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鳞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苏里江、牡丹江中采捕野生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亲鱼,暂养后催产获得的鱼苗饲养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观察和测定了水温2~18℃下人工养殖的细鳞鱼的生长和发育,自2003~2010年连续进行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结果表明,在流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可使细鳞鱼正常生长和性腺发育成熟,人工催产方式可以批量获得鱼苗,且生长速度、产卵量、发眼率与野生细鳞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3.
唐国球 《内陆水产》1989,(2):25-25,44
一、试验目的 银鲴是我地广泛饲养的一种优良品种,养殖银鲴的历史悠久。由1965年人工繁殖成功以来,鱼苗产量逐年增多,现在我县每年繁殖银鲴鱼苗4亿尾,占鱼苗总繁殖量的三分之一。银鲴鱼苗生产量大,催产剂需要也多,使用垂体能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但在较高水温下催产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催产花亲鱼9组,雌鱼平均体质量105 g,催产率82%;获受精卵1.2万粒,受精率85%;获水花1.0万尾,孵化率84%。水花鱼苗于池塘中养殖120 d,收获鱼种7200尾,平均体长12.45 cm,平均体质量20.47 g,养殖成活率72%。平均水温21.5℃,花受精卵120 h破膜;破膜后第15 d,臀鳍出现,平均全长12.5 mm,外部形态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16-28日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花于水温15℃条件下的人工催产生产性试验。用常规催产剂和方法,催产花亲鱼540尾,其中雌亲鱼355尾、雄亲鱼185尾。试验结果表明:排卵率为91.5%,催产效应时间为29.5 h,群体排卵时间为2.5 h;受精率为98.7%;孵化鱼苗(下塘鱼苗)380万尾。与常规生产水温17~18℃以上催产情况比较,在水温15℃条件下,花也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除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延长及卵膜难以溶解外,其排卵率、受精率、群体排卵时间和孵化率等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然水温提早草鱼人工繁殖,生产早繁鱼苗使鱼种达到大规格的需要,为成鱼养殖高产创造条件。本试验从1990年到1992年连续三年由常规到早繁,出苗期由历年的6月8~9日提早到5月26~28日,催产率100%,受精率在胚胎发育至原肠后期检查达90%以上。以受精率为基数计算出苗率为80%左右,繁殖期水温20~24℃,产卵时间是第二针注射后8~10小时。鱼苗出缸时间是孵化后115~120小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主要采用人工注射催产药物,获取受精卵、人工孵化等技术原理,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催产时间、催产药物的选择、鱼苗开口饵料的选择以及用颗粒饲料进行网箱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是当前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采用提高水温、强化、培育、流水刺激、人工催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可以使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提前15—30天催产孵苗,从而使鱼苗培育时间延长、生长速度加快,鱼苗成活率提高,并为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改冬春季放养为秋季放养、缩短养殖周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关键性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9.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0.
沙塘鳢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PG、LRH-A2、HCG等药物联合催产.在水温21~23℃条件下,效应时间42~45 h,催产率约65%,受精率87%左右.水温16~18℃,胚胎发育历时255~277 h;水温21~23℃,胚胎发育历时207~215 h.鱼苗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活饵为主.经过1个月左右培育可得2cm左右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11.
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乌苏里拟鲿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2011年5月和6月从吉林省鸭绿江地区采购两批亲鱼运回安徽进行了繁育试验。注射人工催产激素促熟催产,人工授精,水泥池流水孵化,土池施肥培水并用粉料培育鱼苗。试验结果:第一批次催产雌鱼260尾、雄鱼56尾,水温22.0~22.5℃,产卵率为35%,平均受精率55%;孵化水温19.5~23.0℃,因感染水霉,仅获得300多尾鱼苗。第二批次催产雌鱼275尾、雄鱼60尾,水温24.0~25.5℃,产卵率50%,平均受精率65%;孵化水温24.5~28.3℃,由于孵化期间使用亚甲基蓝防治水霉,孵化率达到75%。两个批次共繁殖鱼苗19万尾,培育出全长4.5~5.5cm的鱼种6万尾,培育成活率31.58%。  相似文献   

