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实验条件对蚁狮种群密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汉辉  姜井泉 《昆虫天敌》1994,16(3):141-147
为了达到蚁狮的合理人工饲养,进行了不同饲食频率,不同饲养密度,不同沙粒粗细度三种条件各自对蚁狮种群密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论是: 1不同的饲食频率不影响蚁狮的种群密度分布,在经过几天调整后,其分布趋于稳定。其平均拥挤度2龄大于3龄。2加大幼虫密度对分布的影响表明,每头3龄幼虫适宜的占据面积为40cm^2左右,2龄为30cm^2左右。  相似文献   

2.
钩臀蚁蛉头部附器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钩臀蚁蛉Myrmeleon bore(Tjeder)雌、雄成虫头部附器感器类型、形态、数量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钩臀蚁蛉成虫触角为棒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约由38个亚节组成。成虫触角和口器上共有7类14种感器,分别是B#x00F6;hm氏鬃毛、毛形感器(5种)、锥形感器(4种)、腔乳头形感器、腔形感器、刺形感器及钟形感器。不同感器在触角和口器下颚须、下唇须上的分布与数量各不相同,雌、雄成虫之间无差异。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感器功能的相关研究等,对钩臀蚁蛉的触角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推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证实,截头堆砂白蚁若蚁在恒温27±1℃、相对湿度80%条件下,在仅有5头若蚁群体中,即可产生一对补充型,建立新群体。试验结果表明,在5头、10头、20头、40头若蚁各试验组合中,各个群体均有补充型出现,补充型一般都有繁殖功能。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蚁科区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卫  李晓梅  郭宏 《干旱区研究》2004,21(2):179-182
对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蚁类的调查表明 ,计有 2亚科 1 3属 37种 ;区系组成以蚁属FormicaL .和弓背蚁属CamponotusMayr的种类较为丰富 ,分别有 1 5种和 6种 ;区系成分较为复杂 ,含古北种、新北种和广布种 ,其中 ,古北种有 30种 ,占总数的 81 % ;古北种下含泛古北种、中亚细亚种、欧洲种、欧洲中亚种、特有种、地中海种、欧洲—西伯利亚种、中央亚细亚种 ,而泛古北种最多 ,达 1 2种 ,占 32 .4 % ;其次为中亚细亚种有 7种 ,占 1 8.9% ;在所记录的种类中 ,草地蚁Formicapratensis,小林蚁 F .polyctena等多为中生性的种类 ,主要分布于森林地带或林间草地 ;草原箭蚁C .aenescens,草原原蚁P .epinotalis多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地带 ;褐色收获蚁Messorclivorum为乌鲁木齐地区的优势种 ,较为广泛地分布于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5.
截头堆砂白蚁原始繁殖蚁行为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rmes domestictis(Hawiland)原始繁殖蚁行为特点以及利用其特点判断木材及木制品有该蚁存在的方法。原始繁殖蚁行为特点:1、刚分飞时有趋光性。2、雌雄蚁没有明显的追逐行为。3、脱翅后的原始繁殖蚁喜欢找隐蔽的场所营站。4、钻洞后的原始繁殖蚁封闭洞口,抗外界干扰。5、在洞内活动、取食、排泄、繁殖子代。6、原始繁殖蚁形成群体后把排泄物推出洞外。7、原始繁殖蚁形成群体后容易蔓延。判断有该蚁存在的方法:l、木材及木制品表面有0.3mm—1.5mm圆形封闭或未封闭洞口。2、洞口外有细砂粒状及不易碎的排泄物。  相似文献   

6.
选取火蚁属(Solenopsis)部分重要种类——红火蚁、黑火蚁、热带火蚁与巴西火蚁等22个种群为研究对象,以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扩增了部分种类的目标片段。结合GenBank上发表的火蚁属种类的序列信息,应用序列比对与构建系统树等生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火蚁属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邻接系统发育树(Neighbor-Joining tree)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片段适合作为火蚁属种类鉴定的条码基因。  相似文献   

7.
黄珍友  戴自荣 《昆虫天敌》1989,11(4):196-198
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 mes domesticus若蚁,不但可以形成有翅成虫和兵蚁,而且还可以形成补充型繁殖蚁。在每个培养若蚁的实验群体中,均有补充型繁殖蚁形成,补充型繁殖蚁都有繁殖功能。同时,在每个实验群体中均有有翅成虫出现,半年以内,有翅成虫的数量占全部实验群体的36.7%,有6.7%的实验群体出现兵蚁。  相似文献   

