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增收。加大资金投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扩大投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推动力.加快农民资金积累是投资创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如何完善农民创业资金积累机制。加快资金积累,破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新一轮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增加资金投入,推进“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萎缩状况堪忧 农村金融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我国金融资产的分布结构来看,农村金融资产的90%以上都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中。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化,各大银行纷纷大量撤并、收缩农村金融网点;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又一直进展缓慢,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日益迫切的需求,农村金融萎缩的问题日益突显。据统计,自1997年以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了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农村信用社撤销乡镇以下的代办站11.6万个;同时商业银行严格执行统一授信制度,上收信贷审批权,县级分支机构就形同一个“储蓄所”,农村地区存贷差日益加大,农村市场的资金被大量抽入城市,“虹吸”现象十分严重,广大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从中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农村金融带有先天不足的畸形.基本症状是官办的弱质的农村金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表现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非常欠缺,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所提供的单一僵化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中农户和私营业主的小额、分散、灵活、方便等金融资金需求: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流向城市。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市场的退出,从市场经济规律上体现了农村金融的弱质和落后状况: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信社)产权不清晰,委托代理关系中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农村金融风险大。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较大。信贷资产质量低以及民间金融存在大量的高利贷,等等。这些问题为我们对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理性反思的现实基础,也集中说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真正摸着“石头”才能“过河”。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去年增加422亿元。然而,金融支农的力度不能令人满意,农民贷款难现象日益突出。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农民贷款难是一个综合征。一是金融体制限制了支农力度。从近年来整个金融状况看,信贷资金供应非常充裕,但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二是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农村基层机构的精简,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对基层机构贷款权上“收”多而“放”得少。三是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中部某省农村仅通过邮政储蓄和四大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流失的资金达700亿元。一省如此,全国可想而知。一方面是银行“惜贷”,另一方面是农民对贷款望穿秋水,有着巨大的信贷需求。合法金融机构的贷款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非法金融活动在农村日趋活跃,高利贷、地下钱庄和非法集资乘虚而入。财政支农主要是输血,金融支农是造血。农民贷款难,农村就难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削弱了对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的支持。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创新产生于实践,经验发源于基层。农民贷款难的矛盾和困惑正在一些地方破题。  相似文献   

5.
规范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农村信用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县及县以下的主要金融服务机构,在促进“三农”、支持农民增产增收的主渠道作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08,(4):13-15
的确,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几乎都遇到过缺乏资金的问题,这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拿出全部的积蓄,或者向亲友借款、向银行抵押贷款。那么,自己的积蓄不够怎么办?亲友没有余钱怎么办?向银行贷款没有抵押物品怎么办?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筹到创业资金了?其实,只要你广开思路,还是可以找到许多更有效更合算的筹资办法的。也许你有一项高科技的成果,正想创办企业,将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也许你有一个高利润的项目,打算兴办工厂,借机开创自己的事业;也许你正看好某一行业,而你又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很想自己单干;也许你是什么优势也不具备的下岗工人,只是想开个小店自己养活自己……但是,你们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创业资金哪里来?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08,(11):13-15
的确,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几乎都遇到过缺乏资金的问题,这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拿出全部的积蓄,或者向亲友借款、向银行抵押贷款。那么,自己的积蓄不够怎么办?亲友没有余钱怎么办?向银行贷款没有抵押物品怎么办?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筹到创业资金了?其实,只要你广开思路,还是可以找到许多更有效更合算的筹资办法的。也许你有一项高科技的成果,正想创办企业,将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也许你有一个高利润的项目,打算兴办工厂,借机开创自己的事业;也许你正看好某一行业,而你又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很想自己单干;也许你是什么优势也不具备的下岗工人,只是想开个小店自己养活自己……但是,你们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创业资金哪里来?  相似文献   

8.
农民资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是农村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河南省西华县农民资金来源和分配的调查,发现农民资金有逆向流动的趋势,并就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吸引农民资金投资农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走向市场:“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鹰潭市750户农民问卷综述余金顺,吴胜生农业走向市场的今天,农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农民在想什么、做什么?希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市、县农经委组织一批干部,深入乡村农户,采取问卷形式,对两县一区17个乡镇35个...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中,一部分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资金,向外筹集资金十分困难;另一部分农民则又富余的资金存在银行,获得的经济收益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为农民开展资金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农民之间应充分开展资金合作,运用好这一减支增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10年来中国农村涌现了10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其中1万个拥有经济实体,这个成就是中国农民进行的一次伟大的、重要的、成功的试验,是勤劳、聪明的中国农民为经济改革作出的又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前途远大的创举。 10年前农民的创举,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1989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依靠辞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指出: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巩固和发展县(含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积极支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技术员、科技人员为骨干的各种专业科技协会和技术研究会,逐步形成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的农村科普组织及农民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以疏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当前,在由农村、农民、农业构成的“三农”问题中,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和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章祖民 《新农村》2023,(1):17-18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浙江省新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的办学方针,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健全培育体系,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核心,融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培训机构为一体的“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格局,组建了由海归、涉农院校、农技专家、“田秀才”“土专家”等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研修班和示范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培育工作。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涌现出一批高素质农民、  相似文献   

14.
静海县农广校2002年对全县3005名青年农民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此项培训工程用1年的时间,对青年农民进行“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产品加工与农户经营”、“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一门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培训,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农民,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静海县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下称农村“三资”)的监管,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南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于2010年成立了南安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工作领导小组与监督小组及工作机构,先后制订出台了《南安市农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南安市农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  相似文献   

16.
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柯建中近两年,我们顺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公司+农户”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使农民逐步进入并适应市场,深受农民欢迎。改革:应运而生“公司+农户”经营形式是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型生产关系。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最根本的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因为“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是通过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应特别重视贫困农村农民的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还能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实现国家“十五”规划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农民的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无力消费、不敢消费和无法消费。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呢?笔者拟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永胜是滇西北山区贫困县之一。县扶贫办、科委、农业部门为农业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通过科技扶贫、农业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工程”以及农民学历教育,推动全县农业科技的推广。农村经济发展较缓慢,……  相似文献   

20.
三门县海游镇农村合作基金会自1993年创办以来,集社会闲散资金1000万元,到今年十月底,累计为农村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创社会效益47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被农民兄弟称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好后台”。最近,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