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挖掘粮食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粮食安全。文章阐述了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项目在当地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宝鸡市陈仓区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试验、示范活动。2016年落实小麦、玉米绿色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各5万亩,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12个,项目区较大田平均亩增产粮食201.5公斤,增产率达14.6%,亩增产值423.3元。本文通过对粮食生产效益的调查,研究节本增效生产模式,分析节本增效的潜力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应用粮食节本增效技术攻关模式、推广模式,达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的同时,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环境生态安全。近年,江西省永丰县进行了大量的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示范区内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0%,提高病虫防效15%。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粮食“九连增”之后,要实现“十连增”或更远的持续增产,依靠耕地扩展已无可能,必须通过技术措施才能实现。2012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为489亿斤,距历史最高水平500亿斤还差11亿斤,要突破历史,实现新跨越,须找准着力点。为了探索粮食持续增产的新途径,近期我们对监利、武穴、黄梅等粮食主产区的超级稻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全省的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发展超级稻,做大做强超级稻产业,依靠超级稻的超高产能力,带动粮食增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稳粮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的提出,各水稻生产主体对稻米品质和生产效益的提升日益重视,由此引发了我市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精细调整和生产模式的式样创新,各生产单位着眼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对自身生产状况和生产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有力推动了桐城市粮食生产的全面、深入的发展。在众多的生产典型里,“稻虾兼养”模式便是其中的一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6.
近五年,省农委下达我县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实施面积90万亩,实际完成104.6万亩,超计划16.24%,其中:水稻增产工程项目计划67万亩,实际完成69.61万亩,平均亩产384.6公斤,比当年同生态类型非项目区增产14.71%;玉米增产工程项目计划33万亩,实际完成34.99万亩,平均亩产333.9公斤,比当年同生态类型非项目区增产16.16%,项目实施有力促进全县粮食稳产增产,为粮食丰收作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2012年,习水两次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7.
试验示范和现场演示,推广以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为主要技术核心,机械化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等技术相配套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让农民亲眼看到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增产增收效益,激发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有效实现种植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玉米产量,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绿色增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粮食连年增产,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两道“紧箍咒”,使得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粮食效益偏低的问题非常突出,粮食生产既面临价格及补贴政策的“天花板”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地板”。“两板”挤压,使粮食生产效益提升空间收窄,农业的竞争力减弱。加快推广稻鸭共育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于粮食节本、增产、提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培植大户,机械耕作,综合配套,示范效果明显,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验发现,采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麦蚜进行统防统治均能起到较好效果示范区防治效率远高于农户自防区,示范区平均亩产显著高于农户自防区和空白对照区(p<0.05),较农户自防区增产比例为7.00%,较对照增产幅度达20.18%。  相似文献   

11.
对比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结出水稻增产的栽培技术,让农民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采用科学的育秧技术、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方式、科学的田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比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水稻增产约为16%;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能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将使水稻生产产量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顺时应势,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总体思路,采取省农开办搭台,省级科研、教学、推广“三农”部门通力协作,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河南粮食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连续八年实施了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种植水平,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农民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为习水县同步小康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固县在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积极挖掘增产潜力,强化推广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水平和效益稳步提升。本文对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对关键技术措施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水稻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阐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技术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持续做好农药使用零增长工作,找到解决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抓手,实施绿色增产,实现农业部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任务。2016年宁国市种植业局进行了农药半量控害增产助剂“激健”防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的效果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响应国家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拜泉县2015年下调玉米面积,增加大豆等作物面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需要做到减面积,不减产量。所以要增加科技投入,增强科学管理措施,提高粮食单产。经过几年研究总结出几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太和县粮食烘干设备发展及技术使用情况,对本县的烘干设备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大力发展粮食烘干机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要求,是联合收获技术配套的需要,是粮食品质安全的保障。因此要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切实加强宣传、示范、引导,推广应用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8.
凉城县专家施肥系统集成与应用2011年开始在全县主要作物上推广应用,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措施。2011~2013年三年累计应用专家施肥系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宜浙江省江山市早稻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2015年该市种子管理站引进11个早稻新品种在长台镇华峰村远坂粮食功能区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中早39、中嘉早17、中早35抗性强、熟期转色佳、综合性状好,比对照金早47增产10.2%~14.0%,建议2016年可在浙江省江山市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冷浸单季稻增施磷肥钾肥试验表明:增施磷肥对冷浸田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增施肥钾肥对冷浸田水稻增产效果极显著,与对照相比每667m2增加稻谷产量63.2kg,增幅12.9%;平衡施肥对冷浸田水稻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