8.
通过COⅠ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和形态分类方法对从阿根廷进口原木中截获的火蚁属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对截获的火蚁虫体DNA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火蚁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相应的火蚁属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截获火蚁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Solenopsis interrupta的序列相似性为92.96%~98.39%,而与红火蚁S.invicta(EU311556)、S.saevissima(AY950779)和热带火蚁S.geminata(AY254489)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84%、95.85%和87.18%。以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截获火蚁与S.interrupta最为接近,两者位于同一亚组。根据以上分析及观察结果,将截获火蚁SHCIQFA1-2鉴定为Solenopsis interrupta。  相似文献   

9.
《昆虫天敌》2000,22(4):187-187
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谜一般的蚁蛉》一书,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杨集昆教授及中山大学周汉辉教授编著。本书介绍了天敌昆虫“蚁蛉”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分类学等特性,及其饲养繁殖方法等,其中许多内容是第一手资料。这类昆虫又具有多种医药用途,是很有潜能的资源昆虫。本书除可供科研人员参考外,还可作为农林院校、医药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0.
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织叶蚁属,是热带亚洲地区很常见的一种捕食性蚂蚁。在西双版纳地区黄猄蚁常见在多种榕树上筑巢繁衍和生活。研究榕树上生活黄猄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了解黄猄蚁与榕蜂互惠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西双版纳最常见的垂叶榕和高榕两种榕树和树上筑巢的黄猄蚁作为研究材料。观察研究黄猄蚁在一年内三个季节的活动情况;黄猄蚁在榕树上的筑巢位置;黄猄蚁对食物和光的选择;黄猄蚁对榕小蜂的捕食。结果发现:(1)黄猄蚁的活动在三个季节间有明显差异,其活动强度、活动时间依次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2)黄猄蚁在不同的榕树会选择不同的位置筑巢,在垂叶榕上,它们主要在树顶部筑巢,而在高山榕上则在杈下垂的小枝条上筑巢;(3)黄猄蚁食性的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证实了黄猄蚁为肉食性蚂蚁。在黄猄蚁的光反应实验中我们发现黄猄蚁偏好光亮处,而且在光亮处的黄猄蚁活动强度明显大于黑暗处;(4)榕小蜂是榕树上黄猄蚁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且黄猄蚁捕食榕小蜂的种类是与榕树的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在花前期和间花期黄猄蚁以捕食非传粉榕小蜂为主,而在雌花期和雄花期会捕食传粉榕小蜂,所以榕树上栖息的黄猄蚁在花前期和间花期对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有利,而雌花期和雄花期由于取食传粉榕小蜂,则对榕蜂互利共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通过完全饥渴、清水和蜂蜜水处理3种方式对黄猄蚁工蚁进行了饥渴耐受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完全饥渴处理的黄猄蚁工蚁平均存活时间为81.38h(24~132h),清水处理的黄猄蚁工蚁平均存活时间为92.25h(48~156h),两者差异显著(P<0.05)。蜂蜜水处理死亡的黄猄蚁工蚁平均存活时间为118.43h(60~156h),与完全饥渴和清水处理的黄猄蚁工蚁存活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试验观察结束(156h)时,完全饥渴和清水处理的黄猄蚁工蚁全部死亡,而蜂蜜水处理的黄猄蚁工蚁仍有75存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在广州室温及恒温27℃、相对湿度80%条件下,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cus(Haviland)新群体的形成、繁殖特性及其群体的发展、发育状况。(1)在广州6~7月室温下,截头堆砂白蚁原始繁殖蚁自行配对后,产卵前期7~16天,平均10.33±2.32天,卵期46~71天,平均55.13±6.42天,巢龄为1年、2年的新建群体,子代个体分别为3~8头、10~16头;3年巢龄群体,子代个体12~35头;4年巢龄群体,兵蚁开始出现,子代个体23~57头,其中兵蚁1~3头。该种白蚁新建群体经历7年才发育成熟,此时群体子代个体36~115头,其中兵蚁1~4头。(2)在恒温27℃、相对湿度80%条件下,截头堆砂白蚁原始繁殖蚁配对后产卵前期8~18天,平均11.6±2.66天,卵期50~73天,平均57.8±5.79天。1年巢龄群体,子代个体6~10头;2年巢龄群体,兵蚁出现,子代个体16~34头,其中兵蚁1~2头。新建群体经历2~3年发育成熟,此时群体内的子代个体18~44头,其中兵蚁1~2头。  相似文献   

