental analysis, XRD crystalline structure was performed. The FeAC web was used as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dye removal percentage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like different dye concentrations, adsorbent dosage, stirring speed and different pH.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linear and non-linear forms of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s and adsorption kinetics (i.e. pseudo first order and pseudo second order model).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配体交换色谱手性流动相法拆分茶氨酸对映体的方法。采用Polaris C18柱;流动相为L-脯氨酸:Cu2+(摩尔比)为2:1,Cu2+浓度为0.5βmmol/L,pH6.8,甲醇的加入体积比为2%;波长254βnm;流速0.9βml/min;柱温30℃。L-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9542βμg~4.241β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45%~100.4%之间;D-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8486βμg~4.243βμg范围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07%~100.1%之间。该方法通用,准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酶法预处理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并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纯度。花生壳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花生壳粉与水混合,半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按1:1(m/m)复配,用量0.25‰,50℃酶解30 min后,按料液比1:20(m/V)加入乙醇至终浓度60%,于功率1000 W,55℃超声波辅助提取60 min,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约为2.5%。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上样缓冲液为pH 5.0的60%乙醇溶液,洗脱液为pH 10.0的70% 乙醇溶液,上样与洗脱流速为0.75 BV/h和1.5 BV/h。纯化后的花生壳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纯度分别为10.54%和5.85%,提高了90%和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