12.
马口鱼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采用人工注射催产药物,获取受精卵、人工孵化等技术原理,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催产时间、催产药物的选择、鱼苗开口饵料的选择以及用颗粒饲料进行网箱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江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雄性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黄颡鱼从闽江水域捕获 ,经过驯化养殖 ,培育成亲鱼。在每年的 5~ 7月生殖季节 ,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亲鱼注射LRH -A2 +DOM进行人工催产 ,并自然产卵受精。在水温 2 4~2 6℃条件下 ,激素效应时间为 3 0~ 3 6h .受精卵经 3 5~ 40h,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 2 5~ 3 0d培育成全长 2 5~ 3 2mm的鱼苗。此外 ,本文观察了江黄颡鱼的性腺的发育特点及繁殖习性 ,同时初步探讨了用温度诱导鱼苗雄性化的可能性。在水温 3 2± 1℃诱导条件下 ,鱼苗雄性率可达 78%。  相似文献   

14.
从长江和沿江灌江水纳苗的池塘中收集野生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放入池塘中进行人工驯养和亲鱼培育,挑选性成熟的健壮个体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野生的长春鳊能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培育成熟并用于人工繁殖。先用LHRH-A3催熟,14~15 h后再用DOM+LHRH-A2+HCG混合催产。2011~2013年,前后催产了7批共608组,其中有484组产卵,共获卵6 050万粒,孵出鱼苗约3 039.2万尾,其平均催产率79.6 %,受精率65.0 %,孵化率70.0 %。水温23~27 ℃,效应时间为8~10 h,孵化时间为19~32 h,出苗率达46.5 %。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引入丁鱼岁 (TincatincaL .)鱼种进行驯养 ,并于次年春季选成熟亲鱼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丁鱼岁移养在浙江地区 ,能较好地生存 ,生长速度较快 ;配制的人工饲料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丁鱼岁在平均体重达 2 0 0~ 2 5 0 g时性成熟 ,催产激素为LHRH -A2 及HCG与DOM的混合制剂 ,在水温19~ 2 3℃下 ,效应时间为 16~ 19h ,催产率分别为 10 0 %和 76 % ;两次人工催产均获成功 ,共产卵 2 0万粒和 4 5万粒 ,受精率分别为 86 %和 6 6 % ,胚胎发育时间在水温 19.8~ 2 2 .5℃下约 4 7h左右 ,孵化率分别为5 3%和 4 2 % ;采用江浙的“豆浆法”培育丁鱼岁鱼苗 ,经 2 5d左右的饲喂 ,平均规格达 3~ 4cm ,平均成活率为38%和 35 %。  相似文献   

16.
半刺厚唇鱼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闽江中上游水域中捕获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进行了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实验,并观察了亲鱼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野生半刺厚唇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生长,性腺发育至成熟。在繁殖季节(5—6月),对培育的亲鱼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催产率为54.0%,受精率为83.3%。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过62 h发育,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过55~65 d的培育成全长25~35 mm的鱼苗,鱼苗成活率为43.8%。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育水温对匙吻鲟鱼苗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匙吻鲟整个养殖生产中,鱼苗培育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培育水温与匙吻鲟鱼苗的生长速度和发病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于2006年4月24日-5月24日,进行了不同培育水温对匙吻鲟鱼苗生长速度和发病率影响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鱼苗入搪前的准备工作养殖单位在购买鱼苗后,要做好鱼苗火塘前的准备,这项工作必不可少,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养殖的好坏。1.环境过渡:因为养殖单位的养殖环境与鱼苗运输时的环境有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水温的差异,所以鱼苗在火塘前需要进行环境过渡。鱼苗一般用充氧塑料袋或帆布箱运输,如果是用塑料袋运输的,则把塑料袋放入池塘,等袋里的温度与塘水的温度一致后方可放苗,若帆布箱运输,可向箱内逐渐加入塘水,直至水温一致。2.鱼苗消毒:在鱼苗放养时,由于操作不慎、鱼体相互碰撞、鱼体与鱼网碰撞、鱼体与运输工具的碰撞等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3.5粒/g。人工催产时水温在25.0~27.0℃,亲鱼经一次性注射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10h,平均催产率为81.2%,共产卵663万粒,平均受精率83.0%。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22~35h,孵化积温600~900℃·h,平均孵化率为75.0%,共得鱼苗361.2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6.0%。采用“豆浆法”培育鱼苗,经30~40d培育,共得全长达3.6~3.8cm的夏花鱼种80.4万尾,平均成活率69.0%。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黄尾密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野生亲本黄尾密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21.0~21.5℃时经一次性注射LHRH-A2、LHRH-A3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9~9.5 h;采用人工授精,滑石粉脱粘,流水孵化,其催产率为91%~93%,受精率为63%~67%,孵化率为72%~73%,出膜时间为48~49 h;采用豆浆法池塘培育25 d后,平均全长达3.4 cm,成活率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