13.
家蚁亚科(Myrmicinae)Messor属的蚂蚁,主要采集植物种子,也食动物性食物,沙丁鱼饵料对其颇有吸引力。它们常常排成好几米长的纵队出洞搜集食物,在纵队末端成扇形展开,采集种子、果实或带有叶片的小枝条,然后归队,沿着纵队的路线将这些食物拖回地下的洞穴内。种子外壳和叶子等不能食用的部分,被搬运至地表,弃于环绕洞口的小土堆上,从这些植物碎片可指示出被收集的植物种类。这个属的蚁类收集的植物种子种类很多,其种子组成,随不同种子发芽的时期,发生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Roger)是原产于南美洲中南部热带地区的小型蚂蚁,因具有发达的螫针和较强的攻击性,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存在威胁。伴随人类活动,小火蚁已从其原生地入侵至其他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具威胁的入侵蚂蚁之一。小火蚁于2022年被报道入侵中国大陆,目前尚不清楚其入侵路径和发生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国外小火蚁的研究报道,对小火蚁的发生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性、传播途径、监测技术以及检疫防控措施等进行简要综述,并针对我国当前小火蚁的入侵情况提出应对策略建议,以期为防控和根除小火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进行测定检验,研究了长结织叶蚁Oecophylla longinoda蚁巢在腰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垂直分布。多项聚集度指标表明长结织叶蚁蚁巢在腰果树上属聚集分布,但负二项分布K值大于8,说明长结织叶蚁蚁巢空间分布近似随机。从地表至树顶4~5 m树高范围和40%~50%树高比例范围长结织叶蚁蚁巢分布比率均最高,分别为30.49%和26.48%,显著高于其它树高范围或比例范围。不同树高范围的腰果树分布的蚁巢数量不同,但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树高范围的腰果树上分布的长结织叶蚁蚁巢平均高度则显著差异,分布在树高10~11 m腰果树上的蚁巢平均高度最高(5.19 m),显著高于其它树高范围的腰果树。腰果树高度与分布其上的长结织叶蚁蚁巢数量和平均高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莫仁浩  梁帆  王建国 《植物检疫》2006,20(2):99-101
2005年以来我国多次从进境物中截获火蚁类害虫。本文提出废纸、木质包装、原木、苗木和水果类是截获蚁类昆虫较多的检废物,不能忽视来自非疫区的检疫物,应关注除红火蚁外的危险性蚁类,应重视产地检疫,并指出有关火蚁类昆虫检疫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室内试验测定,3龄蚜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叶色草龄C.phyllochroma)每日可捕食玉米螟卵2~6块,平均3.6块,按卵粒则为62~235粒,日平均取食128.4粒。在有蚜虫和玉米螟卵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蚜狮对食物没有选择性,同时捕食蚜虫和玉米螟卵,每天可捕食卵1块以上和20~30头蚜虫。室内试验还表明,蚜狮捕食  相似文献   

18.
收集了62种从东南亚进口的不同树种的木材,并作为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rmes domestictis(Haviland)的食料,让其原始繁殖蚁自行配对钻人这些木料中取食,建立新群体。观察该种白蚁对不同树种木材的取食状况,了解不同树种木材对该种白蚁初建群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白蚁食性广泛,能取食多种在分类上差异很大的木材,除坤甸外,均被其取食。试验用的全部木材对该种白蚁原始繁殖蚁配对没有影响,均有原始繁殖蚁配对钻人洞内。在配对3个月后解剖群体发现,除坤甸、樟木、硬榄仁、柚木、子京、虫眼木、暗罗、硬椴、轻胭脂、胭脂、番龙眼外,其余树种的初建群体,雌雄繁殖蚁存活,子代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9.
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乃农田常见的一种捕食性天敌,是害虫综合防治中可资保护利用的天敌种类。关于青翅蚁形隐翅虫对害虫的捕食作用,G.V.Manley(1977)对西马来西亚水稻叶蝉作过研究。国内祝长青(1984)进行了对玉米、豆、棉、蔬菜、甘薯等害虫的捕食量观察。湖北、湖南、浙江等省资料,零星涉及捕食的对象和捕食量。我们于1980年以来在福建省观察青翅蚁形隐翅虫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水样品中氟蚁腙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水样品用正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溶液提取,用UPLC-MS/MS测定。氟蚁腙在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1.8~93.2%和2.78~6.02%。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等特点,并可用于水样品中氟蚁腙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