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接近的6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猪,其70日龄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26.96±3.51)kg、(485±75)g和1.55∶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仔猪增0.17 kg(P>0.05)、提高8 g(P>0.05)和降低0.01 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发酵床圈栏可替代普通圈栏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试验将16~26 kg左右的40头三元杂交皮梅猪[(梅山×皮特兰)×大约克夏]随机分成试验组(发酵床)和对照组(水泥地面),研究沿江沿海地区生物发酵床养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猪肉平均pH值、猪肉平均滴水损失、猪肉平均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对于水泥地面饲养,发酵床养猪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水泥平地饲养、保育高床饲养、松木垫料发酵床饲养)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5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头。经22 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保育高床和发酵床饲养方式可明显改善饲养环境,减少腹泻发病率;日增重比地面平养分别提高15.51%和14.5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25.44%和1.6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7):47-49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采用发酵床养殖猪只的生产性能指标,研究发酵床养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2次进行,分别在夏季的7—8月和冬季的12—1月,设水泥地面对照组。夏季试验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群体为105头,分9圈饲养,密度为1.7 m2/头;冬季试验发酵床养殖观察的群体数量为112头,分9圈,密度为1.7 m2/头。水泥地面对照观察3圈,群体为42头,密度1.5 m2/头。水泥地面猪舍无后窗,发酵床猪舍后墙开窗(90 cm×100 cm),窗距离地面1.0 m,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冬季水泥地面采用热风管道供暖,发酵床无采暖设施。饲养观察期为夏季30 d,冬季60 d。结果显示:夏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低6.7%(P<0.05),料重比增加4.4%(P<0.05);冬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提高16.7%(P<0.05),料重比降低5.5%(P<0.05)。结论:在凉爽和寒冷的季节采用发酵床养猪效果显著,表现出较好生产性能;夏季发酵床的高温环境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而且体重越大,影响越大;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需要通过圈舍设计和通风设施的改进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南方夏季高温条件下应用不同菌种、不同垫料比例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效果,试验选择体重16~24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60头,随机分成5组,进行为期123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猪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3组发病率分别为16.7%、16.7%、25.0%,与对照组(25.0%)基本一致;试验1,2,3组死亡率为零,低于对照组的8.3%;生物发酵床养猪舍氨气浓度为(1.10±1.09)mg/kg,水泥地面猪舍氨气浓度为(2.58±1.02)mg/kg,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生物发酵床养猪经济效益优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51.3元/头)。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0 kg的杜×长×大三元猪120头,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饲养)和发酵床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期为53 d,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肉常规营养成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组猪背最长肌中粗灰分、钙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干物质、粗蛋白质及粗脂肪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在肉的脂肪酸方面,发酵床饲养可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组织中氨基酸的含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组猪背最长肌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果说明,发酵床饲养生长肥育猪能提高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改善猪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冬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选择日龄和体重接近的48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仔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保育仔猪,其30 kg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30.38±4.91)kg、(475±87)g和1.51∶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保育仔猪增0.55 kg(P0.05)、提高22 g和降低0.07 kg,节约用水4.76%,经济效益提高4.73%。  相似文献   

10.
秦家毅 《当代畜牧》2014,(23):88-89
目的:依据养猪饲料的不同,对比发酵床与水泥地面的养猪效果。方法:选取育肥猪34头,体重均为25~35kg之间,将34头育肥猪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同样的饲料配方,对育肥猪进行3个月的饲养试验并对比效果,记录34头育肥猪的生长情况等。3个月饲养期结束后,每组抽取8头屠宰并检测肉的品质。结果:对比试验3个月后猪肉的相关特性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育肥猪各项指标均为正常;同时,观察组猪肉的整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酵床养猪方案优于水泥地面,能够成为目前养殖业发展的模板,能够确保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也有极佳的保护作用。从生产的角度看,发酵床有一定优势;而从环保的角度入手,发酵床养猪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有效饲养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DHI技术做好奶牛选种选配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是指奶牛群改良,也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工作的实施过程是对泌乳牛定期(通常为1个月)进行一次产奶量记录和奶样的测定分析,同时收集牛群饲养管理与奶牛品种登记资料,依据这些资料和数据,通过专用的分析软件进行系统加工处理,产生一系列反映牛场奶牛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管理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信息报表,  相似文献   

12.
由有机畜禽产品的生产需要配套检测体系,从而实现饲养环境、饲料、疾病防治、运输屠宰、成品上市等环节中的质量监测和控制。根据相应国家标准,本文提出了有机畜禽产品生产中需要检测、质量控制的环节和指标参数,检测机构的资质要求和构建方案,并对如何进行有机畜禽产品生产监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 ,从人类专家那里获得知识 ,并用来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专家系统定义 :专家系统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模拟人类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求解领域内的各种问题。其水平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专家的水平。1 专家系统的开发方式  起初 ,专家系统主要采用不同的高级程序语言 (如PAseAL、FORTRAN、C等 )或人工智能语言 (如LISP、PRO LOG等 )开发 ,专家系统的各个部分的链接和…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多数饲料加工企业已实施了ISO900l质量管理体系,但为了进一步强化生产加工卫生及产品的安全卫生,适应当前农畜产品卫生安全需要和以后畜产品市场发展规律要求,有必要引入HACCP原理,建立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ml Point)体系,国际标准CAC/RCP—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兽药风险评估、评价与再评价以及兽药残留监控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兽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概述了兽药风险评估、评价与再评价以及兽药残留监控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开展三个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基因工程菌被广泛用于商业化生产外源蛋白。原核生物作为基因工程表达系统简单而易培养,有其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不能对表达蛋白进行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特别是对核基因的表达,可能导致产物失去生活活性。自1981年Hitzeman等首次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了人重组干扰素基因后,相继又有多种外源基因表达成功。与大肠杆菌不同的是,酵母可对异源蛋白进行修饰,采用有信号肽的质粒时,蛋白能被正确折叠和加工,然后分泌到培养基中;与哺乳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移动通信管理系统是电信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移动通信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到此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操作员对号码资源的录入、费用的配置和开户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