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业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63-3164
阐述农业生态危机的成因和我国目前主要的农业生态问题,提出解决农业生态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基于农业生态与产业系统的共生关系视角研究农业可持续性问题.该研究界定了基于农业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农业可持续性的内涵,构建了农业生态-产业复合系统动态共生模型,创新性地运用该模型中农业生态-产业的竞争系数的关系来评价农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人才是具备和谐发展特质的、符合科学发展观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型”人才是高等农业教育在全球生态危机面前的必然选择。高等农业教育可以通过构建“生态校园”,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塑造生态人格,培养“生态型”人才,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和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谈农业法律措施对加快石羊河流域生态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平 《甘肃农业》2008,(7):58-59
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流域经济及生态的发展。本文从石羊河流域地区状况入手,以农业法制措施促进流域节水,以农业治理推动流域生态建设,提出通过改进农业灌溉方式、改变农业传统产业结构、政策引导等方式,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危机进行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民勤县水资源危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勤县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水资源危机。在阐述了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的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引入虚拟水战略;大力推行节水措施、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变粮补为补粮,并对放弃耕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业教育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生态危机面前,教育生态化成为高等农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农业教育生态化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新的文化价值观、开放的运行体制,即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造的,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系统。高等农业教育具有明显盼生态特征和生态化的独特优势,理应成为教育生态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绿色防控是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农药的滥用、乱用,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带来食品安全等令人焦虑的问题。如何解决农业环境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绿色防控作为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这两年被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4,(7):18-23
2013年3月5-15日,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货币委员会、世界财富释放产业中心与世界五大中心联合在北京市召开了“世界结束十大危机实现十大腾飞高端会议”,这是人类工业化300多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结束危机实现质变腾飞的历史盛会。其会议宗旨是消除世界文化危机、农业危机、工业危机、金融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管理危机、体制危机、领袖危机和目标危机十大危机,  相似文献   

9.
农业强大是工业强大、国家强大、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保障,才能稳住经济大局,国家才有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当今世界因粮食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事件屡见不鲜,揭示了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在国家安全中占据“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在当今世界刚刚开启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是摆脱粮食危机的关键,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生态型智慧农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特色生态型农业模式。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任务,中国要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价值观的生态型智慧农业发展之路。本研究剖析了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源,评析了新时代中国粮食稳产增产的保障措施,阐释了科技创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勾勒了中国未来农业“生态与智慧融合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高产高效的特点。从鱼菜共生系统的作用机理出发,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意义,总结出该系统对缓解农业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起到一定作用,成为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发展的适用性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农业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和粗放式经营将直接导致资源危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制约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摈弃了传统农业的掠夺性经营方式,把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构建发展框架,并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云南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无法回避全球化浪潮挑起的效率之争,也无法回避历史与未来环境恶化的危机.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激起人们从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寻求应对挑战与危机的出路.云南面临追赶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双重任务.本文基于生态优势和农耕文化基础,提出从由技术而文化,由文化而技术的两种发展路向及其融汇人手,探讨开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通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伴随而来的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变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不但阻碍了农业本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时常困扰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而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矛盾也正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因此,合理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节约型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生态是指以古老的农耕生产方式孕育的农业文明所体现出来的农村人(农民)的生存状态,是融合了农村人自觉生态智慧的自我构建和社会构建过程。在工业化和市场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下,我国农村文化生态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农村文化生态面临保护、发展、重构的考验。高等农业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选择、传递、批判和创造的文化功能,可以给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以人才支持和科研支撑。同时,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也为高等农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两者具有互惠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伴随而来的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变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不但阻碍了农业本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时常困扰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而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矛盾也正目益充分地暴露出来。因此,合理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节约型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趋势是什么?这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热烈讨论的问题。一些学者以“新一代技术尚属渺茫”为理由,把发达国家石油农业常规技术的普及化和集约化,当作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趋势;另一些学者以“石油农业的生态危机”为理由,把各国正在兴起的生态农业之类的替代农业的扩展,看成是未来农业和农业现  相似文献   

17.
余霜  李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40-2141,2153
农业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循环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在分析世界循环农业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和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并从作物遗传育种方面提出了如下对策:提高土地利用率,继续推进超高产育种;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抗旱品种资源开发;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培育高抗低肥品种。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目前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保护危机.对于哈尼梯田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方向应当是“动态”、“原址”及“延续”.在具体开发路径上,应该优先考虑发展梯田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和建设绿色有机生态梯田农业.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类正处于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突飞猛进的时代,人口增多,资源衰退、环境恶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危机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生态与经济的失调,它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性危机以至于生态危机,因而建设一种新型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生态平衡、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因此,21世纪,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多元复归,能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