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的新视角——藏酒洞旅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为保持喀斯特洞穴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应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开展藏酒洞旅游的条件,并就其旅游产品的开发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旅游洞穴是作为地质遗迹资源的洞穴资源,具有旅游属性并开发为旅游产品的一种洞穴类型.百色市14个旅游洞穴资源基本为岩溶型洞穴,笔者研究其发育的成因,运用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标准,对其行政区内旅游洞穴资源进行分类,为其旅游整体性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喀斯特典型洞穴鱼类48种。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是喀斯特洞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的生态类型,其中以赵亚辉、张春光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划分较为成熟,将喀斯特洞穴鱼类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3种类型。总结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具有种类多、类群集中、分布区域狭窄和种群数量少等特点;分析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适应特殊的洞穴环境而演变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器官、侧线器官、头部结构、体表鳞片、鳍和体色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进行了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喀斯特典型洞穴鱼类48种。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是喀斯特洞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的生态类型,其中以赵亚辉、张春光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划分较为成熟,将喀斯特洞穴鱼类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3种类型。总结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具有种类多、类群集中、分布区域狭窄和种群数量少等特点;分析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适应特殊的洞穴环境而演变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器官、侧线器官、头部结构、体表鳞片、鳍和体色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进行了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忠秀  谢爱良 《甘肃农业》2006,(11):149-150
在没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山东沂水旅游从2002的一片空白,发展到2005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6.8%,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沂水在旅游资源选择上依托其独有的喀斯特洞穴发展旅游业,并且诸多洞穴在开发上各取所长,形成了集群效应和互补优势。在旅游开发初期就适时地整合提高现有旅游产品、有效及时地开发新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本文从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及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针对沂水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亚东  陈伟海  张远海  韩道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79-10281,10284
我国岩溶洞穴众多,每个岩溶洞穴都是自然景观资源中独特的一部分,如何开发岩溶洞穴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这关系到岩溶洞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问题。笔者就影响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影响旅游开发的因素是岩溶洞穴资源特色、交通条件、建设施工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风景区(点)的地域组合、空间竞争、投资者决策行为、政府决策行为、当地居民态度等,其通过综合作用共同决定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只有充分认识岩溶洞穴旅游开发中各影响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扬长避短,合理的进行岩溶洞穴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洞穴动物与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承香  李子忠  黎道洪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081-1084,1092
简要归纳了一些主要洞穴生态环境因子对喀斯特洞穴动物的影响,包括洞穴光照度、温度、湿度、气体对洞穴动物的影响,洞穴动物对洞中食物贫乏的适应以及洞穴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洞穴环境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洞穴次生碳酸钙(CaCO3)沉积物是旅游洞穴最主要的观赏景观,由于洞穴的不合理开发和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导致许多旅游洞穴环境发生了变异,如繁殖出大量灯光植物,景观风化剥蚀,景观褪色等,直接影响了该洞穴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湖南省新化县梅山龙宫旅游洞穴系统为例,从温度变化,灯光系统和人类活动方面对龙宫洞穴次生碳酸钙(CaCO3)沉积物滋生灯光植物的原因和机理进行阐述,并对防治灯光植物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洞穴次生碳酸钙(CUCO3)沉积物是旅游洞穴最主要的观赏景观,由于洞们的不合理开发和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导致许多旅游洞穴环境发生了变异如系列出大量灯光植物,景观风化剥蚀,景观褪色等,直接影响了该洞穴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湖南省新化县梅山龙宫旅游洞穴系统为例,从温度变化,灯光系统和人类活动方面对龙宫洞穴发生碳酸钙(CaCO3)沉积物滋生灯光植物的原因和机理进行阐述,并对防治灯光植物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老王山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旅游设施设计不合理,人文景观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老王山地质地貌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后续开发对策、人文资源保护对策以及旅游设施建设对策,并着重对老王山景区喀斯特洞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洞穴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贵州省3个洞穴冷热洞、白龙洞和龙井洞部分环境因子——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并对3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在土样和水样中含量均最高,最低的是Hg;冷热洞土样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白龙洞和龙井洞土样中的重金属含量除Cr外,均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洞穴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危害程度,龙井洞处于较高生态危害水平,冷热洞处于中等生态危害水平,白龙洞处于高生态危害水平;Hg是3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朱永琴  周荣  杨平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67-17170,17174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所监测的重庆雪玉洞洞穴生态环境,分析认为:旅游活动使得洞穴CO2含量呈升高趋势,洞穴温度也呈升高趋势且变幅增大,洞穴空气湿度呈降低趋势,还可能破坏洞穴生态系统,这对洞穴碳酸盐岩沉积物的保护十分不利,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此外,旅游活动很容易恶化地下河水的水质,威胁岩溶区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梁子安  刘冰许  张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20+17323-17320,17323
2001年10月和2010年9月,对河南省西峡县云华洞翼手目动物进行了调查。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分类,初步查明该溶洞分布翼手目动物共7种,隶属4科4属。其中,东洋界种4种,占总数的57.1%;广布种3种,占总数的42.9%。此外,根据蝙蝠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地层岩性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以花溪河流域为例,探讨研究提取出的实际河流、理论河流与花溪河流域岩性,从而对比得出喀斯特地区岩性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的地表径流比提取的理论径流长度要短,造成这种数据差异的原因是喀斯特地区典型的岩溶作用与溶洞、地下河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径流流失进入地下,且不同岩性下对地表径流形态产生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于2006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2次赴云南省西畴县对干洞和龙坪洞内的蜘蛛进行野外考察,共获标本290号,其中干洞内110号,经鉴定和分类,隶属9科18种;龙坪洞内180号,隶属10科20种.不论是种类组成还是相对数量,龙坪洞都比干洞要丰富.经物种多样性分析,从各光带不同季节的角度看,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是干洞夏季有光带(2.346 5),最低是龙坪洞冬季黑暗带(1.822 5);从夏、冬季平均值来看,最高是龙坪洞弱光带(2.248 3),最低是干洞黑暗带(1.891 9).干洞和龙坪洞同一光带蜘蛛多样性有明显的季节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夏季大于冬季;在夏季,两洞内蜘蛛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成带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旅游区地处东北亚金三角之中,自然结构比较优越,以生物资源丰富和自然景观完整为优势,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这些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使其由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因此长白山旅游发展战略是: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长白山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调整长白山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结构,抓住时机,发展高起点、高附加值、低运量的生态旅游相关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振兴长白山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和茶产业优势,是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其良好的开发会促使生态、经济及旅游本身综合效益的实现,是新一轮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依据安康市的实际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从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撑等方面对陕西省安康市发展茶文化旅游扶贫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扶贫效益全面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旅游扶贫正在逐步成为安康市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岩石裸露,土壤由地表和地下双重空间流失,导致可利用土壤资源少、生态环境恶劣、人地矛盾尖锐、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等一系列问题.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作与旅游资源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水土保持基础上挖掘农业的旅游优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自给自足的休闲农业旅游,转变产业生产方式,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俊 《湖南农业科学》2016,(10):100-102
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分析其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优势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绿色生态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良好;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欠佳,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人才严重缺乏。结合长岗镇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具体路径,即深挖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探索市场化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红色资源的旅游价值、加快绿色生态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